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戏曲表演技巧与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交互性发展策略研究 |
范文 | 【摘要】戏曲表演在中国有着深厚传承历史,中国的戏曲表演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关键性原因在于本身所含有的独特的表演技巧,及多种多样的曲风变换。随着西方唱法的不断引入,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变得片面而单一化。本文就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将民族声乐演唱与戏曲表演完美结合,更好地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发扬光大。 【关键词】戏曲表演;民族声乐;交互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状况 (一)中国民族声乐片面追求规范化 随着中国与国际的交流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学习的知识也更加丰富,西方国家的演唱方法在我国开始流行起来,甚至开设了与此相关的专业,让人们系统和专业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新型的唱法也成为了我国一种较为流行的唱法,我国的民族声乐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值得关注的是,如今中国声乐教育只是一味的追求规范和声带发出声音的一致,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 (二)传统民族声乐的韵味缺失 我国戏曲文化发展至今,依旧保留着以前的传统韵味。但是民族声乐在这一点却没有做到,许多音乐院校追求只追求技巧,没有将中国的民间文化与之融合。从电影《闪光少女》中明显可以看出,学习西洋乐器的学生一直瞧不起学习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学生,认为我国乐器是一种土的表现,上不了较为高端的台面。 二、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优势 (一)戏曲中的素材元素 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多以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人物作为素材,对经典故事和人物进行传唱,让观众在享受视听效果的同时,还能了解充满魅力的中国古典文化历史。所以,京剧成为我国的国粹,代表着我国的文化走出了国门,让更多的外国人也能感受中国艺术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演唱中的技术技巧 传统戏曲表演对“咬字”和“发音”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因为只有咬字清楚了,才能更加明确地表达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饱满的情绪。字正腔圆和情感表达到位是我国戏曲表演中最为关键,也是基础所在,戏曲中一般都是以唱、念、打、做这四种形式为表演中心,意在通过细腻的唱法塑造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特点。 (三)戏曲中板式节奏的运用 我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中其实存在着独具风格的板式变换,让人惊叹的是,一种板式的变化就是一种情景和人物情感的转变。例如“二黄”这种板式节奏,呈现给观众较为平静,一般来说多使用在较为悲惨的故事中。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一种板式,板眼的不同变换,也能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情绪。这也正是戏曲的独特魅力所在,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民族声乐发展的可行途径 (一)作曲素材方面 我国民族声乐要进行更好的发展,可在作曲方面借鉴戏曲创作的特点,加入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也可将具有各种风格戏曲的曲风、曲调融入到民族声乐中,进一步展现我国文化历史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 (二)演唱技巧方面 戏曲文化中的演唱技巧,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其对声音、字体、气息的掌握都可以运用到民族声乐中,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戏曲演唱的技巧中恰恰对这一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民族声乐可对其进行借鉴和研究。 (三)板式节奏方面 戏曲中板式节奏的变化多种多样,情感表达也是丰富多彩,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也是完全不同。将传统戏曲中的板式变换放到民族声乐中,不仅能让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情感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也能更让它具有我国特有的民族特色,更大程度上增强我国民族声乐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舞台艺术方面 我国戏曲要求神情和形态的双重具备,在民族声乐中也可以将这些运用当作品里,一方面不仅让舞台更加具有表现力,也让演唱者所演唱的曲目更充满活力,生动和形象。当然,舞台艺术不仅仅肢体语言和演唱的本身,也包括妆容、服饰、背景装饰等各种元素。戏曲表演中的舞台艺术,让人瞠目结舌,这也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舞台有着重要意义的影响。 四、结语 聲乐演唱其实就是视觉和听觉的相互融合的文化艺术,而我民族国声乐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要将被我们忽视的民族文化运用其中,把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精髓注入进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西方国家的演唱技巧,丢弃我国传统的艺术精华。 作者简介:陈云莉(1986—),女,汉族,宁夏固原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宁夏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