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长春市春暖琴馆古琴教学的研究
范文

    

    【摘要】现如今,随着古琴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社会古琴教育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长春市春暖琴馆是一家具有20余年历史的社会古琴教育机构,是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授予的长春古琴艺术培训基地,是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北京乐器学会联合授予的全国乐器普及教学专业人才评价与学历提升继续教育工作站,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古琴艺术”的传承基地。本文通过研究长春市春暖琴馆古琴的教学,希望通过春暖古琴这一案例,可以使得其经验辐射影响长春市乃至整个吉林省的社会古琴教育,提高长春市及吉林省的社会古琴教育水平,同时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长春市春暖琴馆;社会古琴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編号】1002-767X(2020)07-0091-03

    【本文著录格式】毕新宇.长春市春暖琴馆古琴教学的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7):91-93.

    一、春暖琴馆的发展历史

    春暖琴馆是长春市一家极具代表性的社会古琴教育机构,由馆主陈春暖老师创立于2006年。2015年,吉林省春暖古琴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正式在工商局注册,2019年5月26日,由长春市朝阳区文化馆申请保护的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讨论通过,春暖琴馆馆主陈春暖老师是此项目的主要传承人,陈春暖老师以春暖琴馆为基地,传授琴学,辐射长春市少年宫、图书馆、各企事业、学校、民间文化传播机构、文庙等场所和单位,普及古琴文化,传授古琴技艺。可以说,春暖琴馆在吉林省社会古琴教育机构的发展中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二、春暖琴馆古琴教学内涵

    (一)师资

    春暖琴馆的授课教师,分别在不同领域教授不同内容。除古琴课程外,春暖琴馆在每个星期都会开展书法课程与国学课程,“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墨客必备的技能,书法课程的开展也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习琴的同时学习其他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国学课程的设置则迎合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不但在古琴技艺上要精益求精,在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学习上也要出类拔萃,真正达到软件硬件双达标,双管齐下,使学生不仅要古琴弹得好,更要做一个知书达理、品学兼优的人。

    陈春暖老师,中国古琴学会理事,文化部考级委员会考官,吉林省收藏家协会官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吉林大学语言学院特聘古琴讲师。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先后师从杨青、林友仁等古琴名师。在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跟随李祥霆老师进行研修。编著古琴系列教材《春暖古琴-琴谱》《琴学文萃》《文化读本》等。多年来致力于古琴教学和传统文化推广,所授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嘉奖。陈春暖老师的教学理念是琴以载道,智慧生活。陈春暖老师是春暖琴馆的创始者,主要负责春暖琴馆中级、高级古琴课程的教学。

    邵宇飞老师,吉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从事书法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主要负责传统文化课程中书法课程的教学。

    徐丹老师,师从于长春市文庙国学讲师孙景丽老师,徐主要负责传统文化课程中国学课程部分的教学。

    隋影老师,师从于陈春暖老师10余年,主要负责初级古琴课程的教学。

    (二)古琴教材

    春暖琴馆所使用的古琴教材是由陈春暖老师所编著《春暖古琴-琴谱》《琴学文萃》《文化读本》三个系列。

    《春暖古琴-琴谱》是教材的第一个系列,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主要分为六节,分别介绍了古琴的概述、古琴的形制、古琴的定音调弦、古琴演奏琴容之要、古琴琴谱以及记谱法的初识、古琴左右手指法的图示与解析。上卷的六节内容详细的讲解了学习古琴曲目前必须学习的知识点,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到古琴的历史,也能够学会定音调弦,掌握演奏姿态,学习记谱法,练习指法。为今后琴曲以及琴文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一件乐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相当重要的,钢琴的学习需要前期手指练习和视唱练耳知识的掌握,古琴也是这样。《春暖古琴-琴谱》上卷的内容是非常详细、非常重要的。下卷主要内容是曲谱及曲谱解析,下卷的教学曲谱分为练习曲和传统琴曲,练习曲按照古琴的音色分为散音练习曲、泛音练习曲和按音练习曲。传统琴曲按照其难易程度,由易到难选取了专业考级曲目的一到十级共计20首曲目。若将这20首传统曲目全部掌握,就有机会通过社会艺术水平等级古琴十级的考试。

