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艺术歌曲《故园恋》价值研究
范文

    【摘要】艺术歌曲《故园恋》是一首高亢激昂的原创艺术歌曲,深受高等院校声乐学子及声乐爱好者们的喜爱,是当今中外声乐类比赛中备选歌曲。从创作发表至今已有24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歌曲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商业价值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它所存在的意义,探索中国民族原创声乐作品存在的研究价值及发展。

    【关键词】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商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6?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222-03

    【本文著录格式】吴荣.艺术歌曲《故园恋》价值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7):222-224.

    贝尔认为“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没有[5],作品的艺术价值决定着艺术品的发展前景。艺术歌曲《故园恋》的价值从广义上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上的价值,一种是时间上的价值。艺术价值指的是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性所存在的价值。历史上的价值指的是经过时间的检验,艺术品实用性和可行性。从狭义上来看,还可分为政治上的价值、经济上的价值、文化上的价值等等。这里的艺术指的是艺术歌曲《故园恋》,而价值,则是作为声乐艺术品存在的意义。从广义上来说,艺术包罗万象,如电影、美术、建筑等等,如电影艺术,是名词。就文章狭义上来说,这里的艺术作为形容词更为合适。

    一、《故园恋》艺术价值

    艺术歌曲《故园恋》的艺术价值,从创作到现在,历时24年之久,1996年四川电视台选手张礼慧在中国第七届青歌赛上的演唱,获得了专业组美声唱法的金奖,该作品获得了两个奖项。作为中国声乐界最顶级的赛事,青歌赛开赛以来,美声唱法选手极少选择中国原创美声声乐作品,更多的选手倾向于选择外国作品。为什么呢?国外的作曲大师们早已将作品的质量和演唱效果上升到足够的高度,作为中国美声,起步不过短短几十年,要想在国际声乐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非易事。由此可见,中国美声唱法原创作品在质量上和国人认可度上的不足,是影响美声选手选择原创歌曲的根源!中国从来就不缺大师,缺的是能耐住寂寞、甘于耕耘的歌曲创作者,尤其是能创作出声乐艺术精品的音乐人。

    刘聪,作为沈阳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能将眼光一直锁定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并在《故园恋》创作成功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出后来诸如《鸟儿在风中歌唱》《在青翠的山谷里》《淋湿的梦》等等声乐藝术精品,为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原创作品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歌曲《故园恋》具有清新、淡雅的演唱风格

    从歌曲的主题上看,歌曲描绘了游子对故土深深眷恋之情,心思想及音乐内涵离不开“淳朴、真挚”之意,仅从字面上揣摩歌曲的演唱风格,也离不开温馨、质朴的情意。

    从旋律和歌词的结构上来看,《故园恋》的诞生经历了先有词、后谱曲的过程,和其他艺术歌曲一样,依词谱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体。并列式的ABC三段体结构突破了突破了原来传统艺术歌曲ABA带再现式二段体或三段体艺术歌曲创作模式。质朴的歌词,中国化的和声及特有的伴奏音型,使得全曲荡漾着中华传统文化气息,尤其是歌曲所描绘的中国农村特有的风景,“河水清清,山道弯弯更加突出了清新、淡雅的古朴风情。

    从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钢琴伴奏行云流水的演奏风格,如模仿古筝刮奏,显示高山流水的韵味,尤其是在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声部分,如同钢琴独奏般气势恢宏,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为进一步渲染歌者“高雅”的演唱意境,起到了惟妙惟肖的烘托效果。

    (一)《故园恋》是一首具有综合性演唱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

    不同的艺术风格决定着演唱风格的不同,不同性格的演唱者所表现出的演唱风格也不尽相同。“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在中国的声乐界逐渐被认同,歌曲《故园恋》融合多种演唱元素为一体的演唱者成为声乐歌坛中优秀声乐作品。艺术歌曲《故园恋》中,A段如游子在往事的回忆中展示记忆犹新的乡土人情,思绪是缓慢而悠长的,似乎还有些说不出的惆怅感。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完整,保持声线的流畅性;在歌词的咬字吐字方面,要注意字头清晰、字腹拉长、字尾归韵;速度稍慢(Andante),深情且充满依恋的表情,用声音塑造故乡的山、水景致。这部分的唱法把握大可以民族风味为主,流畅而清新;B段作为歌曲的中间部分,和A段略微不同,多了些亲切和温暖的语气,似乎沉浸在对故乡山水人情的美好回忆之中,旋律音域多在中声区,口语化的简洁歌词,表现了故乡温馨的画面。体现了对人性的思考,对人情冷暖、人性回归的深刻关照,充满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对人性的关注和理性的创作思路使作品更富有深度和力度,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演唱时要注意领会间奏的情感提示,以平稳而甜蜜、略带通俗化的叙述口吻演唱,渐渐将歌曲推向高潮。C部分以切分音的形式打破了歌曲平稳的旋律层次,一直保持在高音区域的两次“啊”,预示着歌曲第一次高潮的来临。演唱时可揉美声演唱方式,加强头腔、共鸣腔的运用。第一次“啊”可由弱到强,第二次的“啊”要保持强势的状态,演唱时软口盖要充分打开,歌唱通道的张力贯穿始终,保持情绪高涨的演唱状态。结束句从“同一方沃土”到“同一片蓝天”,演唱力度要逐渐增强,尤其是“片”这个音较难咬字和归韵,要在“一”上做好打开的喉咙和气息支撑的准备,以明亮的音色释放出“片”的艺术魅力。而最后的“天”咬字时要充分注意舌尖的弹性“先收声,后收气,再收情”,使游子期望报效故乡和振兴故乡的激情得到彻底的升华,也给听众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

