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筠连神曲 夫妻情恩
范文

    谭薇薇

    【摘要】筠连神曲是宜宾筠连县及其周边地区广泛传唱的一种山歌,是筠连人民真实生活的再现,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旋律悠扬、内容风趣,独特的唱腔和唱韵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演变与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神曲《一夫一妻要贤良》是筠连神曲中颇具特色的一首,本文从其歌词、音乐、唱腔唱韵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展现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筠连神曲;夫妻情恩;《一夫一妻要贤良》;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筠连神曲概述

    筠连县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南盐津、彝良、威信接壤,古为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全县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平均海拔500~1500米,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增高变陡,山顶常呈尖状,带状溶蚀谷地发育。县境内水系纵横,长江、金沙江干流穿境而过,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独特的地域环境是筠连山歌体裁孕育的温床。

    神歌属于山歌体裁,在川南地区以宜宾为中心的低山丘陵地区广为盛行,也是筠连颇具特色的一种山歌形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风格独特。关于神曲的起源,历史上没有相关的记载,因此在民间有不同说法:(一)认为神歌与巫门祭祀有关,最初是“巫门起教”(川南巫教门派之一)武坛①在“还愿”中的“陪神”法事中所演唱的歌曲,故称神歌。这个称谓与古代盛行于当地的巫傩文化②有极大的关系。(二)在川南宜宾地区当地人发音习惯把“晨”(chen)读作“神”(shen),而人们上工、劳作一般都从早晨开始,为了缓解疲劳,提神解闷而演唱。因此可以理解为清晨所唱的歌为“晨歌”或为提神所唱的歌为“神歌”。关于神歌的起源,说法各异,且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笔者专门到宜宾拜访了《槐花几时开》的编创者,93岁高龄的俞祖荣老先生,他是宜宾音乐界的老前辈,对宜宾民族民间音乐有深入研究和造诣,为地方艺术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说:“最早的神歌唱腔是以哭诉形式演唱出来的,而且音域和旋律变化不大,就好像巫师做法时的说唱。”他的《槐花几时开》就是根据这种神歌腔改编而来,他认为神歌起源于巫傩祭祀是有道理的。至于“早晨”和“提神”的说法,是在不断的传承和演变中形成的。

    二、《一夫一妻要贤良》艺术特征

    神曲《一夫一妻要贤良》讲述了夫妻生活及相处道理,内容朴实,情感真挚,且具有教化意义,是筠连神曲中篇幅较长、极具特点的神曲之一。笔者将从歌词内容、调式曲式、节奏节拍、音程旋律、唱腔韵律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特点,以展现筠连神曲的无限魅力。

    (一)歌词艺术特征

    歌词是歌曲思想内容的载体,一首好的歌词不仅要具文学形式的共性,同时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筠连神曲《一夫一妻要贤良》的歌词就体现了这几点,既有文学性,又有其独特性。

    1.歌词结构与内容

    筠连山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结构常常受到传统诗歌的影响,一般为一段式,根据字数可以分为七言体、杂言体,根据句数则可分为二句式、四句式和多句式。

    筠连神曲《一夫一妻要贤良》的歌词结构为一段式,字数七言,句数共20句,为七言多句体。在山歌中二句体、四句体较为常见,超过四句的多句体相对较少,像此曲句数达20句之多的情况实为罕见,体现了筠连神曲的独特风格。此曲内容主要讲述了夫妻相处之道,主要表述了今生夫妻是天赐的缘分,应互敬互爱,有事好商量,要多看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女人贤惠能干、男人大度体谅,不要为一些小事打骂妻子,夫妻不和是败坏门风的丑事,和谐相处才是夫妻之道。语言朴实、诚恳,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具有劝导说教的功能,这是筠连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筠连劳动人民淳朴、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押韵特点