    《琴学文萃》是教材的第二个系列,主要是对从古至今的古琴文化的教学,上卷为琴学论述,主要搜罗了古代贤能的琴学作品,包括《乐论》《礼记·乐记》《琴操》《声无哀乐论》等著作。下卷讲解的是琴学典故以及古代文人墨客咏琴的诗词,包括琴曲《离骚》,琴曲《胡笳十八拍》的典故以及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对琴待月》,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听崇德君鼓琴》等诗词。这本《琴学文萃》使得学生可以在学琴的过程中同时学习中国优秀的琴文化。

    《文化读本》是教材的第三个系列,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详细,分层次的介绍,包括中国的传统礼乐制度,中国的民俗,中国的茶道文化以及修身养性、尊师重道、向善立德等,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琴技与琴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受到国学的教育,提高个人素养。

    这三个系列的教材构成了春暖琴馆古琴教学饱满的基本框架,完全符合陈春暖老师“琴以载道”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为社会所接受,特别是《琴学文萃》和《文化读本》,在学琴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举措,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欢迎和认可。

    (三)教学实践

    雅集文化源自于中国古代,专门指文人雅士吟诵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在集会中,人们会以琴、棋、书、画、茶、酒、香、花助兴。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春暖琴馆就会举行琴馆雅集,各位学员与老师切磋琴艺,焚香品茗。绿竹倚窗,奇香绕壁。焦尾春雷之琴,响遏行云;屈宋老庄之书,谈吟芳庐。君子之士,挥洒于笔墨之间;风流之客,留恋于丝竹之韵。养怡性情,志存高远。于是乎动纤指,拨素琴。秋风词、凤求凰守于门,阳关三叠、归去来辞登于堂,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入于室。而后清水之波声起,高山之景色近。佳丽美人,气若幽兰;才子高士,质如碧玉。于是各怀绝技,引商刻羽。曲声尽妙,变幻无穷。效伯牙、慕师旷,齐造化之大音,感天地之大和。于是挥琴者心平,听琴者心静。而后端坐案几之旁,品茗香茶之味。识坐忘之机,知无己之理。阔论于玄言之道,沉思于达生之乐。李太白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俯仰之间,所贵于友者,相知之交也。仲尼以七十徒相合者,道同也。君子以文会友,所书者,必诗赋。所弹者,必雅琴。诗曰琴瑟友之,是也。昔雎园之会,盛于汉初;竹林之聚,称于魏晋。金谷园之宴尽兴于太康,竟陵之号雅于齐梁。此皆文坛之盛事,唐宋所追尘也。今春暖琴馆,雅情思古。琴棋书画,各怀才志。吾人之会,补友道之疏,救礼乐之废。夫制礼作乐,圣人之事也。继往圣学,圣人之心也。而后知汉唐古韵在于兹。孟子曰,人人皆可为尧舜。信之矣!春暖琴馆举办的雅集不单是对于学员学习情况的检验,也是各位学员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样的集会,学员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琴技,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伴随着悠悠的琴声,体会时光的美好,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春暖琴馆同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举办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2010年12月,春暖琴馆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了“中国民族器乐学会长春古琴艺术培训基地”的称号,陈春暖老师也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了“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古琴考官”的称号,春暖琴馆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举行国家认可的正规考级。考级不但是对学员学习水平最专业的评定,也是学员自信心與成就感的来源,学生有机会参加正规的考级无疑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春暖琴馆会定期带领学生参加长春市、吉林省、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比赛和演出活动,如“长春市中小学生艺术系列大赛”,“长春文庙庆典演出”“蓝色多瑙河”艺术大赛等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

    三、春暖琴馆古琴教学在省内的作用和地位

    (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个在过去的时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开始被世界重新认识。

    中国的传统音乐包括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这四大种类,这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便是古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也逐渐的被边缘化,甚至被我们的社会所遗忘。笔者在10余年的古琴学习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现在社会的许多人将古琴与古筝混淆不清,甚至许多人只知道西洋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不知道中国还有传统的乐器。古琴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被遗忘恰恰说明了传统文化也在逐渐被国人所遗忘,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古琴的保护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这种保护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

