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器乐课程“12345”教学模式的构建
范文

    危静

    [摘?要]高校器乐课程“12345”教学模式是围绕怀化学院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及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践平台建设等进行多元化改革探索,以期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器乐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基于怀化学院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的视角,对高校“12345”器乐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阐述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12345”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3-0040-02

    [作者简介]危?静(1983—?),女,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怀化?418000)

    怀化学院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为适应学校“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需要、实现与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的有效衔接,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内涵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高校器乐课程“12345”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围绕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及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践平台建设等进行多元化改革探索,以期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器乐创新教学模式。

    一、“12345”器乐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确立一个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为目标,在器乐课程改革上,遵循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原则,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器乐课程体系。

    (二)发挥两根主轴的互动作用

    1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开放学习的方式达到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2教师为主导

    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境、 指导、监控、评估学生的活动为主,起到教学主导的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教师在授课前对教学内容的感受、体验与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与把握之上,是通过对授课内容的提前“预支”而获得的对教学心理、过程与评价的“预知”而完成的。

    (三)设计三项促进学生学习的措施

    1以践带学

    根据每次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在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巩固、课后提升的实践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2以学帮学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交流合作中,通过相互讨论、互相启迪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以赛促学

    依托校内外各级实践竞赛平台,常态性开展学院器乐比赛,并鼓励学生参加其他各项器乐比赛,通过同台竞艺、交流展演,增强学生对器樂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舞台表演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培养具备四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1演奏能力

    器乐演奏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器乐专业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主要包括音准、节奏、旋律等各种技巧以及对音色、情感、风格、意境、音乐形象的把握等。同时,结合视奏练习、重奏练习以及合奏练习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器乐演奏基本能力。

    2教学能力

    在器乐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式、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能力等,为顺利实施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打下坚实基础。

    3创编能力

    将即兴演奏、即兴编创等环节纳入器乐教学中,让学生即兴创造音乐,注重对音乐创作能力、乐队编排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胜任学校及文艺团体的乐队指挥、排练、配器等工作。

    4研究能力

    一是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通过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等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增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一方面通过感知系统,自然、本能、直觉地去触摸音乐,另一方面触发身心,从心灵深处去体验音乐。三是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潜力,正确处理好演奏技术与表现艺术的关系,准确地去演绎音乐。

    (五)实现五个层面的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是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增设器乐理论课程。如《中西器乐发展史》《中西方器乐作品鉴赏》《器乐教学法》等,以选修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将中西方器乐历史文化、器乐教学理论等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

    二是教学内容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各种技术指导的同时,以人文科学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作品对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体现器乐教学的文化属性。

    三是教学研究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演奏技法、技巧和乐曲处理的实践体验之上,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进行理论思考,同时对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人类学及一些音乐边缘学科进行学习,总结出对音乐教学和教育有指导意义的学术理论和方法。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一是教学内容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首先,选择一些风格性强的传统经典乐曲以及一些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现代创作乐曲作为教学内容;另外,根据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素材创编的器乐作品也可作为器乐教学的有益补充。

    二是在教学手段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传统“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丰富的媒体表现手段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媒体、教学模式、课堂环境等各环节不断优化,扩大器乐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3技能与素质相结合

    不仅注重技能技术的教授,更加注重学生与人相处、团结协作的道德情操,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1]。同时注重学科知识的全面性,使学生在拥有丰厚的器乐演奏技能外,还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不断提高其人文综合素质。

    4教学与评价相结合

    一是实现评价内容的丰富性。除演奏能力外,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研究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也纳入重要的评价标准。

    二是提倡评价主體的多元性。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实现“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评价机制。

    三是关注评价活动的发展性。将评价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复习、课外艺术实践等整个过程,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学效果。

    5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其一,依托专业团体,提高创编表演能力。将专业艺术团体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派遣学生前去观摩学习、实践训练,融合专业艺术团体的资源,在专业技能、创编表演方面充分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二,依托中小学校,强化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以中小学为主体的稳定的实习基地,搭建高校音乐教育学生实践平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策划、交流等职业能力,创新音乐教师教育模式,合作培养优秀音乐师资[2]。

    其三,依托文化馆所,强化民族文化研究意识。与当地文化局、群艺馆合作,建立本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整理、挖掘、研究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对其进行守护、保存、传播、发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增加民族文化的研究意识,树立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

    二、构建高校器乐课程“12345”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形成课程特色。器乐课程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践创新平台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实现“重知识技能传授”向“重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使高校器乐教学逐步走向多元化、开放化、科学化。

    二是能够建立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教育教学链。该教学模式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侧重对学生迁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职业指向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创业、择业及发展的广阔空间,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是为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经验参照。“12345”器乐教学模式的建立,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专业才能的实践平台,通过加强课内实践教学、拓展课外艺术实践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等方式逐步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一专多能”型的音乐应用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

    注释:

    [1]梁泉生.“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07):93.

    [2]周友良,徐珍红.搭建平台创新音乐教师教育模式[J].黄河之声,2010(11):39.

    [3]刘向阳.地区性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5):138.

    (责任编辑:张洪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