    艺术歌曲《故园恋》既融合了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元素,也借鉴了西方丰富的伴奏音乐织体和弹奏技巧,无论在音乐的表现方面,还是民族声乐作品的探索发展方面,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二)歌曲《故园恋》商业价值

    商业总与货币挂钩,艺术品的价值离不开商业运作。比如中国人的铁观音,茶叶本身并不存在艺术价值,但它的实用性和功效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经过包装、广告、销售等操作渠道,用于交换、作买卖而产生的特性,即商业性。艺术歌曲《故园恋》在比赛获得成功后,多次被指定为国际、国内各级各类声乐比赛规定曲目,被收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声乐作品选》、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1年9月出版了《刘聪艺术歌曲集——故园恋》,2002年6月再次印刷出版。作为多部声乐教材、歌曲集、音乐期刊等当代期刊的经典之作,《故园恋》也因艺术内涵和演唱效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因此具有了商业性的意义。

    艺术性与商业性兼而有之的艺术品并不少见,如法国卢浮宫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1504年左右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中的蒙娜丽莎成为美学的,哲学的象征性形象,早已成为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家模仿的对象。而画中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更使无数人为之倾倒。后人即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而以此画为题材电影,由奥斯卡最佳导演朗﹒霍华德《达芬奇密码》更是以惊人的票房收入获得了商业上巨大的成功。《达·芬奇密码》进入其他国家时,向当地出版商收取的版权费要高达100万美元。美国作家丹·布朗曾经说过,《达·芬奇密码》所衍生出的相关产业,至今已创造出大约10亿美元的营业额。但如今看来,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电影、腕表、游戏、旅游……越来越多的产品和行业在沾光《达·芬奇密码》的神奇,迅速火爆市场。[8]由此可见艺术价值可以带动商业价值,商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其他产业链的发展。艺术歌曲《故园恋》虽然无法和以上两件艺术品相比,但其自创作、演唱、发表至今,短短数年,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尤其是当今音乐版权问题被音乐界所重视,“参加国际比赛的作者要演唱歌曲,必须取得词曲作者授权”这一形式,从法律的意义上明确了版权的合法性。从上述取得的成绩来看,《故园恋》它同样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共性。

    三、艺术歌曲《故园恋》的历史价值

    艺术的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内涵延伸,歌曲《故园恋》也毫不例外。作为反映新中国时代心声的典型作品,以其典型的音乐形象塑造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人们对物质与文化的需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再也不是填饱肚子就满足的简单事情,先富起来的人们渴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旧面貌,渴望家乡与外界接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热切心情。好的艺术歌曲不但旋律优美、情节跌宕,更可贵的是被赋予时代使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发人们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改变中国原创艺术歌曲少人问津的命运

    作为中国的原创艺术歌曲,能得到众多声乐爱好者们和专家的认可,并能随着时间的流淌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故园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尤其是在大型的声乐比赛上屡屡获得美声歌手的青睐,成为她们比赛中首选的曲目,证实了中国作曲家在歌曲创作方面的成功,也体现了声乐演唱者雄厚的歌唱实力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打破了中国美声歌手在比赛时惯选外国作品的先例,成为美声唱法民族化新奇的风景线。改变来了外来声乐作品长期垄断中国美声赛场及舞台的现象,使中国原创声乐作品在逐渐在各级各类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众所周知,莫扎特、威尔第、普契尼等大师写作了很多旋律优美、脍炙人口优秀的声乐作品,其中大多是歌剧作品。美声选手一般在参赛时都喜欢选择大师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艺术内涵及演唱比赛的效果来说,都是非常理想的。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出逃》《魔笛》;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图兰朵》《蝴蝶夫人》等歌剧作品,这些杰出的歌剧作品里不乏经久不衰的优美唱段,是国内乃至国外选手们百唱不厌的经典曲目。甚至在中国青歌赛的舞台上,长期占据美声赛场的舞台。《故园恋》从创作到上青歌赛场,作曲家刘聪当时也并不是非常出名,词作者当时也还是学生,无论从写词的深度和广度,同国外大师们的作品相比,都缺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这首作品因为青歌赛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创作演唱至今日,历时十几年,逐渐成为声乐院校中及赛场上的“宠儿”,由此走上国际比赛的舞台。中国原创歌曲终于在赛台上站稳了脚跟,逐渐成为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声乐的选择。

