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慕课视野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现状研究 |
范文 | 僧文莉 王丽媛 【摘要】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高质量、全面型人才。为了紧跟社会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成了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根据当代大学生发展需要开设了公共音乐鉴赏课。怎样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增强课堂效果,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发挥互联网媒介的作用,是我们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现状;解决途径;慕课教学实例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一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地方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的公共音乐鉴赏课主要以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主,因此,对高等院校的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方高等院校公共音乐鉴赏课现状研究 音乐鉴赏课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在对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的研究上,笔者主要从学生音乐学习基础、学生选修公共音乐鉴赏课程的目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经过归纳与总结,获得以下各方面的信息。 (一)学生音乐基础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此次调查对象均为选修了该课程的学生),65%同学不识谱,22%同学能看懂简谱,仅13%的同学能看懂五线谱并了解基本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绝大多数同学虽在中小学时上过音乐课,但是不能单独地进行自主学习,在音乐课上只能进行跟唱,对音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 (二)学生选修音乐鉴赏课的目的 在所有学生中,接近一多半学生为了顺利拿够课外学分,只有剩下的一小部分是因为个人喜爱音乐,想通过音乐鉴赏课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也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必须通过不同的途径全方位的充实自己,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调查数据显示,审美教育仅在个别同学身上实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课堂效率,这才是高校实施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 高校公共音樂鉴赏课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利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不需要学生进行过多的准备,但对于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来说,讲授法大多适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虽说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但这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处于被动的状态,参与度较低,不利于学生的因材施教。对于审美教育的培养要求来说,缺乏了情感陶冶培养和语言艺术。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高校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就艺术教育方面来讲,实践的场所及设施还是相对较少,尤其是学生在上音乐鉴赏课时一般都在较大的阶梯教室,学生只能进行视听,不能进行实践或亲自体验,无法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因此,在这一方面高校硬件设施有待提高。 二、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对策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先生说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通过更专业的和更有感染力的表演,即兴创作,演奏,增强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欣赏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习分析能力,促进音乐进行更精的评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明确教学宗旨,确立教学目标 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感受,理解与认识,提高音乐审美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在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习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的音乐技能,同时提高鉴赏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所以,公共音乐鉴赏课应主要侧重提高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改变固有教学模式 艺术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光是教师上课讲授基础知识,而是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大学生艺术审美的能力,因此,现代社会的艺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单独的知识层面,而是要借助互联网媒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增加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建立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提高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大范围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逐渐深入教学中,因此,引起了大规模的开放课程“慕课”。 三、在高等学校音乐教学中引用“慕课”教学 “慕课”即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简称),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MOOC),“M”代表Massive(大规模),“O”代表open(开放),“O”代表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慕课不仅指网上教学,它还包括讲授、讨论、评价以及反馈等一系列教学过程,既有教授参与又有学生互助过程。 (一)慕课教学实例 高校音乐鉴赏课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今我们可以借助“慕课”进行双重教学,在课堂中,除了鉴赏音乐还要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作展示。慕课新型授课模式为我们带来了专业的示范和精彩的讲座,比如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创建的声乐慕课“戴你唱歌”,慕课教学的学习操作方式简单可行,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不仅可以跟大师学习,还可以听到范唱,其中有大量优秀的作品供学生选择。还有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张美林院长开设的“美林之声”,该课程纯公益全免费,就是要通过网络平台将声乐慕课做成使人们能够实时观看和学习的课程,“美林之声”开播第一期,网络点击量已达50万,张美林教授表示,在线化、规模化的慕课模式有利于打破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利用慕课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慕课”教学是在互联网中进行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非常便捷,各种知识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瞬间完成,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这样。慕课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愉悦,同时由于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这样可以为学生快速提供ppt、音频、视频等一系列的学习资源,在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质量。以我校为例,公共音乐鉴赏课可以将慕课教学融入课堂,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三)慕课能够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慕课”在课堂上的运用,一方面使现代信息化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地触碰着当代学生的思维方式,他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听到一些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这就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教学形式,只是一味的灌输,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音乐感受能力是随着音乐传播渠道的增加、音乐方式的多样化而不断进行提升的,因此,学生对音乐鉴赏和审美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逐渐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某个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所以,“慕课”毋庸置疑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慕课教学实现了学习和生活相融合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人们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很便捷地获取资料,慕课教学使传统教学内容变得宽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学习时间选择相应的课程。慕课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便捷性,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其他任意地方进行充电学习,不需要选择专门的地方和设施,只要会基本电脑操作,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就可以找到国内外优秀课程进行长时间学习,这些特点使学生学习更加便捷,自由,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便是學习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五)“慕课”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翻转” 中国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学是给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传递的是直接经验。而如今“慕课”时代的来临,却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翻转”。学生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时间、地点学习相关的课程,这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教师更倾向于对学生的引导。目前,我国慕课上线数量已达5000门,自2013年“中国慕课元年”开始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投入到慕课建设当中。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已突破7000万人次选课,这个数据让中国在慕课的应用、制作和学习上遥遥领先于世界。教学效果好,内容质量高,教学支撑广,既是学习者对慕课的期望,也是慕课开发者本身在教学设计上、制作包装上的要求。如今,一大批在线教育服务品牌纷纷出现,如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人卫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同时,一批优秀的在线课程制作公司也正在为慕课的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共同走上在线教育的精品建设之路。 综上所述,“慕课”的出现,给学习者开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高等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势必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慕课”维护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公正化,促进了新型教学体制的改革,并突出全新的教育新概念,满足广大群众受教育的需求,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教育。慕课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音乐教育的新阶段,慕课教学方式的新颖,使得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教学方式发生转变。随着慕课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推广,最终将会大规模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50). [2]冯兰芳.普通高等学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6(01). [3]李曼丽.MOOCs的特征研究机器教学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04). [4]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 [5]李斐,黄晓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22-26. [6]刘和海,张舒予,朱丽兰.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5-11. 作者简介:僧文莉,现任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王丽媛,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2014级学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