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化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 |
范文 | 张鸿琳 [摘 要]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以及家庭关系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德育过程存在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和功利化的现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难以互相配合,也使思想品德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现在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偏重于几个方面,对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整合,也缺少可操作性。分析家庭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研究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论述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提出优化家庭教育水平的对策。 [关 键 词] 家庭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22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父母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于教育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教育条件在不断地改善,家长也在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迅速转变的生活模式也使传统的家庭教育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和冲击。因此,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十分必要。对家庭德育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是以姻缘和血缘(包括拟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这些人共同生活为特征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初级社会群体,整个社会就是由成千上万的家庭共同组成的。 家庭具有教育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家庭教育的内涵阐释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层次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2]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的培养、影响、教育,直到其长大成人走进社会,都是家庭教育。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家庭所具有的基本职能之一。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更是家庭各个成员之间的共同影响、作用的互动过程。 二、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环境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环境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塑造中学生健康的思想和美好的品德。家庭教育不同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家庭教育是一个环境教育,家庭教育是靠良好的环境条件对学生进行熏陶,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不止物质条件,更重要的还有精神层面。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家长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遵循其身心發展的客观规律,为家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真诚、友爱的温馨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给子女自足的成长空间。 (二)家庭教育观念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当前的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国家急切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也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然而当前,不少家长还热衷于“早期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教育观念存在一定误区。 家长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智力教育,这是无可指责的,但是现如今许多家长都严重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笔者通过对镇江初高中在校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发现,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占55%,而关注孩子“品行习惯”的家长却只占了20%。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部分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成了判定子女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很多家长将督促孩子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职责,他们关注的重点只是子女的学习成绩,一些优秀的传统思想品德被家长忽视,他们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忽视传统的伦理教育,忽视责任心、独立性、义务感的培养,忽视良好品格的培养。这样的教育误区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决定我们人生发展的绝不仅仅是几道数学题,几个英语单词,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人格素养等非智力因素。 (三)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制约着孩子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3]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子女的人格、心理健康、品德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所谓过分保护式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导致孩子事事靠父母,处处靠父母。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阶段,仍然需要家长的关照和保护,但是保护应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16%的父母在生活中不要求子女做家务,他们帮助子女叠被子、洗袜子、削苹果等。由于父母过分保护式的教育方式,子女的自理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广大中学生而言,父母是自己最好的学习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会对中学生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相较于乏味无趣的言语教导,无声的行为对中学生的影响显然要深刻得多。在日常行为中,父母如果不能为子女做到良好的身教,那么再多的言教也显得苍白无力,无济于事。对学生的教育,家长应当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才能为子女树立优秀的榜样。 三、优化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策略 (一)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 在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过程中也会将学习的知识、观念融入子女的学习、生活,这也促进了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价值观的科学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此给子女做个好榜样。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科学的价值观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应当学会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子女高尚的情操、高尚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父母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给子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家长应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家庭实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吸收其他民族、国家的长处,形成更新更好的家风、家教,塑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使其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内容 家庭教育如今存在严重的重言轻行的现象,家长应当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身教与言传有效结合。家长在言传时,应当避免对子女强制灌输,批评与说教,这样的教育方法并不会使子女内心真正地认可与接受,反而会造成中学生的逆反情绪。家长的言传应当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子女平等对话。在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时,注意培养子女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父母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对子女道德品质的培养十分重要。在身教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子女,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教育者本人要首先做到,这样才能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就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用自己好的行为教育子女,用自己好的道德品质与情操来影响子女,而不是嘴上说说,自己说是一个样,做又是一个样。家庭教育还应将说服教育和实际锻炼相结合,提高道德践行力,积极引导子女多接触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应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家庭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家庭教育优秀的成果,又要积极吸收西方家庭教育的优秀内容,形成全新的家庭教育内容体系,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家庭品德教育中,我们一般只注重传统的伦理教育和品格培养,对其他方面的内容,虽然略有涉及,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的教育内容外,还应当加入责任心、自主心、责任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富于现代文明气息的内容。家庭道德教育还应将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品德与个人品德三者兼顾,这样才能使中学生适应新的环境,促使其全面发展。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中学时期正是既接受家庭教育,又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同时又是逐步走向社会并接受社会教育的时期。要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环境系统,这三者若是配合不好,不能互補,也难以把孩子培养好。总体来说,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互补与配合,是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关键。 家庭教育应尽力做到与社会教育的互补与配合。社会教育包含广泛的内容,比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更加复杂,对中学生的成长既能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子女接受正社会教育,如接受法制教育、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政治时事教育等。支持子女参加健康的社会活动,开阔孩子的眼界,增强孩子的实际生活能力。社会环境也存在许多消极腐坏的东西,家庭教育应当引导子女增强对负社会教育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引导孩子认识社会的复杂性,锻炼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是非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用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关心与引导,防止孩子受到负社会教育的污染与影响。 四、结论 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应该紧紧跟随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本文通过对家庭教育的内涵,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提出了优化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对策。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我们要努力提高家长的能力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优化家庭文化环境,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和内容,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系统。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促进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辛晓霞.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人生意义分析[J].知识经济,2017(16). [2]高雪.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以《中学生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8). [3]陈福海.构建有趣、有效、有用的思想品德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4]葛娜.思想品德课堂正能量的传递与演绎[J].智库时代,2017(15). [5]于延河,杨万钧.思想品德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阻力及解决[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1). [6]王淑清.浅谈成功教育思想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就业与保障,2016(11).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