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分析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
范文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音乐基础教育,特别是要解决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段衔接脱节问题,所以导致音乐教育发展不均衡。由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歌唱教学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音乐歌唱教学难以连续,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研讨,并提出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问题以及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163-02

    【本文著录格式】王引弟.分析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J].北方音乐,2020,01( 01):163-164

    引言

    歌唱属于情感激发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框架之中,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之间由于缺乏关注与交流问题,难以进行良好的合作,所以教研工作无法全面深入。再加之中小学音乐教材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科学性,所以导致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对于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学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一、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创教育仍然处于孤立状态,部分学生认为中小学音乐课程缺乏趣味性,部分学生对于之前所学习到的音乐课感兴趣,但是进入中学阶段后,发现对音乐课的喜爱程度不断减少。分析问题的原因在于中小学音乐存在教育衔接脱节问题,例如在小学升初中的学生课堂上讲解的音乐知识极容易被遗忘。再加之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歌唱水平相对较低,所以缺乏音乐学习热情。

    二、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分层对待学生心理特征

    由于班内的学生音乐基础不同,音乐接收能力与素养也大相径庭,所以存在多层次多样性特点,教师无法将全部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统一教学,如果仅以优等生的标准制定音乐教学目标。对于落后生而言,极容易产生学习消极心理,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以中等生为主制定学习目标,必须要充分重视中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二)研究掌握教材并超越教材

    教师必须要确保教材内容衔接具备延伸性和系统性、连贯性等众多特征,能够灵活地驾驭教材,才能够胜任衔接阶段的歌唱教学。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要照本宣科,也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上,教师应当熟悉吃透教材并超越教材,才能够跳出呆板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更加多元,音乐涉及面十分广泛,所以如果仅局限于教材之中,难以满足对于音乐知识的渴望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先列举大调式写成的歌曲《长江之歌》,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朝气蓬勃以及明朗和积极向上的情绪,再将歌曲的调式和音阶构成三和弦,用钢琴弹奏时带领学生感受大三和弦的色彩。小三和弦用小调式写成《小草》,感受歌曲风格,将和弦在钢琴上弹出,使学生感受到小三和弦色彩特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教师间应加强沟通交流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互相听课,切记不要将教学只局限在本校之内,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借鉴多探讨,无论是课堂组织还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都必须要不断地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寻找出能够在不同学段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所以笔者建议各校音乐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元的艺术活动,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机会,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能够热爱音乐、喜欢音乐。

    (四)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由于不同学校在音乐基础设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硬件设备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进行音乐歌唱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引导并克服困难,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也会存在一定的变化,此种变化是多方面的,例如心理状态与气质、智力等众多方面音乐,乐感和嗓音也会存在较大的转变,学生的学段不同,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能力也大相径庭。例如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性格内向,不敢歌唱,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三、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的有效模式

    (一)采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

    在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例如选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材处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導与帮助,能够将音乐教学特征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故乡的小路》《念故乡》这两首歌曲,由于年级不同,音乐主题却相同,教师负责与领导学生分析探讨歌曲的曲调,感受音乐的旋律感,丰富学生的体验,通过音乐旋律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多唱多听,丰富学生体验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唱多听,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感悟音乐歌曲节奏和演唱形式,使学生在音乐歌唱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传递情感进行刻画描写,应用歌声表达情感,以及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中小学阶段学生性格活泼,爱动爱表现,所以在歌唱设计中,教师便可以融入适当的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念故乡》,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思想感情,也应当充分重视合唱部分教学,在中小学歌唱衔接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模式,照顾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教学内容。

    (三)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教材内容衔接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模式有所差异,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同课异构衔接教学方法,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处理教材,实现教学设计的有效衔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个性特征以及与智慧,根据学生喜欢参与好动等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加入活动环节,充分重视听、看、动、唱、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照顾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适当地开展音乐合唱活动,能够使学生不断完善思维,让教师根据中小学科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处理教材,从而使音乐教学衔接有一个彻底的认识。通过采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段差异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统课异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根据不同的学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衔接处理教材内容,对歌唱教学衔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四、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音乐学习需求。当前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能够分层对待学生的学习特征,深入研究掌握教材并超越教材,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引导,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引导和衔接,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文彬.探究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J].中学数学,2018(24):325-327

    [2]李志军.分析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J].教百,2018(13):153-154.

    [3]印春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歌唱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6(5):65-67.

    [4]李桂芬,王清南分析中小学歌唱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7(5):9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