    筠连山歌对于歌词的押韵相当讲究,以筠连方言为基础,形式多样,声韵和谐,郎朗上口。笔者通过对《一夫一妻要贤良》歌词分析发现,全曲共20句,句末最后一个字依次分别为:鸯、良、样、床、讲、量、想、堂、养、光、纺、当、当、娘、棒、缸、量、墙、尚、娘,都共同押一个“ang”韵,句句押韵,不换韵,一韵到底。这样可增强语言的音乐性,使歌曲具有更加鲜明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段,就是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筠连神曲《一夫一妻要贤良》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唱词形象生动,首尾贯通,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此曲第二句:“夫妻好比鸳鸯鸟,日同行坐夜同床。”以物喻人,把夫妻比作鸳鸯鸟,鸳鸯经常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通过这样的比喻 ,使歌词由平淡变为生动,由抽象变为具体,化无形变为有形,将夫妻间的恩爱情深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曲使用大量的排比句:“只要会把娃娃养;只要替你争得光;只要会把棉花纺;只要会把家来当;莫说上了媒人当;莫说你开口就骂娘;莫发酒疯提棍棒;莫使闷性打炉缸。”前四个“只要”形成一組排比,描述妻子应尽的义务,后四个“莫说、莫说、莫发、莫使”又是一组排比,阐述丈夫不该有的言行举止。使用这样的修辞手法,不仅大大加强语气和节奏感,还增强了文章的条理性,把夫妻间相处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二)音乐特征

    1.调式特征

    筠连神曲是筠连山歌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别,其他山歌多以由宫、商、角、徵、羽构成的五声民族调式为主,筠连神曲常在五声的基础上加入变宫或清角形成六声民族调式,有时也会加入临时变音进行装饰,以增强音乐色彩,是为体现筠连神曲的独特风格。

    筠连神曲《一夫一妻要贤良》采用了e羽调式,以宫、商、角、徵、羽五声为基础,加入了偏音“变宫7”形成了六声音阶,且“变宫7”这一偏音在全曲中频繁出现,使五声主体的进行得到辅助,还对该乐曲的音色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使音乐变得生动,更加煽情,展现了歌曲的深遂意境,表现了夫妻情恩,同时教化人们夫妻之间应该互敬互爱,要有贤良的美德。此曲中运用了一个特色音(临时变化音),降羽音(b6),其作为一种辅助音出现在此曲每个乐段末尾或弱拍上,是为了追求主音结尾的不稳定性,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让音乐充满无限深遂的意境,故将主音降低半音,在腔韵上有一种微微下滑的感觉,体现了筠连人说话的方式和习惯,加强了歌曲的语气感,使情感体现更为朴实真切。一般情况下,山歌中加入偏音及运用临时变化音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而在筠连神曲中屡屡出现,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山歌的重要音乐特征,也体现了它独有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

    2.曲式结构

    该乐曲采用叙事的表情特征,在曲式结构上采用散乐段结构进行发展,没有固定的小节线,将歌词用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在音高材料上,能找出一些材料变化发展的特点。该乐曲的音乐发展结构示意图如下:

    四个乐段是由A材料发展变化而来,形成非原样重复的关系,在各乐段的衔接处都出现一个“0”的休止,如固定的呼吸口一样,标志着音乐在这里断开;各乐段运用同一个核心主题进行变化发展,形成变化中统一的结构形式,这恰与娓娓道来的叙事歌曲特点相吻合;

    3.节奏节拍

    在筠连神曲《一夫一妻要贤良》中运用了自由拍子(散拍子),即在曲谱中没有拍号标记和小节划分,节拍强弱规律不固定,演唱者可根据需要自由处理。节奏自由是山歌的共有特征,但散拍子的应用在其他山歌中却较为少见,而筠连神曲,特别是叙事性的神曲一般都采用散拍,方便表演者即兴发挥,以达到演唱效果。整首曲子篇幅冗长,从头到尾均无拍号和小节线,里面所包含的节奏类型多而复杂,使用了特殊节奏三连音、五连音、九连音(见谱例1、2、3)。

