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范文

    张瑞萍 曲贺 张睿

    【摘要】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并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饮水实验等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的75.00%, 饮水实验等级(1.2±0.1)级低于对照组的(3.5±0.2)级,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8.75±5.65)分高于对照组的(72.72±3.66)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良好效果, 可提高患者饮水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现象, 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疗;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84

    临床当中对于脑卒中患者主要采用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 但患者抢救成功之后仍可能存在一些运动神经损伤、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困难等, 极大影响患者生活[1]。通过有效康复训练以及其他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 可提高患者的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结合本院开展的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方法,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观察组男32例, 女12例;年龄45~70岁, 平均年龄(53.54±6.48)岁。对照组男31例, 女13例;年龄45~69岁, 平均年龄(52.95±6.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神志清醒, 表达正常, 血压, 心跳, 脉搏等情况稳定;血氧饱和度>90%;经吞咽评分筛查, 存在明显吞咽障碍, 但无咽喉疾病;病程10~15 d。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意识不清醒, 表达理解能力有问题, 肝肾功能损伤, 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历史, 伴随脑神经其他损伤等。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脑神经营养类药物(胞磷胆碱、脑苷肌肽等), 开展针对性康复训练, 整合患者一般资料, 对患者的吞咽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饮水实验评分), 如患者存在明显的吞咽反射情况, 则要不断地加强刺激, 例如通过冷刺激训练等方式, 对患者的口腔、咽喉部位进行相关的反射训练, 提高患者行空吞咽能力, 并对患者舌部肌肉、面部肌肉以及下颌骨的相关配合情况, 进行同步训练, 同时还可以辅以发声训练、摄食训练、屏气训练等, 从而提高患者咽喉部肌肉的协调能力与配合能力。连续治疗45 d。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低频脉冲电疗(型号:HB62DP)联合治疗。将主电极放置于患者的喉颈部, 通过特定的低频脉冲治疗电流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 波形重复频道为双频道, 强度在0~25 mA, 峰值电流输出可达到26 A。护理人员对于脉冲比率进行调节, 通过可调电流的控制, 采用蝶形电极片以及方形电极片双重刺激的方式, 对脉冲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 初次治疗强度可降低, 调整到平均治疗强度的30%~45%。治疗2次之后, 强度可达到正常治疗值的55%~60%, 随后逐日增加2~3 mA。在每一次电刺激结束之后, 对患者的吞咽反射情况进行观察, 每天指导患者重复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吞咽动作训练。连续治疗45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饮水实验等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①疗效判定标准:吞咽障碍情况完全消失, 为治愈;吞咽障碍现象改善, 饮水试验评分提高1~2级, 为有效;吞咽障碍无明显变化, 甚至出现饮水咳呛等现象, 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②饮水实验等级: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的饮水实验等级进行评分, 嘱患者端坐, 喝下30 ml温开水, 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 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 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 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 不能全部咽下。等級越高, 代表吞咽障碍越严重。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量表,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27例, 有效1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73%(43/44);对照组患者治愈18例, 有效15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5.00%(33/4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饮水实验等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饮水实验等级(1.2±0.1)级低于对照组的(3.5±0.2)级,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8.75±5.65)分高于对照组的(72.72±3.66)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 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 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 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 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 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如果患者长期吸烟、饮酒过量、存在高血压等情况, 则脑卒中发病率显著提高[2]。从目前的临床分析可以看出,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血管粥样动脉硬化现象, 因而即使得到有效治疗, 也会出现比较高的致残率, 例如肢体感知麻木, 感觉障碍, 吞咽神经障碍, 语言功能退化等现象。而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 双唇闭合不全、面颊肌张力减小、舌活动范围缩小, 无法正常饮食, 需要他人进行照料, 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 如得不到精心照顾, 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口舌疾病、口腔溃疡等情况,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3]。

    早期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术后吞咽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可以通过肌肉训练以及肌肉协调训练等, 显著改善患者的饮水障碍, 通过假性球麻痹恢复训练, 对患者的吞咽部位进行反射刺激, 尤其是利用口腔咽喉冷刺激以及空吞咽相关训练等, 提高患者的咽喉肌肉协调能力[4]。护理人员还可以采用舌部运动系列, 例如一、二声发声训练、小颗粒食物摄食训练、屏气24 s训练等, 尽可能缓解患者的肌肉配合不协调现象。但是这种康复训练方法理论上虽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但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配合[5]。患者很可能由于短时间内治疗效果不佳而不配合护理, 造成患者的训练康复中断, 影响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6]。本文所采用的低频电刺激方式, 可以配合康复训练方法, 提高患者的短时治疗效果,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主电极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来治疗吞咽及构音障碍:吞咽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咀嚼与吞咽过程至少需要6对颅神经、第1~3颈神经节段和口、咽及食道的26块肌肉参与。将主电极放置于患者的喉颈部, 通过特定的低频脉冲治疗电流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 舌咽神经等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进行电刺激, 刺激电流会在神经进入肌腹的细胞膜上产生动作电位, 并沿着轴突进行传导, 当传导至吞咽肌群及构音肌群时, 这些肌群将依次被触发并收缩, 从而加强吞咽、构音肌群的收缩运动功能, 缓解神经元麻痹, 促进麻痹受损的神经复苏。实现吞咽和言语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 进而提高吞咽及语言的活动能力。同时大脑通过这种模拟性的电信号发出, 还可以尽可能对神经机能进行调节, 通过提高神经兴奋感知, 从而降低患者在肌肉训练过程当中感觉到的疼痛性[7]。通过这种训练, 患者的神经兴奋程度可平均提高45%~120%, 抑制物活性可降低到30%~45%[8]。除此之外, 应用这种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方法, 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于痛觉的耐受力, 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于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器的参数进行实时地调节, 还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尽可能的对患者中枢神经网状结构系统进行灵活的调节, 从而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吞咽反射弧进行重建。这种训练方式配合传统的康复训练, 可以将吞咽反射弧重建时间缩短70%~80%, 患者的饮水试验评分显著提升[9, 10]。同时, 通过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方式, 对于患者的并发症改善也比较显著, 患者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良好的面颊肌肉刺激, 从而显著改善双唇闭合不全现象, 患者流口水等问题也可以得到改善, 这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超过40%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可以自主进食, 这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 并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11]。有研究指出[7], 通过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方式, 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 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 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能力, 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 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起到显著提升作用, 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现象, 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况莉, 许燕玲, 曹燕. 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019, 33(17):3005-3008.

    [2] 郭庆峰, 齐国荣, 张郁, 等. 电项针联合颈穴速刺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治疗价值分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 47(9):1125-1129.

    [3] 方萍萍, 郑茶凤. 基于指南构建的脑卒中吞咽功能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方案的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17):4143-4146.

    [4] 徐雅琴, 梁婭嫚, 于漫.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脐动脉血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 19(8):943-946.

    [5] 尚倩倩, 董湘平, 宋雪. 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溶积-黏度测试法对脑卒中口咽吞咽障碍诊断的应用价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8):727-731.

    [6] 刘晟, 裴子文, 孟宪梅.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中国康复, 2019, 34(8):426-431.

    [7] 丁园园.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24):12-13.

    [8] 温泽迎, 张海宇. 荧光吞咽造影定量分析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8):533-536.

    [9] 郭丽丽, 柳正丽. 低频脉冲电用于产后催乳效果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14):194, 198.

    [10] 邹娜, 丁常宇.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19):78-80.

    [11] 刘俊梅. 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尽早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脑苷肌肽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9, 33(4):720-721.

    [收稿日期:2019-11-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