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范文

    刘晶

    

    [摘? ? ? ? ? ?要]? “导学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在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条件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该模式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凸显教师的导学作用;注重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合作,促进学生共同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關? ? 键? ?词]? 中职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32-02

    中职课程改革以来,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本质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逐步成为英语学习方式的主流,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正在被新型的发现性学习所代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英语课堂上得以发挥。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方法的把握不够娴熟、现代教学手段使用缺乏合理性,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也羁绊了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鉴于此,笔者尝试了“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科学设计导学案、建立英语学习活动小组、组织有效的英语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英语核心素养,并在广州市中职英语教研会立项了课题“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构建了中职英语“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并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一、“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及特点

    (一)“导学探究”教学模式

    导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行为。探究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感悟、探究、应用和创新的行为。“导学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启动、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感悟和发现,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关注如何将教材讲的精彩,为自己的好教而设计,忽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特点。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运用现代教学方式,过分高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硬性地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甚微。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则舍弃这两种弊端,注重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导学”氛围下自主或合作“探究”。教师既要认识到学生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潜能和智慧,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中人,其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要经历一个必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的探究创设情境、铺路搭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布置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任务引导自主学习,或借助网络查询、或与同学合作讨论探究知识。

    (二)“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

    “导学探究”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导学作用,借助于导学案、前置任务、微课等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学习。“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导学探究”的情境性

    对教师而言,“导学探究”教学模式重在导学,而创设科学且适合的教学情境是导学的前提。教学情境,无论真实的还是模拟的,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或给予学生某种启迪和顿悟。但创设情境要富有启发性,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情境就在于让学生达到愤悱之态,从而产生感悟,有所发现。如在电子商务专业学习《交换个人信息》听说任务前可以创设拜访新客户的情境,思考如何交换信息,提高洽谈成功率。

    2.探究活动的主体性

    教师的导学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探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发挥学生探究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恰当地创设情境,设计教法,有效地组织英语活动为学生探究创造条件。学生在此条件下感受英语语言,体验英语交流,特别是参与完整的英语活动,就会对词语有所了解和记忆,对语法有所感悟和发现,从而完成探究活动。

    3.探究形式的开放性

    “导学探究”本质上是师生互动、知识生成、交流发现的过程。因此探究形式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征和科学的设计印记,但它是开放性的,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学生的思维差异和教师导学方式的不同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活动和偶发事件,教师的计划未必能一次完成。因此要善于把握开放性的特点,机智应对,不断改善教学,在开放中生成课程,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提高探究能力,使教学更加引人入胜。如根据教材对话内容,归纳交换个人信息句型的任务。基础扎实的学生如师所愿根据教材知识探究,惰性求知的学生用手机查询探究,而喜欢互动的学生交流探究。

    二、“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导学设计

    导学是教师借助于任务、学案、微课等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智慧的教学行为。恰当有效的导学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形成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导学设计按其载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作业导学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的主要形式。而导学作业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提前布置的任务,也称为前置作业。其功能在于启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其从简单的基本问题入手,逐步探究、深化或扩展,从而生成知识,使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导学作业的设计要坚持简单、完整、开放的原则。简单即问题要单一、难度较小,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完整则要求作业是一个整体,易于知识的生成;开放是指作业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易于学生把握。如导学作业为词汇和句型时,学生可以查书、百度,或借助学习平台与同学间互动交流,而作业形式可以识记、自画词汇句子树形图或思维导图,也可以简单操练等。

    (二)学案导学

    学案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指导学生探究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可以用于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学案设计要以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思维模式为基础,各学习环节以任务、问题为线索,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实现有效自学。具体包括预习启思、合作探究、巩固提升、展示评价四个环节。

    (三)微课导学

    微课是以讲解一个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短片。由于具有很好的视觉、听觉冲击力,生动形象,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很好的导学媒体。设计微课导学要做到三点:(1)时间不宜过长,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2)内容切忌过多,要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3)使用灵活、方便操作,可以平台发布或手机扫码等多途径学习。

    三、“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究学习

    “导学探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结构是:教师导学—合作探究—巩固提升—展示评价。现以广州市统一检测质量标准听力任务Personal Information(交换个人信息)为例,介绍其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如上所说的作业、学案或微课进行导学,也可以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本节课前,教师通过平台发布微课视频供学生自学,并设置两个作业导学任务。

    任务1:与人交流个人信息时包含哪两个步骤?

    任务2:你认为个人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查阅教材、观看微课,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笔者设计了微课导学任务,即观看微课,完成任务。

    任务1:通过微课学习,思考初次和再次见面的问候语句,分别填写在greet people和 give response表格中。

    任务2:结合书本对话内容,归纳交换个人信息的问答句型。

    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探”,围绕问题“辨”,寻找问题“究”,逐渐提升了思维、合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用学案,组织并调控好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巩固提升

    学生能否准确解决问题是衡量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布置了两项任务,意在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学用能力。

    任务1:听Andy与Jean的交谈对话,选择二人个人信息的正确答案。

    任务2:思考为什么Andy与Jean交流时,未问及对方的年龄和工作。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对比以及必要时教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点拨,更好地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展示评价

    学生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仍未能解决的疑难反馈给教师,教师视各小组探究情况,将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小组再质疑、再讨论、再探究,待准备充分后,进行释疑解惑展示活动,师生共同讨论、核对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或相机诱导,或引领突破,留给学生足够的生成时间和空间。

    本次课采用的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教师對学生的展示生成要抓住闪光点进行客观性评价,允许其发表独特见解并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受到启发,在比较中获得发展,更好地促进后续学习。同时通过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完成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考核,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知不足者好学。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其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笔者通过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自我诊断,能够引起学生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反思,并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指导和改进学习活动以及调节和控制行为偏差,促进和实现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

    “导学探究”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利用情境、合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提高了学生的学思践悟能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应盲从,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等因素,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导学方式革故鼎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红梅.“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思考[J].教师,2013(6).

    [2]顾秀华.活动单导学在中职英语中的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7(12).

    编辑 尚思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