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景颇族丧葬歌曲初探 |
范文 | 李洁 摘要:景颇族丧葬歌曲不仅是景颇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景颇族文化生命力和发展的重要体现。景颇族丧葬歌曲的延续和发展体现了景颇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丧葬歌曲不仅是人们对死者表示尊敬和怀念的方式,对于青年人来说,还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景颇族丧葬歌曲的延续和发展还有利于加强景颇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景颇族 丧葬 歌曲 景颇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梁河等五个县,少数散居在腾冲、耿马、澜沧等县。缅甸也有景颇族聚居。 据2013年人口数据统计,全国景颇族总人口为13.21万余人,其中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约占全国景颇族总人口的94.7%。景颇族独具自身特色的音乐不仅是景颇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其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景颇族是生下来就会唱歌跳舞的民族,在景颇族地区,无论是进行宗教活动、谈恋爱、婚丧喜庆和生产劳动都离不开音乐。 一、景颇族丧葬歌曲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 景颇族音乐的发展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发展过程中,景颇族群众不仅把自己的发展历史编成了歌曲,比如景颇族的创世史诗《目脑斋瓦》,而且创造了在进新房、舂米、娶亲和丧葬时专门演奏的音乐。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家庭建立后,为了表彰老人生前为部落、为家庭发展所做的贡献,老人死后,人们到死者家唱歌跳舞悼唁死者,经过长期发展,在景颇族中逐渐形成了专门用于丧葬的音乐。因此,景颇族丧葬歌曲可以定义为:在景颇族地区,在进行丧葬活动时,人们为了悼唁死者,专门为死者演唱的,有固定韵律,歌曲内容由死者生前经历决定的歌曲。丧葬歌曲作为一种祭祀性歌曲,出于忌讳,在没有死人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在村寨中唱这种歌的。 (二)特点 民族性——“独具特色的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的重要特征,是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①景颇族丧葬歌曲作为其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深深烙上了景颇族的特色。以何峨整理的景颇族《祭葬歌》为例,“哎,老人哟,竹制的长刀送给你,铁打的户撒刀留着破竹子;点种籽的木棍送给你,留着汉人铸造的铁犁;满山的芭蕉叶送给你,留着棕匹做蓑衣。”②景颇族地区有句谚语:“小伙子不会耍刀不能出门”,长刀文化是景颇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景颇族男子都有配长刀的习惯。而《祭葬歌》中提到的长刀、点种籽的木棍等都具有明显的景颇族特色。因此,民族性是景颇族丧葬歌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生活性——音乐来源于生活,好的音乐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音乐,既丰富了景颇族群众的生活,也是其民族文化发展延续的一个重要途径。丧葬歌曲是景颇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根据死者生前经历不同,歌曲内容也不同。如果死者生前是个生产能手,丧葬时人们就会把他在生产方面的成绩编入歌词中,“想养鸡,鸡就成群,想养牛,牛就满栏”③——景颇族丧葬歌曲的生活性特点,不仅赋予其丰富的内容,还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艺术性——丧葬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其艺术性是不可否认的。景颇族丧葬歌曲韵律低沉却不失流畅、节奏缓慢却不失乐感,歌曲内容丰富,即根据死者生前经历不同,歌曲内容也不同,但却更好的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一定程度上来说,景颇族丧葬歌曲就是把死者生前经历艺术化的一个过程。 二、景颇族丧葬歌曲的主要内容 景颇族传统的记录手段是刻木记事,这是景颇族先民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的一种记事方法。而景颇族的史诗、故事、歌谣等口头文学都很丰富。在景颇族地区,即兴编制丧葬歌曲内容的传统或能力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发展。