    (二)为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提供了新思路

    传统的艺术歌曲依词填曲为多,篇幅比较有限,表现的内容以抒发爱情居多。如《红豆词》表现了热恋中的人为情烦恼的心情。《故园恋》表现了游子渴望报效家乡的热情,也是情感的宣泄,但它的中国化创作元素和贴近中国人内心世界的写照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节,符合中国五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绵延发展的要求。改变了艺术歌曲单一而传统的创作模式,为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提供了新思路。

    它的并列式三段体的创作手法突破了传统三段体结构的框架,对艺术歌曲创作的器乐化变革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为艺术歌曲创作的新规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声如同完美的器乐独奏,介乎于高山流水、奔放与内敛、恢宏与淡雅之间,时而如飞流直下,震人心弦;时而如小溪潺潺,淌入心间;时而满腔热情激情洋溢;时而如安静老人,娓娓道来。而歌者在三个对比段落中的演唱,更是考验歌者的内涵,既是提炼歌者对生活體验的感悟,更是唤起歌者对生命意义的呼声。笔者在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演唱中,根据前奏、间奏、尾声的不同情感预示和提示,深刻领略了作者起伏跌宕的情怀、作曲家气壮山河的笔墨渲染,更是让人演唱时有回肠荡气的豪迈感。并列式的三段体结构,丰富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力,使得首尾呼应更加贴切。

    (三)声乐伴奏写法交响化,进一步丰富艺术歌曲的表现内涵

    传统的艺术歌曲声乐伴奏更趋向“二重唱”,更多的是烘托演唱者情感的发展线条,或提示、或将歌声推向高潮,在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中陪伴着歌者。《故园恋》的钢琴伴奏部分,前奏如辉煌的管乐,气势恢宏,如泼墨画,大气、震撼;随着模仿古筝的琶音刮奏,情绪逐渐安静下来,将歌者推出舞台。间奏与前奏相似,起烘托和陪衬的作用,一串如同古筝下行音乐导出歌者安静的主题B,与A段情绪构成鲜明的对比,时而亲切、时而激动,彷佛陶醉在对往事的回忆中。C段在钢琴伴奏反向下行的八度中进入歌曲的高潮,此时钢琴与声乐交相辉映,互相烘托,分不清谁是主角,谁是配角。钢琴伴奏在人声单一的呐喊中递上柱式大和弦反向的情绪铺垫,人声则在伴奏高潮回落中送上清晰而热切的话语。歌曲的尾声部分,人声和钢琴的融合达到了极致,在一连串下行八度和震音中,钢琴模仿乐队恢宏的气势,钢琴伴奏在小字2组降b音符上落下的瞬间,以气势磅礴和气吞山河的形式托着人声走向歌曲的结束。这一段最令人激动,歌曲结束后,让人意犹未尽,激情洋溢。声乐作品表现风格的“交响化”填补了艺术歌曲短小、典雅、抒情的空白,丰富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内涵,令人赏心悦目。因此钢琴伴奏织体的生动变化,尤其是模拟交响乐队的风格,大大丰富了演唱者的表现力。

    四、结语

    中国元素是中国声乐作品创作首选,也是艺术作品是否具有中国风价值所在。中国风格、东方神韵的现代体认知和多样化表现是新潮作曲家的共同追求。[3]艺术全球化的今天,借鉴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是音乐艺术创作的参考条件。音乐艺术以西方文化价值标视瞻之势越演越烈,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在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认识到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4]艺术歌曲《故园恋》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渴望致富的心情,表达了人民心声,具有时代烙印;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必须建立在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基础上,中西结合,立足本土,与国际接轨,打造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典型性特征;中国艺术歌曲依然要走一条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民族特色中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不可分割;继续强化音乐界对声乐创作作品版权意识,为声乐作品可持续性创作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有效促進作曲家积极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反映时代心声,传达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4.

    [2]http://daixinyingxiao.blog.sohu.com/135675126.html.

    [3]居其宏.音乐创作与批评的当下视野[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4]张宇辉.音乐批评学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作者简介:吴荣,女,福州环保职业中专学校声乐教师,高级讲师,福州市中职音乐学科带头人,艺术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表演。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