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陈俊池 宋婷 [摘要]艺术人才的培养除了通过各大院校开展学历教育之外,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艺术人才开展非学历教育也非常重要。由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江苏艺术基金2018年度人才培养项目“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以树立正确思想为培养导向,以融通理论与实践为培养目标,以利用先进技术为培养手段,构建了积极有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网络文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1-015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反映在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发展文艺,离不开对优秀艺术人才的培养,但是相对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精神需求的提高,我国艺术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供需失衡、资源不均、定位模糊、质量参差等问题。 目前,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院校开展的长期学历教育,另一种是社会机构组织的短期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作为系统性、专业性、精英性的培养模式,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基础与核心,而非学历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补充,虽然培养过程普遍较短,缺乏系统性,但同时也更具备针对性和实践性。这两种培养模式相辅相成、相互补充,都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本文以2018年度江苏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为例,研究艺术人才培养中的非学历教育模式,对社会人才的进阶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2018年度江苏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由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隶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正处级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从事文化艺术研究的学术机构。下设网络文艺研究所,重点研究网络文艺理论,并进行文艺评论。 此次高级研修班共聘请教师22人,培训学员20人。培训对象为江苏省网络文化研究人员、网络文艺评论人员、网络文化媒体经营管理人员、网络文艺作品创作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等。在课程设置上,整个研修班分为两个阶段,为期三个月。其中集中授课时间为30天,共60课时。第一阶段为集中授课学习,第二阶段为考察、交流,论文构思与评审。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潜心投入网络文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论文的创作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对网络文艺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研修班的20位学员在学习期间各自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并在报刊、多媒体等平台展示培训成果。 二、“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网络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对“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加强文艺阵地建设,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 在目前的院校教育中,网络文艺往往作为文艺学、文学或传播学的分支,以一门课程抑或是课程中某个章节的形式来呈现在学生面前,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也没有针对创作方向和评论方向来设置有效的课程。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文艺创作的飞速发展,一大批网络文艺作品喷薄而出,在涌现出一批精品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三俗及同质化作品。另外,相对于网络文艺的创作而言,网络文艺理论研究以及网络文艺评论明显处于滞后的状态,行业内的专业人才也较为稀缺。针对以上问题,“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项目,以树立正确思想为培养导向、以融通理论与实践为培养目标、以利用先进技术为培养手段,力求培养一批“互联网+”时代网络理论人才,以此满足省内文化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的人才需求。 (一)以树立正确思想为培养导向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对艺术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历教育的重点工作,也应该是非学历教育中的重点。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浪潮中,一些创作者、评论者难敌金钱的诱惑,机械复制、盲目跟风,生产了很多粗制滥造甚至虚假的作品,放弃了自身的艺术追求。还有一些人一味地追求“洋气”,而抛弃了“地气”,沉浸于虚拟题材的创作,而没有将目光投向真实动人的现实生活,这样的作品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也无法真正引发广大民众的情感共振。 “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以树立正确思想为培养导向,设置“习近平网络文艺思想”课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通过集体学习、分组辩论、观摩影片等内化的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引导,使其明确网络文艺不能唯经济效益马首是瞻,而是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接地气,也要出精品,更要坚定文化自信,在放眼世界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勇敢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大众提供更多健康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以融通理论与实践为培养目标 专业知识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与核心能力,没有系统学习过所属门类的学科知识,就不能称之为某方面的人才。对于新兴的网络文艺来说,院校的学历教育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通过非学历教育的形式深入系统地学习网络文艺相关理论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以网络文艺理论为授课重点,开设网络文艺的新实践与新美学、网络文学的网络性和文学性、网络直播与微电影、网络文艺评论的寻觅与守望等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文化传播理论、网络文艺政策解读、网络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网络文艺作品创作及运作机制以及网络文艺评论。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切实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涵养,让各位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创造出内容更丰富、内涵更深厚、更加符合“双效統一”价值取向的网络文艺作品。 在學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能力的提升。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艺术院校校长高峰论坛上,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刘伟冬教授强调:高等艺术教育的基本结构应该是30%对70%,实践应该占70%,理论研究占30%。对于艺术人才来说,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而在目前的院校教育中,对于艺术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以网络文艺评论与论文写作为实践方向,通过实地考察新媒体公司、召开交流研讨会议、评论与论文的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励并启发了学员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员专业化的写作能力,让学员通过实践互动真正掌握专项技能。 在教学中,研修班特别邀请知名高校的教授、博导,从理论层面带领学员们把握当前的网络文艺生态,同时还邀请到报纸、杂志以及网站的编辑、作家,向学员们现场传授自己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以圆桌讨论、实地考察、小组互动、论文研讨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融通理论与实践内容,不仅让学员进一步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而且同步提升了学员的技能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融会贯通。 (三)以利用先进技术为培养手段 网络文艺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本身就依托于互联网科技才得以出现,是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的文艺形式。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其对文艺领域的渗入也逐步加深,并催生出了一批新的艺术形式。与科技发展不相称的是艺术人才培养的落后,虽然先进技术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充分运用,但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来培养艺术人才是教育领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借助先进技术来培养艺术人才,一方面通过体验行业前沿技术的运用来掌握最新的方法,了解行业前沿动态,进而孵化新型艺术;另一方面运用新技术实现教师与学员的深入交流互动,改变原本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单向输出,锻炼培养新型人才。让学员通过了解、掌握先进技术来不断创新,推动观念和手段、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网络文艺精品。 结语 艺术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文化艺术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来不断做出调整。而要构建模式,首先必须清醒认识“理想范本与自主呈现”这一艺术教育的基本矛盾。要明确培养定位,因需施教;树立正确思想,立德树人;理论联系实践,融会贯通;紧跟时代发展,善用技术。要清楚艺术人才的培养不单纯是传递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教化。通过个体的全方位锤炼,最终达到提升民族品位、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目标。 非学历教育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从国家艺术基金到各省艺术基金都设置了专项资金来支持人才培养项目,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时,应创新培养理念、健全培养内容、完善培养方式,针对人才特征分层、分类管理艺术人才培养,引导艺术人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艺术人才的理想追求。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