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
范文

    【摘要】当代幼儿教育蓬勃发展。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如何在学前教育改革下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幼儿音乐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文章首先分析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现状,指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48-01

    【本文著录格式】谭洁连 .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7):148,150.

    一、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使用现状

    (一)音乐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大环境的影响,幼儿音乐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根据调查表明,有近80%的幼儿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教师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者,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幼儿感知、理解再到知识的巩固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下完成,课堂完全由教师掌控,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与正面教育作用,但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不具启发性,高密度讲解下,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时间严重缺乏,课堂氛围沉闷,缺乏生机,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全面素质的培养[1]。

    (二)音乐教学方法现状

    音乐教学方法有体验性音乐教学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法、语言以及探究性音乐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讲授与自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实践研究法、提问法以及演示法等等[2]。大部分幼儿比较喜欢讲授法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演示法与讲授结合以及自学法。但已经习惯讲授法,讲授法在当代教育与学习要求下已经不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兴趣点,开展音乐教育。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不足

    (一)教学资源不足

    钢琴弹唱是幼儿音乐教师获得资格认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钢琴技巧训练在学前教育营业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并没有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室,钢琴技巧练习时间少,钢琴弹奏技巧与伴奏能力又直接影响教师弹唱水平,以至于教师弹唱水平根本无法满足即兴弹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大多为音乐类院校毕业,在校期间其学习的几乎是与专业相关的技能与理论知识,也就造成其在教学幼儿时不知道如何下手,不了解学前教育要求与上课方式,由于音乐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专项训练,前教育专业基础薄弱,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不是过于简单、就是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明显,长久之下幼儿产生厌学情绪[3]。

    (三)理论知识缺乏

    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实践是以音乐理论为基础与前提实现,当前一些学校只注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应的缺乏对其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案中阐明音乐专业把技能的掌握,开设相关音乐课程,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艺术技能,就能提升音乐水平。但是没有音乐理论的支撑,再好的艺术修养与审美都是不现实的,是虚幻的。音乐课程之間没有进行有效融合,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严重制约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4]。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研究

    (一)设置音乐课程目标

    首先可针对幼儿认知水平设置实践性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儿童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设置音乐教学能力培养目标,该时期读一学前幼儿音乐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留心观察幼儿、设计相关活动以及培养幼儿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设置情感目标,利用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学习兴趣,真正爱上这项事业。

    (二)教师方面

    1.不断充实知识储备? 学前教育音乐教师专业技能扎实,还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融会贯通乐理知识、音乐史至实体机教学实践,促进教学专业艺术表现力的展现。

    2.提高专业技能? 教学质量高低与教师专业技能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课堂上,音乐教师演唱示范完美,提升个人教学魅力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从而为音乐课堂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6]。

    3.树立先进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活动。教师也是如此,教学观念支配其教学活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学习。对此,新时期下教师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多元发展。

    4.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学观念的转变下,教师角色定位必然会发生转变。教师转变以往各环节主导课堂角色,变为课堂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中,由主导型变为引导型、合作型角色。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课上实践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需结合课程内容,主要课上实践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案例教学、问题讨论、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案例教学是是对以往成功案例开展分析;问题讨论根据教师教学与学习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讨论分析;模拟教学根据音乐教学内容记性真实情景的模拟[7]。

    2.课外之间拓展实践渠道? 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开展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就可利用课外实践进行补充。课外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如可与其他幼儿园展开合作,在实训过程中,与学前儿童共同感受真实的教学氛围与教学形式,以此提高实践能力。

    (四)学生方面

    1.树立良好学习观念?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形成唯书、唯师的学习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2.自主探究学习? 音乐慰藉人的心灵,打开心灵窗口,可见音乐需要用心欣赏、用心体会。所以,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对学生独特情感体验有着高要求,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会自主探究。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下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合作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探究。合作学习下,后进生特长生之间优势互补,特长生帮助后进生,后进生虚心向特长生请教、学习,实现自身发展。

    (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建设

    合理选择教材,符合国家音乐审定教材内容,然后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加快推进音乐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学前音乐教学有效性与专业性。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更加丰富[8]。还可开设写特色课程,如幼儿合唱团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推动,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教师以及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与音乐素养培养对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所以,学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优化音乐教学课程,以此更好的服务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幼儿园教学要求。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实践教学比例增加,能够为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尹新荣.优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18).

    [2]郭子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的建设探讨[J].戏剧之家,2017(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