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声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范文 | 孙国栋 刘寿臣 [摘 要]声乐学习,对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都很有帮助,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在声乐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以声乐教学和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策略,希望在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乐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031-02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于表演者心理的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对于学生形象、抽象、直觉思维的认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更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深入认识、理解和学习。 一、声乐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一)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或是过分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或是过分追求表演水平的提升,都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结合,所以对于培养出来的声乐人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于声乐表演的欣赏也越来越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声乐人才是当前声乐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声乐教学改革的实行,这种矛盾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依然是当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以往对事物的固有认识中形成新的思考和见解,并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经历准备的一个阶段。只有对多种事物建立了认识和积累之后,才能产生对事物的重新认识。如果本身就不具备对事物的基本了解,是不能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的。其次,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在产生新的想法之后,要进行转化,而转化的过程中不能被固有的传统思想束缚,要具有自己的开拓意识[2]。最后,要有一个总结的阶段。通过对自己新的想法和见解进行多种方法的思考、总结和验证,证明自己新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成立的。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的经历之后,才能算是完成了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创造性思维运用在声乐教学的培养中,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形象上、听觉中、情感中和直观认识中产生各种不一样的思维。 (三)声乐教学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开展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开展表演技能教学,最终要培养出全面的综合性声乐人才。这种开展教学的过程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阶段是可以实现结合的。首先,要正确认识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基础知识的强化教育。通过学生不间断地理论知识学习,积累各种表演技巧,实现创造性思维发展第一个阶段准备的过程,实现两者融合开展的第一步。其次,在声乐教学中,开展根据理论基础而进行的实践表演,在乐曲的表演练习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对于声乐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并根据情感体验来完成创造性思维的转化,实现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每个人对音乐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也是不一样的,在表现的过程中也是不一样的[3]。最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也具有意义。学生可以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会碰撞出多种思想火花,这种新的思想就形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最后阶段的有效融合发展。 二、注重声乐教学中的形象性思维培养 想象是对各种事物表现的形象进行大脑中的各种思考,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一种思维能力。根据想象的不同,分为对事物看法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种是看到实物之后直观的想象,一种是在即使看不到事物的时候也能产生特殊形象的想象。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声乐知识、乐曲情感进行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在声乐作品中有描述人的语言,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描述对象是个可爱的姑娘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姑娘等进行具体的想象,来进行声乐课堂的开展[4]。又比如针对部分离学生生活环境久远的声乐知识或是声乐作品,在进行赏析的过程中,要运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中形象与自己熟悉的形象相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抽象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未知的声乐作品和声乐知识进行认识和学习,加深记忆,形成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在进行声乐作品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的意识需要对左右脑进行有效配合,对教师的讲课目标进行明确,才能正确开展认识、学习。 三、注重声乐教学中的听觉思维培养 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思维就是听觉思维的培养。在声乐知识的学习中,只有具备超强的听覺思维,才能对声乐作品进行准确的、完美的演绎。在声乐学习中,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和速度、音准等都会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种声音的特点和声乐作品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开展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声音高亢,就适合对情感激昂的作品进行练习、表演,有的学生声音绵柔、温和,就适宜对各种情感丰富的作品进行练习和表演。只有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在优势的声音条件中,才能完成对声音的深入思考,丰富听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利用声音进行演唱的能力。如果只能听出来不同的声音特点,而表现不出来,不能进行正确的演唱和表演,那对于声乐教学来讲是失败的。利用声音,不仅要能听出来,还要能演唱,并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音准、音色等基础声音,还要进一步使用不同的声音来变现各种情感,完成丰富性的演唱表演。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对于声音学习、控制的教学,注重音色美感、音准、音域的练习,使学生找到自己最佳的状态,进行完美的表演,展现声乐的艺术魅力。 四、注重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思维培养 艺术是具有感情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感人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感受作品的不同感情。比如,在声乐作品《茶花女》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主人公进行情感体验,感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心理变化,各种情感的不同展现,进行想象和学习。通过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感受声音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完成自我情感的丰富建立。比如,在少数民族的声乐作品中,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进行创作,在进行情感体验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情感的体验学习[5]。其次,教師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情感来分析声乐作品的不同感情,完成情感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抗日战争年代,我国的声乐作品大多体现的情感是抗战中人们的团结和与命运的抗争。比如《黄河大合唱》《延安大合唱》等各种合唱曲目中的情感表现等。又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多数声乐作品展现的情感形式为歌颂美好时代的幸福。在新时代,声乐作品的形式多样,情感更加丰富,每个时代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进行学习。不管是哪一种情感思维培养的途径,都要互相结合地开展,不能单一进行。比如,在著名声乐作品《伏尔加船夫曲》的学习中,就可以进行体验式的情感掌握,将自己想象成一名船夫,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体验,并结合作品中的声音高低、强弱的使用,利用准确的声音演唱,以此来增强在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提升自己的声乐实践能力。 五、注重声乐教学中的直觉思维培养 直觉思维的培养也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途径。直觉思维是指在看到或是听到某一个事物、声音的时候,大脑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画面和情感。在艺术知识的学习中,直觉思维往往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6]。往往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创作者不经意之间创作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者的灵感闪现。有时候往往学生在某一个知识点的认识中,或是在进行某一首声乐作品的练习中,不理解或是不明白的地方突然间就明白了、理解了,这种顿时开悟的能力就是直觉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针对这种思维的培养,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总结,因为只有经过大量的基础积累,才有可能实现突破,才有能在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中突然地开悟。其次,还要注重在日常的学习中,保持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主动地去学习某一种能力或是探索某一个知识,才有可能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有新的见解和意识,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形象思维、听觉思维、情感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声乐改革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各种能力的综合学习与提升,达到声乐教学的基础性目标,真正实现声乐教育的整体进步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注释: [1]钟玉长.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北方音乐,2019(24):115—116. [2]肖英群.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J].艺术评鉴,2019(24):87—89. [3]江 鹰,文琪琦.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J].北方音乐,2019(19):145,147. [4]侯磊伟.“思维先导”在中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07):128—129. [5]李 超.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北方音乐,2018(24):149,151. [6]纳少军.声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音乐创作,2018(12):153—154. (责任编辑:刘露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