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音乐的人性化艺术教育研究
范文

    李小妲

    【摘要】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融合的非功利性的审美心理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人性化方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自然也有着非功利心的审美过程与人性化教育过程。在此活动中渗透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容,对现实世界有着较为深刻的反映。可见,音乐艺术的多面性决定了它与人生各个层面之间的不可分割性,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实施可以陶冶心境、塑造提升人生境界。因此,从音乐角度来研究艺术教育的人性化,对于完善人性与文化心理结构有着重要效果,最终形成人本主义为基础的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音乐;人性化;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它要早于文字,可以说,它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始终有着对音乐教育的思考与研究。通过我们对国内外音乐艺术教育材料的分析:音乐艺术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对人的培养,它可以有效开发个体的潜能,激发创造力,提高精神境界与生活质量,最终形成高尚的人性化人格。

    大众喜爱音乐并追寻音乐,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感,宣泄着内心的压力与个人的情绪,以便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心境。但是,在此过程中,音乐对个人的影响不是一种物欲的诱惑,也不是外在压力与内在个人的自我控制,而是形象直观、优美生动的音乐形成对人们的吸引与感染,让听者随心所欲、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艺术教育,感受音乐美的本质,这与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一致的。可见,音乐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在愉悦的情境中给予人性化教育。

    音乐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可见,音乐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审美在于音乐美,音乐对人的教育便是在对音乐美的感受欣赏与理解表现中潜移默化实现的。也就是说,音乐的审美心理活动有着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体验与审美理解等,其中的任何一个过程都将音乐的人性化教育特点进行了展现。

    感知是对音乐进行欣赏的心理基础,它不同于感觉与知觉,它是二者的结合与提升。感觉是感觉器官对外在客观事物的体会,通过对外界事物的看听闻触摸等传入神经,在人的大脑中体会到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特点;而直觉是感觉器官直接对外界客观事物感受,通过神经传达大脑所形成的事物整体属性反映。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欣赏中需要对音乐感知,感知的物质媒介就是通过空气在空间范围中传播的音响。一旦接触到了音响便是听众所无法逃避的。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音响的环境中,这些音响绝大部分是优美的音乐,它们不自觉地对听众的审美心理结构造成影响。在对外界音响事物的接触中,九成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听器官。可见,对音乐的审美感知有着众多的信息来源,这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众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对音乐获得了整体属性的审美感知,这种感知自然也掺杂着人性化的理解。

    在审美感知之后,主体会对音乐有着一种审美想象,这种主观活动是审美主体积极主动地对已经接受的音乐信息记忆的整合与改造,从而形成充实丰富的审美形象。这种审美想象的心理活动大量存在于审美欣赏中,审美主体在对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关生活内容与情境的联想。当听着陶醉于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时,在情感因素的掺杂中自然地产生丰富的联想。听到悠长婉转的旋律,感受快乐欢唱的吹打乐,聆听清新跳跃的和弦等,都可以激发起听者丰富的审美想象,给欣赏者饱满的审美享受并启发出活跃的思想与精神的升华,以达到审美教育效果。

    在经过审美感知与想象之后,便会有情感活动掺杂其中,这就是审美情感,它不同于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或知识传输,而是通过情感来打动人的艺术活动,让欣赏者的情感在感知中得到感染与洗涤。从这方面来说,音乐艺术教育对欣赏者的主动教育有着特有的优势,是一种典型的听觉艺术与声音艺术,从心理学角度:在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刺激中,声音是最能够引起注意并迫使听觉器官去接受的媒介,这就决定着听觉艺术比视觉艺术更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可见,音乐最接近于人的情感本性,最适合表达情感,是审美情感传达的感性材料与审美形式。因而,音乐在情感传达与表现上要优于其他艺术门类,它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擅长抒发情感且打动内心的艺术形式。审美情感正是对内心情感活动的体验,可见,音乐对审美情感的表现是其他艺术门类所不能比的,在情感的体验和感受中将人类特有的情感与理解做出表达。

    在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中,审美理解是最高的阶段,它是悦心悦神的感受,是在审美想象中将审美情感做出酣畅淋漓表达之后的体验,是心领神会的审美感受。音乐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对人进行人性化教育。可见,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理解可以在快乐中完成对教育知识与思想内容的学习理解。如三月不知肉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等都是心灵的愉悦体会。再如列宁听到贝多芬的《情感奏鸣曲》后:我不知道还有比《情感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可见,美妙的音乐旋律可以让人在悦心悦意的审美感受与悦神悦志的精神体验中获得教育。音乐的潜移默化在不自觉中将审美愉悦渗透到人的情感中,并表现为自由自觉的心理状态與舒畅欢快的内在追求,将社会道德中的内在必然约束内容转化为个人内在的自由自觉性,最终在情感与道德的和谐统一中自我发展完善,形成艺术化的人性与人性化的提升。

    可见,音乐的审美活动是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教育人的品质与传授知识,并进一步积淀形成为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与行为模式。在欣赏音乐中所感受的超凡脱俗的审美情境,可以培养欣赏者良好的性格与情操:欢快明朗的曲目可以培养积极向上与乐观豁达的性情;深邃博大的音乐能够让柔弱的心理获得刚毅坚强的性格;抒情温暖的作品可以减少人的烦躁与孤寂。总之,最为特殊教育途径的音乐艺术教育,它能够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最终塑造完美、高尚、全面的道德人格。可以说,音乐对人格塑造的强烈感染力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同时在这种潜移默化教育中形成的思想道德情操具有更强的稳定延续性。

    综上所述,音乐以其独特的内容、方式与途径渗透于人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是艺术教育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内容。实践显示: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使人的心理与情感获取健康的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人本主义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节培育并丰富人的情感结构,让欣赏者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意识。这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与真的启迪,还可以形成善良的因素。可以说,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音乐艺术教育渗透到了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对全面健康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是人性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冠生.艺术创造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2]戴定成.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5]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