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舞蹈创编教学的特点及实践 |
范文 | 王雪琴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注重学生素质的综合提升,这就使得之前一直被忽视的艺术教育被提上了教学日程。而具有较强可塑性、契合小学生有活力特性的小学生舞蹈教学更是被给予了较多重视与期待。但由于年龄等限制,小学舞蹈教学偏重于创编模式。本文主要就小学舞蹈创编的特点与实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小学;舞蹈创编;艺术特点;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舞蹈创编的特点 若想在小学舞蹈上进行创编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小学舞蹈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舞蹈创编的特点。针对小學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总结如下: (一)娱乐性与趣味性 这个时期的学生尚未褪去孩童的稚气,对周围事物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对于他们来说,充满娱乐性与趣味性的舞蹈比那些规规矩矩、略显呆板的舞蹈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且更容易接受。因此,在进行舞蹈创编时,可考虑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采用较为明快活泼节奏与舞步,以此调动学生兴趣,使表演更为自然流畅。 (二)童真性 这个阶段的孩子涉世未深,对待客观事物仍保持他们独特、纯真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多换位思考,以孩子的心态情感看待世界,以孩子的视角选取素材,真正做到“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切忌舞蹈编排复杂化、成人化,否则在引起孩子反感不耐的同时,亦会凸显舞蹈与表演者之间的不协调,以失败告终。因此,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眼中的世界,才能编排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舞蹈。 (三)直观性、清晰性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模仿能力是非常之强的。他们不仅乐于模仿,而且对于一些直观性、靠眼睛接收信息并进行相关判断鉴别的事物模仿得异常生动形象。舞蹈便是这么一种极为直观且条理清晰、具体化的艺术形式。因此,一个动作层次分明、不抽象的舞蹈会较容易为他们所接受,最终达到学生更投入地融入舞蹈中的目的。 二、小学舞蹈创编的实际运用 舞蹈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能否被观众接受承认以及是否符合大众对其的定义、审美,并不是只分析舞蹈创编方案可以得出定论的。在对舞蹈完成初步创编后,教师应在实践中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完善,以达到较为完美地表达出作品内容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有几点要求需要注意: (一)端正学生态度,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舞蹈是美的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对舞蹈是天生有着一定的喜欢的,但这种喜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问及原因,大多数孩子认为自己跳的没想象中那么好看。这就导致了很多编排不错的舞蹈最终不能如愿地达成预期效果、较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在舞蹈教学时可适当地进行优秀作品赏析,并借用音乐等外力增强孩子对舞蹈的认同感与带入感,以此带出学生的形体美与表情美。 (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编排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接受、表达能力差异:学生由于年龄、性格因素,在接收舞蹈动作信息并进行模仿表演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别与不精准。这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彻底纠正并做到动作到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各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与掌握程度的前提下,既要在平时督促学生多加练习,也要在排舞时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不同难度的动作要求,最终达到相互协调,合理分工的目的。 题材差异:小学舞蹈的其中一个特点便是多元化,教师应当考虑不同情境下学生相应动作、神态的不同表现。切忌千篇一律或“张冠李戴”。 男女生差异:男女生舞台表演时的风格是不尽相同的,就算是同一题材,男女生的动作、神态表演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排舞老师此时就应注意恰当表现男生的刚毅以及女生的柔美。切不可统一要求,破坏整体协调性。 (三)适时调整,努力在实践中发现不足 一舞完毕,不可能完美无缺,只要稍加注意定然可以发现表演过程中的不协调或者易出错部分。教师在编排完成后,可与学生一同试跳,并在试跳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并指引改正,以做到对整个舞蹈效果与表达有一个整体概念,使改正后的舞蹈尽可能流畅、自然。 三、结语 在对小学舞蹈进行创编时应充分考虑表演者的年龄、心理等因素,选择适合表演者年龄阶段的题材,在列出详细编创方案后,教师应及时将方案运用到实际中,适时调整、因材施教,努力修正编排的不足。此外,舞蹈教育应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爱上舞蹈、理解舞蹈并充分认可舞蹈,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在舞蹈的熏陶下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