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
范文 | 张进鹏
【摘要】 目的 评价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8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X线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 实验组采用三维心臟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的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焦虑评分(13.3±1.1)分、抑郁评分(15.5±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7.7±1.4)、(29.8±1.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快速型心律失常实际治疗期间, 合理的使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法, 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推广的优势很高。 【关键词】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射频消融;快速型心律失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16 快速性心律属于近年来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体, 在发病之后症状多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率很快, 发病具有急性特点, 如果不能合理的治疗, 将会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探索出良好的治疗方式, 下文以本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利用分组对比的形式分析不同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旨在为临床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快速性心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实验组年龄13~ 78岁, 平均年龄(34.44±14.52)岁;男18例, 女22例。对照组年龄13~79岁, 平均年龄(34.43±14.54)岁;男19例, 女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临床检验之后符合快速性心律的诊断标准;对此次所研究的内容处于知情态度。排除标准:拒绝参与这次研究。 1. 2 方法 实验组采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引导之下, 室上速: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局麻, 穿刺股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 分别置入血管鞘, 送入右室和冠状窦电极,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双径路所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再次穿刺右侧股静脉, 置入SR0鞘管, 沿鞘管送入中弯冷盐水温控大头电极至房室结B、C交界区, 标测到理想靶点(小A大V波, A波碎裂, 无H波), 放电消融见窦律与交界区节律交替出现, 继续放电消融, (45~50)W× (50~55)℃(共120 s)。室早: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局麻, 体表心电图示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穿刺右股静脉、左侧股静脉, 分别置入SRO血管鞘, 送入中弯冷盐水温控大头电极,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重建右室流出道, 示诊断为右室流出道低位后基底段起源的室性早搏, 结合起搏标测(心室起搏时与自发室速时波幅形态最为接近), 放电消融室早消失, 继续巩固50 W×(50~55)℃(共240 s)。 房早房速:穿刺右股静脉、左锁骨下静脉, 分别置入血管鞘, 送入右室、高位右心房、His电极以及冠状窦电极,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诱发出窄QRS波心动过速, A>V, 考虑房性心动过速, 撤出希氏束电极及鞘管, 置换SR0鞘, 送入中弯冷盐水温控大头电极, 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辅助下激动标测为右房高位后间隔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 以此处为靶点, 放电消融 40 W×60℃×180 s。对照组采用X线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在X线的引导之下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工作, 所采用的射频消融治疗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唯独引导的方式不同。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①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在治疗以后所有的症状消失, 没有并发症;有效:症状大幅度改善, 没有并发症;无效:症状没有改善甚至还出现了加重的问题。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②记录比较瓣膜反流、心悸并发症发生率。③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满意度, 总分100分, 分数≥89分为非常满意, 59~89分为一般满意, ≤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④使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分析不良情绪, 每项维度的总分100分, 所得到的数据值越低, 就表明不良情绪越少。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实验组焦虑评分(13.3±1.1)分、抑郁评分(15.5±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7.7±1.4)、(29.8±1.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心律失常主要就是心脏冲动起源位置、心搏频率还有节律有异常现象, 可能是各类器质性的心血管疾病, 也可能是药物中毒所引发的病症, 部分心律失常还可能是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导致, 主要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两种。快速型的心律失常, 主要就是阵发性室上性的心律失常, 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心房扑动症状、颤动症状, 也存在房性的心动过速、室性的心动过速。在快速性心律治疗的过程中, 主要按照发病的特点开展相关治疗活动, 要求进行心脏病理改变的纠正处理, 合理使用非药物的形式治疗, 还有射频消融以及手术治疗方式[1-3]。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快速性心律的治疗中, 系统可以通过对导管磁感应线圈的感应, 快速的创建出三维空间, 明确导管所在位置, 并将位置信息记录下来, 记录具体的心内电图, 实时化的进行心脏三维解剖结构的重建处理, 并且可以叠加颜色的将电生理数据信息显示出来。此类治疗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相关的心电生理还有心腔之内的解剖结构图有机的整合, 之后形成三维重建的作用, 显示出带有颜色的立体图像, 以此正确的进行快速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指导。与此同时, 采用该系统的检查与诊断准确性很高, 能够降低X线透视技术的应用时间, 并减少手术操作的时间, 降低射频消融的放电次数, 并减轻疼痛感。另外, 采用此类系统能够全面提升手术的安全性还有有效性, 改善目前的现状[4-8]。 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引导之下, 合理的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 治疗的效果较高, 并发症问题很少, 且患者的满意度十分良好, 有助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9, 10]。三维标测系统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具有便利、准确与快捷的优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不能确保技术的精准性, 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心包填塞、假性动脉瘤等,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所以, 在临床工作中要求全面了解是否存在并发症的风险, 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 全面提升工作质量与水平。与此同时, 在射频消融期间需要正确开展抗凝治疗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 抗凝治疗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3个月, 其他辅助药物的使用, 就是在消融手术以后, 采用胺碘酮药品, 这样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预防出现并发症问题。 综上所述, 在快速性心律治疗的工作中, 合理的应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 引导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疗效。但是还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 所以, 应该按照患者的发病特点与治疗工作方式等, 正确的选用治疗措施, 熟练的掌握各种技术, 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病情加快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 袁丽. 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复发原因临床分析.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2017, 23(45)133-176. [2] 陈成, 黄丛春, 李玉茜, 等. 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 军事医学, 2019, 43(3):170-174. [3] 张淑飞. 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射频消融术的运用评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8):84-85. [4] 李小梅. 中国儿童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解读. 中华儿科杂志, 2018, 56(2):100-102. [5] 何淼. 经CARTO三维电标测系统治疗复杂型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 39(2):243-247. [6] 陈源.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17):29-30. [7] 贺艳, 王曙红. 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焦虑相关研究进展.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6):98-101. [8] 王萌, 蔡衡, 邢淑華, 等. 零射线射频消融患儿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 27(6):356-358. [9] 刘文秀, 齐书英. 吞咽诱发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机制和治疗现状.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8):110-113. [10] 沈丽英, 张川, 周冬辰. RFCA治疗TA患儿的疗效及年龄对消融效果的影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 29(7):887-889. [收稿日期:2019-11-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