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
范文 | 隆翔 李慧 [摘 要]要使学生的琴声弹得悦耳动听最重要的是风格与触键。要有一双训练有素的手,要做到手型端正,每个手指主动地去工作,颗粒要弹得均匀,时值要把握准确,有着能收发自如的指触,也要能流畅地跑动,具有渐强、渐弱多层次、多织体声部的控制,既坚强有力,又奔跑如飞,弹出诗情画意的感觉。 [关键词]钢琴演奏;教学;音樂;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4-0025-02 [收稿日期]2019-12-09 [作者简介]隆 翔(1960— ),男,中央民族大学钢琴系副教授;李 慧(1995— ),女,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1;沈阳 110003) 钢琴演奏过程中应感染听众、打动别人、传达乐思,并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学琴不光是学习技巧,更重要的是增加修养,学会做人、做事。首先要坐得住,须静下心,灵活支配十个手指,几个声部同时能清晰弹奏完整,而且学琴应是求得真善美的统一,表达真实的感受,抒发出内心的对话,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得到最高尚的艺术教育。基本方法的运用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作品的弹奏和学习,到读谱的准确、情感的升华、个性化的诠释直至比赛、考试、演出都呈现出非常规范、严谨的演奏。连音、跳音、连线、休止符、附点、节奏包括指法、表情记号等,只要是谱面上标出的力度、表情记号等都要做到准确弹奏,注意细节的把握——细节铸就成功。对于谱子以外的人物以及情景心灵上的感应也应做出来。音色、效果、身体的协调要全方位审视。不同版本、不同演奏家的演奏对照乐谱查找问题,进行比较,每次细读原谱都会有新的体会。有着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与文化内涵,在弹奏时要感染别人,打动别人,传达你的乐思,那么在舞台上你的演奏就应略微夸张,动作幅度大一些,掌握节奏、旋律,每个音都讲究装饰,要形成磁场,感动在座的所有人。当然一切都是由内而外的,发自内心的感觉,应有大家风范,大的诗人气质,快速奔跑的能力,坚强有力的手,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全身心投入,敏捷、潇洒、节奏感、乐感、准确性、风格、色彩都能完美地掌握,并有很好的体能,表现出“魔鬼”的音响,展现出精湛绝伦的技术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在练习的时候,根据乐曲内容需要调节触键角度、速度、力度。例如在慢弹时触键面积可大些,快弹时触键面积小些,做到声音集中。关键是手指要不停地主动弹琴,思维要在手指下键之前,要有歌唱性。还要有修饰、有控制、均匀连贯、节奏准确、有呼吸。最重要的是分得清音乐的走向,找出乐节、乐句。分句练习时要顺,即声音明亮清脆,像金属般;又如珍珠一样,像水流一样光滑。要做有功底的手指,弹奏着美妙动听的旋律,理想的艺术。 每个手指与键盘成水平状态,读谱要仔细,谱面上的细节都能准确读出来。深刻领悟。在弹奏时手背始终要放松,手应学会随着音的走向不断左右调整,身体、手臂等要随手指的需要运动,呼吸平稳、气下沉。要会用手指讲故事,音具有弹性、通透、有磁力,进入乐曲中的角色。 弹琴时要有诗人的气质,沉稳落落大方;有演奏家的气质,有很好的气场,一举一动透出大家风范。对琴的音色、音响、色彩有一定的掌握,还有对作品的理解,对时代风格的把握有自己独特的领会。在弹奏强的部分时,要做到惊涛骇浪,万马奔腾;弹奏轻巧的部分时,要做到鸟语花香、涓涓泉水,有生活,有想象,有深刻韵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平时的习惯养成、知识的日积月累、经验与听觉能力有一定的感悟。戏剧、音乐、舞蹈、电影、名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心灵酿造,知识自然沉淀,实现精神成果。从内向外散发艺术的气质与光芒,每个音都要注意,每一个细小的标记都不要放过。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做到既不压,也不虚;自然、真挚、完美、通透、感人肺腑。弹奏时要有技术的基础,速度、力度、色彩、表现力都恰到好处。纯熟、干练、一气呵成,还有乐感要强,不能板、砸、戳、摸、摁,要找手、手腕、小臂、大臂之间的默契。拥有艺术家的气质,要有一双灵活的双手。能力、速度、高超的技巧,过人的本领,做未来的强者,以及节奏感、音乐性强,化作感人的乐音,激荡着听者、感染着听众,彰显英雄豪迈气质。 在弹奏作品时,选择自己的风格,适合自己的乐曲演奏,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作曲家、喜爱的风格,能表现自己水平、能力的乐曲。如果把自己的弱点都暴露出来,并不是适合自己的曲子。所以在选作品的时候也要注意。手的运动灵活,有曲线,有节奏。乐感、逻辑性要强。结构、句子走向要分得清,会唱歌以及读懂音乐,用自己的耳朵听,感受音乐的内涵。严肃、严谨、认真、专心地对待音乐。一举一动用心感悟,认真对待每个乐音美妙的声音,心连、手连、踏板连,弹出最美的音乐。