随着时代发展,景颇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和以往有了较大区别,但是,景颇族群众却依然保持着在固定韵律下根据死者经历编制丧葬歌曲内容的传统。总体上来看,景颇族丧葬歌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 在景颇族地区,人死后要通宵达旦的围着死者跳舞,俗称“布滚歌”,时间根据家庭经济条件不同长短不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跳舞的时间较长,一般是2-3天。在跳舞的过程中音乐不能停,人们都会伴随音乐吟唱,其中“董萨”(景颇族中祭祀人员)是主要的吟唱者。董萨根据死者生前的经历,以吟唱的方式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死者生前勤劳俭朴的就会说他:“哎,老人哟,一辈子辛勤劳累,你是值得尊敬的长辈。”④而死者生前后代兴旺的则会说:“哎,老人哟,你的子孙满堂,你的寨子兴旺。”⑤而一辈子没有结过婚的老人死了,除了其丧礼只能有老人料理之外,丧葬歌曲的内容就不是很好了,即内容主要以丑话为主,以表达对死者生平的不认同,总之,景颇族丧葬歌曲的内容与死者生平事迹紧密相关。歌曲内容就是后人、亲戚、朋友和族人对死者人生的一个评述。 (二)表达对死者的感情 历史上,为了寻找较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景颇族先民经历了长期的整族迁徙,但是其民族文化发展并没有中断,这一经历反而加强了景颇族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由于发展水平的影响,景颇族传统教育主要靠代代口头相传,因此,老人因为知识经历丰富,在村寨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而尊敬老人也是景颇族的一个重要传统。穿筒裙经过老人面前时要双手按住裙摆、吃饭时,老人没动筷子,晚辈不准动筷、在老人面前不准放屁等等生活禁忌都体现了景颇族对老人的尊敬。 而老人死后,丧葬歌曲是晚辈们表达对死者尊敬、爱戴的最后机会,正因如此,景颇族丧葬歌曲中,表达对死者的感情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人世的老人呀,你一去不再回还”,“我们酿制喷香的米酒,还要摘鲜甜的果子,献给你,表我们的敬意”,“后代踩着你的脚印走,你是我们的带头羊”。⑥ “永不忘记老人的好处,我们后代要饮水思源”,“老人没有离开人世啊,永远活在我们心间”⑦纯朴的景颇族群众就这样通过丧葬歌曲表达着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 (三)为死者送魂 景颇族葬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是送魂仪式,仪式由董萨住持,并有董萨吟唱歌曲,俗称“念鬼”,目的就是希望死者的魂能回到老祖宗居住的地方。董萨吟唱的歌词是景颇族丧葬歌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其内容相对固定,而且歌词一般只有董萨记得且只能有董萨吟唱。在送魂仪式上,董萨所吟唱的丧葬歌曲内容主要就是指引死者如何按照景颇族的迁徙路线回到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住过的地方。 三、景颇族丧葬歌曲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景颇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景颇族丧葬歌曲也不断向前发展。总体上来说,景颇族丧葬歌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演奏形式的多样化。经济条件的改善,促使现代乐器不断走进景颇族群众的生活。现代乐器,比如电吉他、架子鼓等的应用赋予了景颇族丧葬歌曲更丰富的演奏形式。二是随着时代发展,即随着生产生活内容的改变,景颇族丧葬歌曲内容也不断变化。比如死者生前经商、会开车和会使用现代农用工具,则在为其演唱的丧葬歌曲内容中会有所体现。而这些内容在以前是没有的。三是随着景颇族与外界联系的增多,景颇族丧葬歌曲的旋律也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 参考文献: [1]桑德诺瓦.云南景颇族的叙事歌曲及其习俗特点[J].民族艺术,1997,(01). [2]赵天宝.通过原始宗教的社会控制——以景颇族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3]建丰,谢功成.长刀歌——景颇族民歌主题[J].音乐创作,1994,(01). [4]刘德鹏,张昌盛,刘倩倩.仪式、符号与旅游——景颇族“目瑙纵歌”的考察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0,(13). [5]陆云.论近代云南景颇族的文化认同[J].云南社会科学,2004,(05).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新华网,2009年9月。 ②何峨整理:《祭葬歌(景颇族)》,《山茶》1988年4期,第74页。 ③④⑤⑥同上。 ⑦何峨整理:《祭葬歌(景颇族)》,《山茶》1988年第4期,第70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