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
范文 | 【摘要】音乐是一种表达内在情感的声音符号,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对于社会而言,具有审美、认识、教育以及娱乐功能。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既反映社会生活,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音乐在人们情感交互中的作用表现明显,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波动。在教育教学中,音乐的美育作用逐渐凸显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有效教学的推进迫在眉睫。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民族音乐经典片段情景剧编演是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发展中关于有效教学而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对经典民族音乐的情景化再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刻画音乐形象,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参与其中,真实地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立体,教学方法更加个性化,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 【关键词】有效教学;中学音乐;民族音乐经典 【中图分类号】G624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161-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淡墨.中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以民族音乐经典片段情景剧编演为例[J].北方音乐,2020,05(09):161-162. 前言 音乐是一种表达内在情感的声音符号。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旨在表达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音乐从声波学角度界,属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来说,可以带给人们绝美的听觉享受,极致地表现出人们的悲欢离合。音樂对于社会而言,具有审美、认识、教育以及娱乐功能。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情感的艺术形式,以感性打动理性,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为人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人们的审美标准。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音乐在人们情感交互中的作用表现明显,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波动。 我国的音乐工作者们,通过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掘和整理,使得一大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绽放出夺目的艺术光彩, 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经典作品。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纽带,是在历史长河中所凝练出来的,带有时代烙印的民族记忆的载体,连接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比如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现在我们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既有大量的、广泛而深入的民间音乐的采集, 又有不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与专著, 对海内外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族乐器的技术革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扩大了表现范畴和音域, 丰富了音质、音色。演奏技法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和进步, 大大拓展和丰富了乐队的表现能力。在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国家制定百花齐放的方针,鼓励创作出了一大批兼具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的优秀作品,音乐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民族音乐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所积累的音乐素材,最能体现劳动人民心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广为传唱。对于青年一代而言,民族音乐的传承尤为重要,根植在民族音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以及自豪感。音乐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音乐的美育作用逐渐凸显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有效教学的推进迫在眉睫。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保证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课堂有效时间的进行教学,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 一、初中音乐教学发展现状 (一)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年龄衔接的差异,许多优秀的老师将面临退休。年轻的老师难免缺乏教学经验,再加上传统声乐艺术被现代音乐的影响,真正有实力的音乐教师数量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显得非常缺乏。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择业的自由选择也减少了中学音乐教师的数量。还有的优秀声乐表演艺术专业毕业生由于就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干脆从艺术院校毕业后,直接受聘于社会培训机构,有的就直接改行,从事其它工作或者自主创业,这就使得专业师资储备变得相对缺乏。 (二)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音乐课堂中,学生被动的听,参与度不高,教师不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会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大都是枯燥的,一味地纸上谈兵不如将学生带入作品之中灵活掌握。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将音乐学习变为终身学习。 (三)教材内容更迭慢 时代在变化,学生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教材的更新速度与社会发展速度脱节。现有的音乐教材也许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需求。正如《一毛钱》变成《一元钱》一样,学生的认知度与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教材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好感度,所以只能立足于经典的传唱,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于音乐教材的直观感受还停留在单一乐曲,无法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乐曲作者进行深入了解,领会不到作品的精髓,使得对作品的原汁原味的情感体现大打折扣,甚至于脱离了音乐学科真正的教学目标,这是令人担忧的。 (四)缺乏客观、有效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 在音乐教学中,往往缺少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更多的是关注在书面知识的掌握,这与学科特点是及其不符的。忽视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东西,重结果轻反馈,不关注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通过体系化的评价标准去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的美,展现音乐学科的价值。 二、民族音乐经典片段情景剧编排演出是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发展中的有效实践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选用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应选用教育意义浓厚,难度适中的作品。教师首先要做好功课,对作品有清晰、准确的认知,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和把握作品的精髓、内在情感和深远影响。把民族音乐经典片段中所描绘的场景,用肢体语言、对白语言、轮唱和声、独唱等形式表现出来,更加激荡人心,感人至深。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在原有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进度下,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可将情景剧编排分成模块化,勿贪多求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剧编演的方式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师“偷懒”的借口。在日常教学中,把握适度的原则。在课堂中适量进行,可选择某一优秀作品在学期末完整呈现,或者作为艺术节的展演。 (三)把民族音乐经典片段编排成情景剧 情景剧编排演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划分为多个角色,再现音乐作品的产生的历史背景。要求学生进行分工处理以及合作研究,充分发挥想象力,实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升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可触摸般的真实感受,更能塑造民族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音乐作品中,大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的历史场景。比如《保卫黄河》,排成情景剧就能够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战争中的中华儿女在最最艰难的历史时刻,勇敢挺身而出、报效祖国的英雄精神。从而让参加表演的学生对历史真实地印记在脑海中,也让观看情景剧的学生理解、记住了民族音乐作品。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心中民族的凝聚力的产生。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原有传统的课堂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节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在鲜活的课堂上,学生历练了综合协调能力,全盘驾驭能力,宛如一个大的导演,人物形象、心理活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台词告白、吐字归韵、发音位置、高音布、低音部、中音部的分统配合,甚至器乐的和声、节奏的掌控等等,都要力求和谐完美,还要简洁明快,共鸣人心。这完全就是在放手塑造音乐天才!并能在较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最高昂的收效再现作品,溅出灿烂的水花,使之更加有效地传播开来。 (四)完善对音乐学科的评判标准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音乐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应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增加学习过程中的考察,调整考试比例,正如那句“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音乐的学习,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强行逼迫学生认同,教师能做的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而非审美趋同。所以取消赋分制,完善评价标准,全方面认识学生,多采用鼓励式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代入感增强,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情景剧编排模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推广开来,为有效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三、总结 民族音乐经典片段情景剧编演是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发展中关于有效教学而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对于经典民族音乐的情景化再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刻画音乐形象,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参与其中,真实地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立体,教学方法更加个性化,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 增强情景化教学,强化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根据“感知--理解--深化”的教学模式,开展音乐课堂的情景剧编排,转变课堂原有状态,化静为动,让学生改变定式思维,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总而言之,民族音乐经典片段情景剧编排演出为中学音乐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路径,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地影响。 参考文献 [1]蒋茜.合作教学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6(9):228. [2]陈曦.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王文婷.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2. [4]殷松霞.“有效性教学方法”对音乐教育的影响与作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5]张颖出.情境化视角下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张淡墨,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与教学论(音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