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范文 | 梁瑞霞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研究组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的空腹血糖为(5.12±0.31)mmol/L,?餐后2 h血糖为(5.92±0.53)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5.94±0.52)、(6.84±0.66)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给予患者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 能够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 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降低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保證母婴健康。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32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于女性妊娠期。妊娠期间, 由于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孕激素、胎盘催乳素等激素含量的增高, 容易升高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 进而造成代谢紊乱, 影响母婴健康[1, 2]。患者发病后, 如未能及时控制血糖, 不仅会诱发诸多并发症, 而且会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据周立新等[3]学者的研究报告显示, 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虽然能暂时控制血糖, 改善患者病情, 但该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使患者获得确切的整体治疗效果。鉴于此, 本组课题选定2017年6月~2019年6月 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 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30.56±5.62)岁;孕周28~37周, 平均孕周(31.18±5.17)周。研究组患者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30.63±5.58)岁;孕周29~37周, 平均孕周(31.22±5.15)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对其实施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 促使其充分摄入机体所需的各种能量[4]。对照组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研究组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做好动态血糖监测等相关工作, 每12 小时下载1次患者的血糖图谱, 然后按照血糖的波动情况确定胰岛素用量。 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法:①门冬胰岛素: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50073]1 U, 于三餐前行皮下注射;②诺和灵N: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 取适量诺和灵N[通用名: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笔芯), 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X19990279(96)卫药准字J-70(2)号], 于睡前行皮下注射治疗。 胰岛素泵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体重, 取适量地特胰岛素(Novo Nordisk A/S, 国药准字J20090101), 并行皮下注射, 注射剂量为U/kg;注射完毕后, 借助胰岛素泵持续24 h向患者体内泵入胰岛素, 胰岛素的用药剂量为患者三餐前的负荷量。分析患者的血糖波动监测结果, 及时调整或改变第2天的胰岛素泵入量、泵注速度等。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早产儿、巨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①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进行详细记录和比较。②根据治疗情况评估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5]。显效:空腹或餐后2 h血糖水平已恢复正常, 患者无其他不良反应;有效:空腹或餐后2 h血糖水平有所改善, 胎儿生长状况尚可。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等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例数, 并计算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的空腹血糖为(5.12±0.31)mmol/L、餐后2 h血糖为(5.92±0.53)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5.94±0.52)、(6.84±0.66)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后, 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疲倦、尿频、头晕、口渴、皮肤瘙痒等症状, 并对母体和胎儿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6]。为了改善上述症状, 稳定患者的血糖情况, 需要给予患者及时、科学的有效治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