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民歌演唱艺术多视角分析理解的体会
范文

    【摘要】我国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殿堂中的瑰宝,是我国歌唱艺术的国粹。其源于民族生发的根脉,发育于世代国人的珍爱和传承,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中理当包括民歌的教学。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要教学民歌,切不可就一首民歌的学唱而教学这首民歌,需要在对民歌演唱艺术多视角分析的基础上来进行。本文就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民歌演唱艺术;分析理解;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殿堂中的瑰宝,是我国歌唱艺术的国粹。其源于民族生发的根脉,发育于世代国人的珍爱和传承。在音乐世界里,民歌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民歌,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着自己的音乐文化特色,都是伴随着民族的兴盛而发展丰富起来的,这种带有民族特征的歌曲也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应然成分。为此,要想学唱、表演、传承民族歌曲,把一首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曲演唱得恰到好处,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好声乐艺术,更需要学唱者在对所要演唱的歌曲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之后,真正做到掌握歌曲的精髓,才能够使自我在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达与歌曲内敛的因素综合达到高度契合,也才会使演唱者对民歌的把握尺度做到游刃有余。那么,在开展演唱之前,如何对所要演唱的民歌进行多方面的全盘研究呢?这就需要用多视角欣赏法,也就是通过对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民歌的民族风情、地域不同而语言表达不同、民歌所叙述的事物本身等方面,开展综合性研究,做到既能照歌词、按曲调把民歌唱出来,而且还能唱出民歌应有的神韵和内涵,使演唱者对民歌的再创作与原创精神达到高度一致。对于这样的认识和实践也是对我们音乐艺术教学者的必然要求。据笔者体会,对民歌演唱艺术多视角的分析和理解应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吃透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的问题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都必然会与时代的进步和需要相契合,都会在发展进步中进行扬弃。对于民歌来说,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必然与现代的情形大不相同,有其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印记,有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变化特点。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基本常识,而仍然按照现在的情况或表面的文字来理解和分析来至于远方、来至于历史深处的歌曲,就极有可能背离原有的精神,致使我们对该民歌的再创作失去了原汁原味,使演唱变得索然无味,干枯的毫无精神。比如说,在学习屈原所创造的《楚辞》时,我们应当掌握这是来源于楚国的民间歌曲,是极其富有幻想并且是饱含强烈热情的民风体现,因此,我们需要从浪漫的角度加以分析并表演,这样就会体现出《楚辞》应有的风姿风貌。再比如,在演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川江号子》时,我们不仅要知道这首民歌产生于成都与重庆地区,还要知道曲子最早产生于清朝中期,那么,我们就应当想到,那时的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这样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就会设身处地地处理自己的声调、吐字、情绪,也就为较好表达《川江号子》内敛的情感奠定了最为基本性的基础。

    二、关于吃透民族特征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当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方面的情况是应当考虑到民族特征的问题;另一个应当是要考虑地域不同的问题。对于民族特征要很好地掌握,比如說,我们在学唱《月光下的凤尾竹》和《鸿雁》歌曲时,就应当考虑到这是两个不同民族风情的歌曲的实际情况,我们知道《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我国的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创作的具有傣族风情的歌曲,为此,在演唱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到傣族人民清雅清淡、优美浪漫的民族特点,考虑到傣族的自然风光特色对这首歌曲的滋润,并以此作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演唱的艺术处理,赋予演唱的傣族表现特色,因此就会让听者感悟到南国风光和傣族风情。而在学唱《鸿雁》时,我们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内蒙古人民所具有的粗犷奔放的性格,要考虑到蒙古人民的民乐特点,要考虑到马头琴的悠扬,这样才能展现出蒙古民歌应有的悠扬、大气的自我风采。对于地域不同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考虑到南北之间的不同、东西之间的差异,以避免用东部的性格特征来处理西部的民歌,造成民歌风格上不伦不类的感觉,在主观上就对所要演唱的民歌带来了人为性伤害,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张冠李戴”的情感差别,这样民歌的艺术感染力就一定是缺乏的,令欣赏者难以共鸣的。

    三、关于吃透地域不同而语言表达不同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想阐述的是,对于同一个民族由于地域不同,而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的问题,而语言表达的不同则会引起民歌演唱韵味不同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学唱江南民歌《茉莉花》时,就需要对这首来自于江苏的民歌,进行南方人语调的处理,就要考虑到轻柔、娇羞的语言表达方式,要表现出吴侬软语的嗲声嗲气的语言特点。再比如说,我们在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时,要考虑到河南人说话时语调较重的特点,在歌词的处理上就需要尊重河南人的这种状况,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河南民歌的旋律特点,来对所学民歌的再创作,使我们的演唱不变得油腔滑调,不丧失民歌本来所应当具有的自我品质。再比如,在学唱陕北民歌信天游时,我们要学习陕北人呐喊发声、声音尖利悦耳的特点,同时要处理好快与慢、长与短的关系,合理利用高腔与平腔的演唱类型,把陕北人感情奔放和自由舒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陕北民歌才会本色不变,有滋有味。

    四、关于吃透所叙述的事物本身的问题

    民歌的主题是广泛的,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人们或用民歌歌咏劳动,或用民歌赞美政治,或用民歌表达爱情,或用民歌讴歌生活。总之,就是借助于民歌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优势,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在学唱民歌之前,我们要弄清楚所选学的民歌的主题是什么,之后要对这个主题中的内容甚至是故事进行精心研究和认真揣摩,以使歌者的情感能够最大可能地融入到民歌所要表达的内容,演唱出歌曲的特有内涵。比如说,我们在学唱郭颂先生的代表作《乌苏里船歌》时,就首先要知道,这首歌是在赫哲族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来,以反映生活在我国黑龙江地区的赫哲族人民幸福生活为主题,因此,在演唱时我们应当从中感悟到赫哲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感情,要展现出欢快的情绪和甜美的心情。处理这个问题的最好诀窍,实际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在实际中很难找到这种情感的话,就需要查找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来培养自我感情,已达到与作品的最佳交融。

    五、结语

    “民歌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好比连接全球华人的琴弦,柔软却又坚韧,旋律一起就能引起共鸣。”这种热爱我国民歌的深情表述来自我国著名民族唱法的音乐艺术家魏金栋,这样的表述足见我国音乐艺术家和国人对我国民歌的喜爱,这是一种融化到血液中的喜爱,植入到骨子里的喜爱。在民歌传承发展到当今这个时代,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更增添和加重了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重任,我们要很好地称职地肩负起这份重任,要充分认识到,民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地域性 等特点。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必须要不断加深对民族音乐特质的认识,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研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精确、更完美的民族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徐群.民歌教学探析[J].教育科研论坛,2004(z1):71.

    [2]王荣艳.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J].成才之路, 2016(26).

    [3]李梦晴.思变方能行远——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有感[J].北方音乐2015,35(15):130.

    作者简介:李艳娇(1981—),女,吉林市人,吉林工业经济学校讲师,专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