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云媒体”技术对我国音乐产业的影响分析 |
范文 | 胡亚珩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音乐已经逐渐在流行音乐产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传统的音乐产业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云音乐”是基于“云媒体”技术的新的音乐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欣赏交流模式,使音乐传播更加深入及时。国内外目前对“云音乐”的运用各有千秋,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阻碍其发展的壁垒,要解决这些壁垒使“云音乐”在我国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分析,从政策、技术、市场、版权意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我国“云音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云媒体 音乐产业 音乐传播 问题与对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音乐产业的变革,数字音乐几乎成为音乐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云媒体”技术为支撑的“云音乐”则打破了传统载体播放数字音乐的限制,为音乐的存储、播放和分享方式都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一、从“云媒体”到“云音乐” “云媒体”一词来源于计算机运算概念“云计算”。所谓云计算,就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机处理程序自动拆分成无数个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过搜寻、计算分析后将处理的结果回返给用户的一个系统运算技术。本地计算机只要向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的信息,远方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寻找到所需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①2006年在搜索引擎大会上,Google的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正式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一词,从此“云计算”的影响便如同洪流一般迅速充实到互联网络的方方面面。② 网络媒体的信息量巨大、涉及领域广泛、方便快捷、互动性极强的特点给予传统媒体很大冲击,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演变成我们生活信息的重要来源,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媒体”就在新媒体中凸显出了极大的优势。第一,“云媒体”是一种虚拟化的和分布式存储的媒体,不仅提供超大规模的存储容量还支持异地存取和备份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存储容量和数据的安全性。第二,以较小的代价就能获得巨大的计算能力使云媒体的处理能力更加经济高效,利于开发多终端的支持。第三,“云计算”中分发网络功能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和成本。第四,云媒体平台可以实时根据用户对热点事件和节目的请求自动分配相应的虚拟机资源应对需求高峰,之后又能将多余的资源收回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③ 当前运用时间最长最广泛的“云媒体”服务就是网盘等基础性设施服务,而“云音乐”则是一个新兴的、还未被广泛普及的领域。所谓的“云音乐”,也可称为音乐云计算,简单来说就是用户通过音乐软件将存储在云端的音乐内容直接在手机、PC(个人电脑) 和电视等多种设备上进行播放、分享,无需用户再费时费力从电脑存储器中拷贝到其他终端设备。这样的音乐欣赏方式打破了容量空间的限制,同时对于音乐人来说,拥有一个无限量发布、存储以及分享音乐的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渠道商的依赖,直接与听众们沟通互动的交互性音乐传播则更有利于大众对音乐的理解。 二、国内外“云音乐”运用现状 (一)国内外“云音乐”运用典型 自2009年以来以苹果为代表的IT巨头们开始拉开“云音乐”革命的序曲。从苹果2009年12月份收购音乐网站lala公司开始到我国2008年IBM公司在无锡太湖建立了第一个“云计算”中心,众多IT行业和音乐行业中的领头人都纷纷投入到“云音乐”的行业中开发新的领域。其中巨鲸网就在2010年获得Google公司和姚明的巨额注资开始了它“音乐云计算”的发展计划。于是,以“云媒体”为主导的音乐产业革命开始打响了。④ 当前在音乐产业中“云媒体”的运用主要集中在音乐“云端”存储和音乐“云”推送这两个方面,音乐“云端”存储领域又可以分为单纯的音乐存储平台、音乐交易平台和音乐社交平台。单纯的音乐存储平台只对用户提供云存储服务,用户只要在有网络的条件下就能够方便地从云端获得自己上传过的或是购买过的音乐,苹果公司的iCloud云服务就是这一平台的典型代表。音乐交易平台除了提供给用户简单的音乐存储功能之外,还通过网络渠道构建了相应的音乐交易机制,例如使用Google Music的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音乐上传到云端的虚拟个人中心并对音乐进行销售,而韩国音乐界普遍采用的音源网站不仅是检验歌手人气的重要标准还是音乐销售的主要渠道。音乐社交平台则是一种“移动音乐社区”的新形态,用户通过导入手机通讯录等社交关系构建音乐社交圈,通过专属主页与他人分享音乐,这一类型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网站SoundCloud和中国的网易云音乐。Pandora(潘多拉)是目前世界上音乐推送服务中的佼佼者,它拥有海量的音乐数据库及大量用户的详尽信息,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服务器群计算出用户所偏好的音乐类型并准确地推送至客户终端。国内的QQ音乐、酷我音乐、百度音乐等知名的音乐产品都在吸取国外对于音乐推送服务的经验,将“云端”中和用户喜好相近的音乐推荐给听众。⑤ 虽然国外由于政策环境、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云音乐”的应用远比我国成熟,但是就国内外运用现状来看,要真正实现“云音乐”服务还存在很多壁垒。 (二)实现 “云音乐”服务的壁垒 1.数据安全性问题 由于“云端”的概念过于抽象,用户与“云端”的距离很难完全准确地描述,这就使得用户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可更为苛刻的要求。同时“云媒体”向用户提供的应用软件和跨平台服务又让系统的漏洞更易被外界察觉而遭受黑客攻击,音乐制作方上传到“云端”的作品也不能保证不被恶意篡改和使用。因此,数据安全问题就成为了音乐产业向“云端”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2.音乐版权问题 音乐版权关系到音乐产业各环节的收益,同时也是音乐创作者创作热情的来源和动力。“云音乐”在线平台必须拥有海量的正版音乐库,但华纳、环球、索尼等唱片公司出于收益考虑会对授予版权进行联合限制,因此音乐平台要获得音乐版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对音乐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这不仅是对音乐人创作的激励,还是平衡权利人与使用者利益关系的唯一办法,是促进“云音乐”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3.