    2019年5月26日,由陈春暖等传承人和长春市朝阳区文化馆共同申请保护的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讨论通过。这一举措使得古琴艺术正式得到了社会的保护和认可。春暖琴馆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保护,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并取得成效,并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第一,以春暖琴馆为基础,设立长春古琴分馆,培训一批具有优秀古琴资质的古琴师;第二,研发古琴制作工艺,正式出版春暖古琴教材;第三,在长春市的高校和中小学中建立古琴社;第四,组件公益古琴演艺团队;第五,创建春暖古琴文化园区。

    笔者认为,春暖琴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学习的每一位学生,在收到教师、琴友的熏陶后,都会自发的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这一举措也会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未来,长春市乃至吉林省也会有更多的机构和个人人参与到“古琴艺术”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同时,这也将激发人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人们注重保护我们国家其他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保护是不够的,还要进行有效的传承。这样才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一代一代经久不衰的流传下去。春暖琴馆在“古琴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承体系,发展至今天已发展到第五代传人。

    表1与表2详细的介绍了“古琴艺术”的传承现状,春暖琴馆成功的通过教学将这一悠久的艺术形式传承了下去。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许多的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因为后继无人而面临着失传,当一种文化后继无人的时候,也就宣告了这种文化的死刑,所以,春暖琴馆培养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将为“古琴艺术”的传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的支持也是极其有必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春暖琴馆这一机构是作为政府认可批准的传承基地而存在的,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能使得这一项目蓬勃发展,这种优势是其他机构所不具有的。

    任何事物,如果墨守成规,不经过改变与创新,那么他必将落后。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如果我们国家不经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壮举,可能现在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所以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除去保护和传承中出现的问题,更多的问题就是没有跟随时代进行创新。如果不进行创新,传承就会变成模仿,就会一直处于原地踏步,慢慢被时代的脚步超越。

    以古琴为例,过去古琴的琴弦是用蚕丝制作的,慢慢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钢丝制作的琴弦,这种琴弦改变了丝弦表面粗糙,不结实的缺点,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这样的创新也在推动着古琴不断的发展。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春暖琴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春暖琴馆致力于在高校、中小学建立起古琴社。“自古以来,作为文人音乐的古琴艺术,由于其高文化的特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流行音乐一样完全依靠市场來生存。”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年轻血液的支撑,在高校、中小学建立古琴社的创新意义在于,这样能使得古琴像其他西洋乐器一样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更加充分的进入市场,使得古琴成为社会上年轻人流行的新时尚,一旦此举实现,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古琴,学习古琴,热爱古琴,那么对于古琴的传承来说,这将是巨大的成功;第二,春暖琴馆计划在未来创建“春暖古琴文化园区”,这一园区建立的意义在于,建成集教学、展览、体验、观赏为一体的文化景点,使得社会中更多的人有专业的场所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播古琴艺术。

    (二)引领吉林省社会古琴教育的发展

    现如今,中国社会普遍对于古琴的了解甚少,全国拥有古琴专业的院校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社会古琴教育对于古琴艺术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中国古琴艺术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天,除去各流派一脉相传以外,社会古琴教育是功不可没的。

    通过文章的综合分析,春暖琴馆的古琴教学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从古琴教育的内涵到教育影响,再到对“古琴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做出的贡献,可以作为省内其他社会古琴教育机构之学习典范。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其他社会古琴教育机构可以学习春暖琴馆注重琴技与琴文化双管齐下的教学策略,多多进行诸如雅集这类的教学实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来说,其他社会古琴教育者也应当注重琴人素质的培养,培养出能够真正继承这一优秀文化的传承人。认真对待古琴艺术的发展,积极创新,使得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一代一代繁衍下去。

    结语

    通过笔者的分析,笔者认为春暖琴馆的教学内涵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方面的工作经验是值得吉林省其他社会古琴教育机构学习借鉴的,社会古琴教育机构应该学习春暖琴馆注重琴人素质的培养、注重琴文化的教学,把保护、传承古琴艺术当做自己的责任,勇于创新,使古琴真正普及到社会中去。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古琴,才会有更多的人喜爱这件古老的乐器,中国的古琴艺术才会健康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施咏.对当代古琴文化保护传承的几点思考[J].当代音乐,2016(19):1-4.

    [2]施咏.当代古琴音乐传承方式及其相互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3):42-48,77-78,161,8.

    [3]顾永祥.古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之我见[J].音乐生活, 2011(6):67-68,77.

    [4]龚一.古琴比赛及其社会化发展[J].人民音乐,2005 (6):25-2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