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 |
范文 | 王宇龙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政治现象,因其特殊性,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实施。中国民族音乐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有着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形式造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音乐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灿烂的音乐文化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以及利用民族音乐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期望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含义及特征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含义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以各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音乐形式,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等,同时也包括近现代中国作曲家創作的歌曲、交响曲等音乐作品。如果从民族的角度看,中国民族音乐包括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第一,独特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例如,苗族音乐欢快,藏族音乐高亢等。从民族音乐的作品来看,各民族的音乐也极具民族性,如壮族的《刘三姐对歌》、回族的《花儿情歌》等。 第二,地域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多样,使我国民族音乐有很强的地域性,风格也十分多样,如北方的豪迈,南方的细腻。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体现 (一)能够引领个人的思想 中国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劳动和生活的抽象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本身蕴含着积极的思想,对人们精神具有引领价值。民族音乐不仅是个人的创作,而且是对民族文化生活的再现,它能够带领人们走进民族的丰富情感世界,感受到独特的魅力,接受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熏陶,把握民族思想意识方向。 (二)能够优化心理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人受到外物刺激而产生的知觉形式,可见,音乐更是心灵的艺术,它能够激发和优化人的心理,提高人的身心健康。中国民族音乐是各民族生活的抽象化,歌词优雅、曲调平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二泉映月》《蝉之声》《竹林深处》等,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促进内省、净化心灵,培养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 (三)提高审美意识 中国民族音乐中蕴含了“和”之美,传承了以“和”为美的审美观,能够提高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另外,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美”感化教育对象,催人自我完善、求真向善。 三、中国民族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一)遇到的挑战 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民族音乐也遭受了各方面文化的冲击和挑战。第一,音乐的商品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是一种劳动产品、一种商品,它能够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价值。然而,市场的盲目性也使民族音乐过于商品化,对音乐的炒作和过分包装使音乐丧失了自然本质,民族音乐也在所难免。另外,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以“和”为美的审美标准也遭受多元化审美标准的冲击,如各类音乐选秀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充斥着广告、搞怪,很多人妄想一夜成名,使人们丧失了对艺术的鉴别力。从本质上说,音乐的商品化使人们丧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鉴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二,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音乐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这也对中国民族音乐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其特色也逐渐被淡化。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那些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的选择。另外,民族音乐的生存环境也不断恶化,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第三,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缺失。教育是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关键途径,但中国的音乐教育一直在走西化的道路,重技术、轻理论,是西化后的产品,不利于提高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民族音乐后继无人。 (二)遇到的机遇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音乐随处可见,人们对西方音乐的神秘感也逐渐消失,那种另类的音乐只是一时的消遣,而不是欣赏和审美。现代人开始对音乐本真的追求,人们对音乐价值的鉴别被重新建立。中国民族音乐的崛起在于其内在蕴含的音乐本质,在于它给人们带来的艺术震撼。另外,中国民族音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中国民族音乐成为联系民族感情、维系国家统一的命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实现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四、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重视学校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为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工作。一方面,以政治教育为本,文化审美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于观念的误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同时也要突出其人文关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学生主动追求。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应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和方法。 另一方面,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音乐观。中国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生活、政治情况,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结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观,弘扬民族音乐的文化性,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对自我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观,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设置合理的音乐课程 高等院校应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设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等,将课程的位置上升到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思维。另外,在不同的地区,学校应大力挖掘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资源,编撰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乡土教材,将其推广到学校和课堂,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 (三)选取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第一,选取爱国爱乡类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热情。选取爱国爱乡类的民族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唤起学生对家乡的依恋和赞美,将自己与国家、家乡联系起来,如《爱我中华》《一条大河》等。 第二,选取领悟人生类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真情的坚持。例如,《梁祝》充满了真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三,选取文化生态类的民族音乐,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音乐中很多音乐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如《多彩贵州风》系列民族音乐等。 第四,选取古典名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古典名曲众多,汉族的如古筝曲《高山流水》、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古琴曲《广陵散》等;少数民族的,如维吾尔族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壮族《刘三姐》等。在欣赏古典名曲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中华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增进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 第五,选取著名民族音乐作家的代表作,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当代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蒙古族歌唱家特格尔的《天堂》等,他们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形象大使,他们的作品早已深入人心,充分展示了民族音乐的风姿,以独特的魅力提升了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卓越,为学生树立奋斗的榜样。 (四)开展丰富的课余民族音乐活动 一方面,应定期开展校园音乐比赛、音乐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民族音乐,有机会发挥聪明才智展示本民族的音乐;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定时播放各种优秀的民族音乐。另外,学校应定时邀请民族音乐艺术家到学校演出、开展民族音乐讲座等。 (五)政府应加强引导 中国民族音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也要靠政府的宏观指导。一方面,应做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政府应利用行政、经济等手段调控文化市场,规范不正当的行为,把社会效益放到首位,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另一方面,要做好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目前,民族音乐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甚至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音乐频临灭绝、后继无人。政府要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此外,政府还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让人们从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媒体中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民族音乐,促进人们对祖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社会民心、促進社会和谐。 中国民族音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以文化人”的作用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模式,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价值。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探索民族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石骏.中国民族音乐的情绪结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吴跃跃,符晓钰.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传播网络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05):245-247. [3]倪慧娣.从教育视角解析中国民族音乐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32-1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