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乳糖酶对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范文

    王昕颖 鲍镜伊 梁艳军 赵宝权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治疗时使用乳糖酶的治疗效果。方法 508例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5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乳糖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大便次数、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大便次数(1.56±0.45)次/d少于对照组的(3.18±0.97)次/d, 止泻时间(3.46±0.95)d、住院时间(4.22±1.03)d短于对照组的(5.84±1.17)、(7.84±1.59)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1%, 高于对照组的70.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治疗时使用乳糖酶治疗效果明显, 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乳糖酶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actase in the treatment of lactose intolerance secondary to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508 children with lactose intolerance secondary to acute diarrhe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2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lactas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frequency of defecation, diarrhea relief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defecation (1.56±0.45) times/d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ess than (3.18±0.97) times/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antidiarrheal time (3.46±0.95) 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4.22±1.03) d was shorter than (5.84±1.17) and (7.84±1.59) 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1% in the research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70.4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Lactase shows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lactose intolerance secondary to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ir recovery. It contain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and secondary lactose intolerance.

    【Key words】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 Secondary lactose intolerance; Lactase

    急性腹瀉是婴幼儿高发的疾病之一, 长期的腹泻会导致婴幼儿脱水以及并发其他症状, 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大多数急性腹泻都会伴随乳糖不耐受的现象。乳糖不耐受主要是指缺乏乳糖酶, 或乳糖酶的分泌减少, 进而无法消化母乳或者奶粉中的乳糖, 引起腹泻[1]。急性腹泻和乳糖不耐受均是由于缺乏乳糖酶所引起的, 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导致腹泻不止, 还会导致婴幼儿出现软骨病以及营养不良, 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2]。对于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临床主要是使用补液、改善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但是这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 乳糖酶水平仍然缺乏, 不耐受情况依然存在[3]。本研究探讨2014年1月~2019年5月在辽宁省大连市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患儿使用乳糖酶的治疗效果, 现对其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9年5月在辽宁省大连市收治的508例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54例。研究组患儿中男131例, 女123例;年龄4~36个月, 平均年龄(19.86±6.12)个月;188例轮状病毒感染, 66例非轮状病毒感染;106例母乳喂养, 53例奶粉喂养, 95例混合喂养;15例脱水, 41例电解质紊乱, 20例吐奶, 19例发热。对照组患儿中男128例, 女126例;年龄4~36个月, 平均年龄(20.05±6.25)个月;191例轮状病毒感染, 63例非轮状病毒感染;110例母乳喂养, 55例奶粉喂养, 89例混合喂养;13例脱水, 42例电解质紊乱, 22例吐奶, 16例发热。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家属均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院的伦理委员会也批准了本次实验。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配合本次研究, 均符合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标准, 临床都表现为水样便, 大便次数>5次/d, 粪便检测乳糖不耐受结果为阳性。②排除标准:药物过敏, 先天性心脏病, 早产儿, 黏液便血, 过敏性腹泻, 发病前使用抗生素, 其他消化道疾病, 器官功能障碍, 恶性肿瘤, 精神性疾病, 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以补液、营养维持、纠正电解质紊乱为主, 加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以及抗病毒治疗, 并口服补液盐治疗脱水。口服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690), <1岁, 1袋/d, 分3次服;1~2岁, 1~2袋/d, 分3次服;>2岁, 2~3袋/d, 分3次服, 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 ml)中混匀快速服完。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加倍。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乳糖酶治疗。口服乳糖酶(商品名:金奇仕), <6个月, 0.5袋/次;≥6个月, 1袋/次,?于每次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前用40℃的温开水进行冲泡口服。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大便次数、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4, 5]:显著:临床症状消失, 粪便检测乳糖不耐受结果为阴性, 大便次数正常, 大便性状正常;改善:临床症状改善, 粪便检测乳糖不耐受结果为阴性, 大便次数减少, 大便性状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 粪便检测乳糖不耐受结果为阳性, 大便次数未改变甚至增多, 大便性状不正常。总有效率=显著率+改善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大便次数、止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大便次数(1.56±0.45)次/d少于对照组的(3.18±0.97)次/d, 止泻时间(3.46±0.95)d、住院时间(4.22±1.03)d短于对照组的(5.84±1.17)、(7.84±1.59)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1%, 高于对照组的70.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兒急性腹泻主要是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主要的感染部位为小肠上皮细胞, 对细胞造成损伤, 进而导致婴幼儿出现腹泻[6]。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一种双链的核糖核酸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 主要经过粪口传播, 它会和小肠连接的肠黏膜细胞进行结合, 进而形成肠毒素, 引发腹泻和胃肠疾病[7]。而一般小儿急性腹泻都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乳糖是母乳中唯一的双糖, 是各种奶制品如牛奶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 它是婴儿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人体的乳糖, 在小肠的乳糖酶作用下, 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并被吸收和使用。人脑和神经组织中的糖脂成分主要由人体组成吸收半乳糖成分, 可见, 半乳糖对婴儿脑发育的重要作用[8]。关于乳糖吸收有乳糖酶缺乏(lactase deficiency, LD)、乳糖吸收不良(lactose malabsorption, LM )和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 LI)三种[9]。乳糖酶缺乏代表小肠与婴儿期相比, 绒毛膜边缘乳酶的活性明显下降, 乳糖吸收不良是大量乳糖在胃肠道没有吸收, 乳糖不耐受代表由乳糖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10]。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性下降, 导致乳糖不能在肠道中分解, 留在肠道中形成高渗物质, 破坏肠系膜, 经空腔渗透压升高后, 细胞外的液态水流入肠道, 导致肠道内液体量的增加和加速肠道运动, 未消化的乳糖到达肠末端和部分结肠, 并被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气体, 进一步增加肠道渗透压, 导致肠鸣、腹痛和直肠气, 严重时会出现脱水性酸中毒[11]。