    谱例1:三连音

    谱例2:五连音

    谱例3:九连音

    这些特殊节奏起到积累和推进情绪的作用,使歌曲的情感更加强烈。

    4.音程、旋律

    音程是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的音程运用可以体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各种音程在筠连神曲《一夫一妻要贤良》中的表现作用是非常丰富和明显的。仔细分析谱例,发现一至八度的音程都在此曲中出现了,并且运用方式极为独特,在核心A主题旋律出现时,开始采用三连音节奏的同度和四度进行,接着出现三度的平稳下行,这种歌唱式旋律曲调,似乎描写即将向大家讲述故事的情景。A1、A2主题旋律和A主题旋律特点相同,并未出现明显大跳音程,情绪比较稳定;A3主题开始出现七度音程大跳,情绪开始变化,从大音程的跳进和连续的5度、7度进行看出,音乐旋律开始由前面平稳线性旋律,变成情绪激动的大跳音程,随着歌词的发展,音樂进入高潮部分。总之,四个段落形成由平稳到大跳的音乐旋律特征,音乐赋有起伏感,情绪由稳定到激动,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神歌音乐色彩。

    三、演唱特色

    (一)演唱形式

    筠连神曲归属于山歌类,山歌的演唱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小组唱或表演唱等,而筠连神曲一般采用独唱形式,尤其像《一夫一妻要贤良》这样的叙事性神曲,主要是一个人采用清唱形式独自吟唱,节奏自由,没有小节线的约束,想到哪里就唱到哪里,直到把要表述的内容和要抒发的情感宣泄完即可。其内容常常讲一些伦理道德、历史故事等,主要是抒发内心感情,陈述事实,讲述道理,从而起到感染和教化的作用。

    (二)唱腔及唱韵

    唱腔及唱韵是体现歌曲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筠连神曲根据歌唱音域的不同可分为高腔、半高腔、平腔,不同的唱腔可以呈现出神曲演唱的不同风格,像《一夫一妻要贤良》这样的叙事性神曲,一般以平腔为主,腔调柔和平稳,音域较窄,起伏不大,音程跨度一般在四度或五度内,给人一种以说带唱的感觉。歌唱时有了腔还得讲韵,此曲之所以称之为神曲主要体现在它的唱韵上,其特点在于:(1)方言发音。以字带声,字正腔圆。语言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因素。与普通话相比,翘舌音较重,发音时主要在舌尖后方着力,如“吃”字,普通话读“chi”,而筠连话读“cher”,尾音带有“er”,听起来位置靠后,喉音较重。因此,字不一样发声就不一样,音量也不一样,音韵也就不同了。(2)巧妙润腔,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此神曲中频繁使用下滑音,几乎每句歌词唱完都要下滑。不仅如此,为了强调下滑音,把每句末尾的结束音都降低半音,这在其他山歌中很少见,或几乎没有,有急促下叹感觉,强调语气,也可以起到让歌者调节休息的作用。情与声的相互交融,字里行间腔和韵的巧妙变化,使神曲韵味十足,楚楚动听。

    四、结束段

    筠连神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影响甚远,它真实地再现了筠连人民的生产生活,是勤劳善良的筠连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使筠连山歌渐渐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再加上传承人的衰老和过世,使传承出现断层,使往日辉煌的山歌艺术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故笔者想通过写此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筠连神曲的艺术魅力,并积极保护传承筠连山歌,让它在音乐舞台上永放异彩。

    注释:

    ①武坛:庆坛活动之一种。四川各巫(傩)教派的端工(巫师)根据当事主家不同情况和意愿,主持庆坛时,常有文坛、武坛之分。文坛一般用于酬神、还愿、祈福,武坛多用于禳灾、驱鬼。

    ②巫傩文化:传承于民间的迎神祭祀活动。

    参考文献

    [1]筠连县县志委员会编撰.筠连县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筠连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旅游局编.槐花飘香[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