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我国古诗词歌曲化的行迹及演唱特征
范文 张瑾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她是中华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当代歌曲创作者利用这些诗词的意境谱写出了出许多旋律优美的艺术歌曲。本文将探寻古诗词歌曲的发展脉络,演唱特征,使其在今后的创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 行迹 演唱特征
在我国丰富的歌曲艺术宝库中,存在着一批充满韵律、内容典雅古诗词艺术歌曲,它们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歌曲形态,它借用古典诗词为歌词,这些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经典文化,记载着我国千百年来的文明成果,它语言简练、意境高远,传达着中国特有的文化神韵,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人人皆知的。将这些古诗词进行谱曲使其歌曲化,是它们诗性意境的再次发展与升华。
一、古诗词歌曲化的发展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自古就被吟咏、传唱,这些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曾激发了无数文学家与艺术家的的创作灵感,成为艺术创新的优秀素材,特别是近代以来,一些作曲家使它们再次闪烁出新的艺术光芒。
(一)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末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的音乐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以青主、黄自、赵元任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受到新时期音乐思潮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古代诗词作为歌曲创作的素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采用了许多西方的创作技法,使我国的歌曲创作借鉴了新的元素,给早期的音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其中创作于1920年的《大江东去》是我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它创作于作者留学德国期间;在这一时期,作曲家黄自也以白居易的《花非花》、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以及辛弃疾的《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等等经典诗词作品进行了创作,依据诗词的意境加入了音乐的诠释,大大推动了我国歌曲创作的创新发展,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手法对后来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青主、黄自、赵元任的创作推动下,这一时期探索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还有江文也、应尚能、刘雪庵、马思聪等,经过长期的创作逐渐形成了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第二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
我国的古诗词歌曲创作经过初期的探索发展,到了20世纪40年代已形成了一定的范式和规模,这一时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为谭小麟。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向作曲理论大师亨德米特系统地学习了作曲法,回国后在上海国立音专将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引入中国专业作曲教学,他非常喜爱我国传统音乐及文化,在他的创作的声乐作品中古诗词歌曲占据了较大的一部分,谭小麟在进行歌曲创作时继承了传统的同时,把西方作曲技法融入其中,尊重了我国的民族审美取向,从而使他的作品显示出鲜明的民族性。他的声乐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由于他在创作上精益求精,以至于多数作品成为精品艺术歌曲。其作品有代表作有张九龄的诗词《赋得自君之出矣》、朱希真的诗词《彭浪矶》、辛弃疾的诗词《正气歌》等。这些作品中都能体会出当时作曲技法的革新与成熟,为我国以后艺术歌曲的创作打下了技术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三)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
我国的古诗词歌曲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后,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的创作体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一个完善发展时期,具有了自己的一个形式化的模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歌曲创作者开始出现新的创作动向,试图冲破以往的形态模式,开辟出新的创作形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罗忠先生,1980年他在《音乐创作》上上发表了以南宋梁萧统的诗词《涉江采芙蓉》为唱词的歌曲,这首作品面世后在我国音乐创作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他打破了传统创作手法,大胆采用了十二音序列,把它与我国古诗词联系起来,开辟了艺术歌曲创作的新途径。这种歌曲创作对于当时大多数音乐家来说完全是一个预料之外的事物,还有着被抨击、批判的可能。罗忠先生大胆地突破了这个禁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开创了用五声十二音技法作曲的先河。受这种创作风格的影响,此后我国内地的作曲家们逐步涉足于现代作曲技法的探索和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的音乐作品,在这股创作发展风格的推动下,中断了几十年的的现代作曲技法得到继续发展,它使我国音乐得到了开放式的发展,对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古诗词歌曲的演唱
古诗词歌曲是我国歌曲中的精华,它除了具备经典歌曲的特征外,还同时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色彩。要演唱好古代诗词歌曲,就必须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把握演唱所需要的技能。
(一)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意境
由于古诗词歌曲大多是写景咏物、借景抒情,其总的风格也有相同之处。古诗词歌曲都与我国古代文化相关联,但它们又各有各的时代特征,要在演唱中恰如其分地表达每一首歌曲,就需要演唱者有更深、更细的鉴别力和理解力,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演唱艺术是一种境界性的,演唱者要通过深入地理解歌曲,使自身的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使演唱有“曲尽意无穷”之妙。必须投入、认真、细致入微的体察歌曲的情和意。因为,声乐艺术再创作是需要有真情实感的,对诗词和曲调做了周详的分析,领会了词曲作者的用意后才能唱出这些艺术歌曲所具有的韵味。对于这些古诗词歌曲更是如此,它蕴含着我国深厚的古代民族文化,要真正理解它的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艺术歌曲有别于其它歌曲的原因之一。
(二)把握歌曲的曲风和韵味
我国古诗词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在措辞上也十分考究,注重音韵的运用,因此,由此而创作的歌曲就在韵律和语调方面深受我国古诗词的影响,也正是这一特征的存在,使这些歌曲形成了自身优雅的曲风和韵味。演唱者要体现歌词意境,从作品内容、形式及声音技巧上去表现这些艺术性较强的歌曲内涵,完美地体现中国古诗词歌曲那种音韵古雅的艺术风范。
(三)用声要适度,音色要多元
古诗词歌曲演唱非常讲究声音的色彩,音色的运用要非常丰富,在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有“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的记载,它说明了我国古典声乐演唱时十分注重润色,在演唱中表现出歌曲情态的浓、淡、轻、静、华、朴、远、近、刚、柔等。中国古诗词作品的风格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区分这些差异,把握风格的多元化。因此,演唱者应该在音色上多加探究,要学会用自己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多样的意境。对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在用声上要适度,演唱者要根据歌曲情感的变化用声音来控制,要尽力做到恰到好处,把握好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由于我国古诗词作品追求艺术内涵,讲究意境美,且内容比较含蓄,因此,这些由古诗词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也具备了这一中国文化特色,在演唱这些歌曲时就必须遵循这些古诗词的意境,在用声上把握好大小、强弱的控制;在声音的润色上要依据情感的发展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宜于歌曲的情景表达。
三、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瑰宝,它蕴含着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有着中华民族优雅、含蓄的思想内涵,标示着我国的民族精神。以古诗词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是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它也是我国歌曲创作创新发展的又一种表现形式,研究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是我国声乐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促进民族声乐的深入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周殿福.艺术语言发声基础[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80.
[2]罗忠.谭小麟艺术歌曲的和声[J].音乐艺术,1989,(03).
[3]周享芳.歌曲的风格及其润腔技巧[J].音乐探索,1985,(03).
[4]作集编辑组.黄自遗作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