    当这些临床症状出现时, 称为乳糖不耐症, 但对于没有上述临床症状的人, 称为乳糖酶缺乏症或乳糖吸收症。近年来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不仅会导致小儿腹痛、腹泻, 还会引起小儿发育不良和营养不良, 严重的会引发生命问题。对于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 主要是治疗乳糖不耐受, 改善体内乳糖酶的水平。

    本次研究中, 对研究组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患儿治疗时使用乳糖酶治疗,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大便次数(1.56±0.45)次/d少于对照组的(3.18±0.97)次/d, 止泻时间(3.46±0.95)d、住院时间(4.22±1.03)d短于对照组的(5.84±1.17)、(7.84±1.59)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1%, 高于对照组的70.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园园[12]关于乳糖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效果观察研究中, 使用乳糖酶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的结果一致。乳糖酶, 又被叫做β-半乳糖苷酶, 在儿童体内可将多余的乳汁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乳糖酶疗法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儿童, 不仅能保证儿童的营养供应正常, 而且有效避免乳糖不耐受, 加重腹泻。哺乳动物的乳糖酵母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所以乳糖酶缺乏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乳糖酶在所有的二糖酶中最晚成熟, 含量最低, 最易受损, 并且修复最慢。胃肠道感染、手术损伤和营养不良都能对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造成损害, 引起低或不足的乳糖酶活性。因此, 理论上, 乳糖不耐受的最佳选择是补充乳糖酶, 它可以使儿童不改变原有的饮食结构, 不断从母乳中获得抗体等有益成分, 提高儿童的免疫力。用乳糖酶治疗乳糖不耐受效果良好, 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 对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治疗时使用乳糖酶治疗效果明显, 能够有效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 改善腹泻的症状, 减少大便次數, 缩短止泻时间,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乳糖酶的水平, 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健, 赛晓勇. 乳糖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2):299-302.

    [2] 张名旭, 陈良姝, 李磊, 等. 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情况分析. 海南医学, 2018, 29(4):556-558.

    [3] 苏慧敏, 姜毅, 胡玉莲, 等. 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发生情况调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4):306-310.

    [4] 俞栋. 婴儿乳糖不耐受病因研究及防治进展. 预防医学, 2018, 30(8):803-805, 808.

    [5] 侯安存. 乳糖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6(2):204-207.

    [6] 闫瑞振, 常玉芝.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症的检测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10):1426-1427.

    [7] 郭红仙.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 45(3):239-242, 247.

    [8] 贺璐, 龙承星, 刘又嘉, 等. 微生物乳糖酶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 43(6):268-273.

    [9] 陈珺, 费奥. 乳糖酶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1):118-120.

    [10] 吴昱, 岳彬. 沧州地区儿童乳糖酶缺乏现状与体格发育关系的研究.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7):796-798.

    [11] 饶燕晓, 叶环, 俞栋, 等. 新生儿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18, 33(2):85-88.

    [12] 王园园. 乳糖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养生保健指南, 2017(50):211.

    [收稿日期:2019-10-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