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核心素养中的声乐教育 |
范文 | 【摘要】声乐教学是学前学生音乐课技能技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今后从事幼教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在提高学生声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热爱歌唱、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同时,陶冶学情操,立德树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也显得尤为重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学校声乐教育在广度与深度上需要进一步拓展,需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下足功夫。本文以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为目标,深入探讨了核心素养中的声乐教育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声乐;学前教育;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意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自身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前教育水平,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掌握扎实的声乐知识和专业技巧,它是今后在幼儿园进行唱歌活动和音乐游戏顺利进行的保障。具体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声乐知识与能力。 声乐理论知识。声乐理论是国内外众多歌唱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声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心得与经验。它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等特征,是学习技巧的依据,认真学习不仅能丰富自身的声乐知识储备,而且能提高自身的声乐素养,对演唱作品起着指导性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声乐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树立正确的歌唱声音概念,理解科学的发声原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对声音的准确分辨能力。在内容上,要扎实掌握人体歌唱器官及其作用、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发声原理,歌唱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共鸣、歌唱的语言、歌唱的艺术表现(二度创作)、歌唱的心理(学习心理、怯场心理等)、歌唱的表演(形体语言与台风等) 各个时期、各种题材、各种结构、各种风格的优秀声乐作品。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声乐作品。积极了解国内优秀声乐作品,不仅能显著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开阔视野,还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 一副好嗓子与一双敏锐的耳朵,能够流畅歌唱声乐作品与鉴赏声乐作品。好嗓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的重要保障,科学用嗓,就必须科学运用歌唱气息,学习科学发音。要将技巧与感情结合起来,运用各种音乐的表情手段(速度、力度、音色等)表达歌曲,自信、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敏锐的听力也是学习声乐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或同学歌唱的声音正确与否进行鉴别,以便有针对性、有目地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声乐教学除了教给学生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让学生在作品的演唱中,感受每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具备分析歌词、旋律、歌曲曲式结构、题材、体裁、风格特点的能力,为今后能够在幼儿园从事唱歌活动奠定基础。除了专业技巧,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立德树人,将职业道德素质和艺术素养结合起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具备如下几个职业道德素质。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我国有很多的知名歌唱家,如周小燕、殷秀梅与郭淑珍等,她们不仅歌唱水平出众,而且教育经验丰富、教育水平高超,师德方面更是令业内业外人敬佩。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些歌唱家的成长经历与教育思想,能够使未来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学生成就学前教育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力量,有了强烈的职业理想,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都会朝着已经确定的职业理想和目标拼搏,直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能够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增强自身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学生要对今后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形成一个积极、正确的态度。首先要热爱歌唱,要在今后的幼教歌唱活动中,把美和快乐传递给幼儿,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传递给孩子们,以孕育“祖国花朵”为荣,让她们快乐成长。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良好文化艺术素质 声乐艺术是一门人文艺术学科。它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本身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文化艺术素质。 很强的审美修养。审美修养包括审美理想、审美情趣与审美知觉三个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具备高尚的审美理想,才能把今后的唱歌活动看作是一项审美教育活动,而非技术教育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才能给幼儿传递真、善、美的歌曲,让孩子们懂得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只有具备敏锐的审美知觉,才能从视、听方面对音乐正确的反应和判断。 掌握一般文化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哲学、地理、生理等学科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与声乐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在歌唱发声、呼吸、共鸣等教学时,必然会涉及生理学知识,在作品演唱中会涉猎诸多的地方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就要求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地域特点风格等,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创作作品。 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面对的是0至6岁的儿童,教学的场所为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在音乐游戏和唱歌活动中,体现着教师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具体技能与教学能力如下。 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歌唱活動中,一定要注重语言清晰、准确,不能含糊不清、歌唱时不能重声不重字,音包字。因为0至6岁的儿童在语言理解、语言辨析等方面还很弱,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歌唱活动中用清晰、悦耳的声音将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题材、风格等用幼儿能听清、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易于幼儿学习、理解和掌握。 较强作品分析能力。学生要对歌曲的不同唱法有清晰地认识,尤其是要对儿童歌曲的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通常,儿童歌曲内容浅显、思想单纯、篇幅简单、结构单一、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学生要对不同时期的儿童歌曲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儿童歌曲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以准确地表达给幼儿。 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幼儿而言,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需要认真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题材、曲式结构、风格特点等,深刻地理解与驾驭作品,这样,教学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准确演绎出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菡.核心素养背景下声乐课教学的几点构想[J].现代职业教育,2018(8). [2]杨柳.培养非音乐专业人才声乐素养的路径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4,29(1). [3]张慧川.对声乐艺术指导专业音乐素质培养的若干思考[J].神州,2018(2). [4]喻宜萱.声乐教学漫谈——培养学生重视音乐素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1). 作者简介:薛延婷(1962—),女,汉族,陕西省延安市人,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为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音乐副教授,研究方向:如何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课的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