行业内恶性竞争问题 目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似乎已经是“云音乐”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桎梏,一些企业为了壮大自身的业务规模不惜采取非法手段,恶意篡改、传播、抄袭音乐作品。唱片公司不愿意授权给“云音乐”平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担心在版权支付过后用户对于数字音乐的处理、传播会超出唱片公司的管辖范围,由于恶性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唱片公司和媒体平台间产生了突出的矛盾。Google Music为了避免恶性竞争阻止用户直接下载和分享音乐,但这样也阻碍了音乐共享的真正实现。 4.用户使用习惯问题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网民,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运用和普及已经形成了固有的音乐消费习惯,要从免费享用音乐资源转变为有偿地使用版权保护的音乐资源,这一使用习惯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磨合。 5.网络传输关键技术问题 虽然“云音乐”服务不需要很高的网络配置,但它仍然依赖于网络,因此稳定的、快速的网络连接对“云音乐”发展十分必要。目前我国的网络还停留在3G的阶段,相较于国外5G甚至全面覆盖无线Wi-Fi还有很大差距,互联网提供商对于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网络流量进行的各种限制措施成为制约“云音乐”发展的又一项重要因素。 6.建立统一标准问题 如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云音乐”服务理解不同的音乐厂商在运用“云音乐”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初期发展阶段“百家争鸣”的方式促进了“云音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做法暴露出很多弊端,比如iCloud是建立在苹果系统之上的,用户无法直接应用于安卓系统,用户无法将资源无缝连接到安卓终端,这就使得资源的真正共享无法实现。 三、对我国“云音乐”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政策法律支持,保障数据安全性 政策法律的支持是“云媒体”技术的官方认证书,之所以美国的“云媒体”技术在音乐产业上的运用能够颇显成效,这跟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2009年9月,美国联邦信息委员会宣布了联邦政府“云计算”发展,随后2010年12月《改革联邦政府IT管理的25条实施计划》的制定则明确提出“云优先”策略。这些政策的提出和实施都使得美国“云媒体”的发展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环境,我国的政府应当对于“云媒体”的技术含量和长远价值进行深度的考量,重视起以“云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音乐产业中的作用。⑥政府应以法律形式明确“云媒体”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并以此为指导建立起审查制度,就能够进一步保障“云媒体”用户的数据安全。 (二)树立版权意识,杜绝行业恶性竞争 只有从树立良好的版权意识入手才能解决音乐版权问题,只有行业内普遍形成版权保护的自觉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行业的恶性竞争。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版权教育的力度会推动公众版权意识的提高,人们会更愿意转向支持合法的数字音乐服务。在政策法规保障版权的同时,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也应当在支持正版音乐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社会舆论的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意识,因此要解决版权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舆论引导和政策支撑。建立规范合理的市场制度是约束行业内恶性竞争的另一有效措施,政府应适度调控市场秩序,加大对盗版、山寨产品的打击力度,奖励良性竞争的模范企业,从根本上遏制恶性竞争的发生。 (三)增加关键技术投入,减少网络传输壁垒 网络作为“云媒体”技术的基础设施,其速度和可靠性就是“云音乐”发展的必要条件。“云媒体”产业正处于上升的成长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网络速度和可靠性要求的大大提高。“云媒体”关键技术的开发运用可以依托一些政府科研项目和产业基金等给予经济支持,同时网络供应商应当自觉担负起提高我国网络硬件设施条件的责任,减少对网络带宽和费用的限制,力求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云音乐”发展要求。 (四)努力形成行业协会,建立统一标准 行业标准如何统一目前还无法真正实现,但是我国应当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国的行业标准。“云媒体”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音乐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努力组织形成行业协会,共同讨论研究、公开透明地制定我国“云音乐”的行业标准,怎样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是我国音乐产业不懈追求的目标。 四、 结语 与传统的音乐载体相比,“云音乐”的及时性、成本低廉和空间不受限的优势给音乐人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传播途径,随时性和互动性的传播方式拉近了音乐人与听众的距离。在未来实体唱片的功能可能不再是传播音乐而只是作为艺人的名片被人们收藏,因此可以说,新兴的“云音乐”平台将会给我国的音乐产业带来极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东升.未来10年互联网竞争集中在云计算等领域[J].网络与信息,2011,(05). [2]钱宏蕊.云存储技术发展及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04). [3]胡克非.“云音乐”看得见还摸不着[J].音乐周报,2011,(20). [4]朱嘉星.“云计算”与音乐传播[J].音乐传播,2012,(01). [5]方小林,王硕,曹三省.云媒体技术架构与趋势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19). [6]佚名.音乐在云端——走进音乐云计算[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6). [7]周皓.流媒体音乐:行业难以驾驭的行业希望[J].音乐周报,2013,(13). [8]王琳.让“云”带你听音乐[N].北京晨报, 2013-5-13. [9]张可.美国的云计算政策及其应用[DB/OL],比特网,2013-4-18,http://cio.Chinabyte.com/ 240/12597740,2014-4-16. [10]车兰兰.版权保护成音乐产业发展新契机[N].北京商报,2012-3-30. 注释: ①胡克非.:《“云音乐”看得见还摸不着》,《音乐周报,》,2011年第20期。 ②朱嘉星:《“云计算”与音乐传播》,《音乐传播,》,2012年第1期。 ③方小林,王硕,曹三省:《云媒体技术架构与趋势分析》,《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第19期。 ④胡克非.:《“云音乐”看得见还摸不着》,《音乐周报,》,2011年第20期。 ⑤王琳:《让“云”带你听音乐》,《北京晨报》,2013年5月13日。 ⑥张可:《美国的云计算政策及其应用》,比特网,2013年4月18日,http://cio.chinabyte.com/240/12597740,2014年4月16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