分手弹,合手弹,强弹,轻弹,难点重点练习,遵循艺术规律。练琴的过程是从生到熟的过程,磨合的过程,是时间的积累,吃准吃透,完全排除紧张因素,如场地、观众、琴的因素。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格调高雅、旋律优美的艺术作品,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需要侧重练习的有:第一关节、掌骨、肘关节、肩,保证气顺通畅,保证指尖等可以送入琴里,把琴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化入音乐之中。聆听心中对音乐的诉说,对音乐者来说,要把多枯燥的声音都弹得入耳,美妙起来,不能是软的手、僵的手、机械的手。也要有强大的功力,例如:双音、力度、六度、八度、音程,指尖要有内在的管控,掌心有向心力,外松内紧,脑子走在手指前。音阶、和弦、轮指、颤音、震音等,各种技能技巧要过关。没有强大的技术是唱不出心中美妙的歌的。 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情感和理智兼顾、音乐和技术并重,从而让学生所演奏出的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2]钢琴曲不管是古典音乐也好,近现代音乐也好,音乐都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本质,有标题,无标题都是如此;不管是喜悦的、欢快的、悲痛的、热烈的、抒情的、进行曲式的、圆舞曲式的、英雄般的、凯旋的、田园式的等都应表现生活,贴近生活,把高低、明暗、层次、对比弹奏出来;像作画,像作诗,像乐队交响乐、像讲故事。手是琴键的延伸,真正的弹琴是内心的歌唱,涌动、歌唱、投入、不停地积极工作,而且要整曲都保持演奏状态才称得上完美。怎样能吸引人、打动人、产生共鸣、产生联想、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动作修饰,掌握分寸,高低明暗,强弱对比,起、承、转、合,悦耳动听,韵味无穷。戏剧性的变化,动力性的张弛尽显曲中。做到规范、严谨、专业、一丝不苟,良好的行为离不开平时的训练,毅力、耐力、高标准、高规格,一切从实践出发。强、慢、弱、单、快、完整、熟练、动作、气口等百炼成钢,养成良好的习惯,任何时候能不错、不断、不停,追求完整程度、高质量,每个音、每个局部都经得起推敲、细听,经得起考验,既细致入微又英伟豪迈。会学习,善动脑,勤总结,勤分析,找问题。打造出一个智者、强者、艺术人、诗人。建立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立体架构,弹奏什么时代的乐曲就有什么时代的特色,把作者要求自我的感受融入乐曲之中,把音乐晕染纸上,演奏者情怀得到升华。梦在心中,情在抒发,心在歌唱。 一双智慧的手,一双歌唱的手,避免松、乱、散的状态。塑造精品,不容脏乱差,也不容一丝一毫的污渍。耳朵要灵,心如明镜,要求要严,这些都是大量练习的结果。由生变熟,由慢变快,由零变整,自信、稳定,既保持颗粒,又能像珠子串起来,旋律性,还有持久性,从头到尾的坚持。 艺术就是生命,每个人都有潜能,都会发光、发热,要给予开发、引导、培育,燃起对音乐的激情,保有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弹奏,唤醒内心的智慧、情感,培养艺术人才,而不是机械工人、皮鞋匠。要在练习中分析、理解、练精、学透、提炼升华,创造人格精神、修养、素质、智慧。坚持信念,孜孜不倦,刻苦耐劳,不断磨炼,超越自我,清晰、准确、严谨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心声。不断启发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练琴、提高琴技的同时,也提高幸福音乐感,提高音乐艺术的德育与修养。 弹琴不外乎动作、认知与情感三大类要素,三者互动,才能产生优美动人的乐音、乐曲,单靠某一方面是不能完成的,虽然有了超凡的技术,但是缺少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弹奏出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反之,只有认知,有情感,没技术也达不到乐曲演奏的要求。所以要求学琴者不仅在技术上下功夫,而且更要做个智者、艺术人才,全方位磨炼、修饰自我,把握学琴的真谛,调动自身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不断总结、完善、提高技艺,使之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控制好肌体、思维、意识与情绪,成就艺术伟人风范。培养更多、更好、更有水准的钢琴艺术人才。 注释: [1]付 岩.琴声中的故事——论钢琴教学中乐曲情感联想的启发及艺术审美[J].音乐生活,2007(08):57—58. [2]王英至.论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2):114. (责任编辑:崔晓光)当代音乐·2020年第4期孙耶宾:钢琴伴奏在高校舞蹈课程中的应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