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演唱之感悟 |
范文 | 姚爱民 [摘 要]《乐府》说“诗为乐心,声为乐体”[1],一首好听的歌曲,一定是诗词、音乐、声音的合璧,词、曲、声交辉的综合音乐体裁。把歌寓人,诗是人丰富的内心情感,曲是人美丽的外表及华丽的服饰,声音是传递人物情感的乐器。诗、曲、声三者完美结合,互存互补,互为节制去表达一种心情、一种感悟、一种文化,去传递人心灵的语言,拨动人的心房,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力,追求艺术的永恒价值,真、善、美。 [关键词]诗词悟;曲悟;唱悟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101-0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诗,主要表达诗人送友人孟浩然时无限依恋的感情,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景。诗中满满的真、浓浓的情,真正深入了人民的精神世界,触及了人的灵魂,引起人的思想共鸣,谱成声乐作品后,在声乐界和各大音乐院校被师生们广泛传唱。 一、诗词悟 这首诗词以“送别”贯穿全部,奠定了歌唱抒发情感的基础,寄离情于景。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一个交代,把黄鹤楼作为送友人的地点,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胸怀,文人满腹经纶的文学风尚尽情尽兴地彰显。唱这首歌时首先要深刻理解字词的含义、时代背景、作者内心深处意语。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唱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烟花三月下扬州”,春色鲜丽,色彩明快,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被人称为“千古丽句”,是事件目的地的交代。故人孟浩然要去扬州,一句“烟花三月”把诗人的风流雅兴、漫游天下、灵动飘逸、无拘无束的盛唐风尚写得淋漓尽致。更把祖国的秀丽风光、锦绣山河之春色用诗绘作一幅精美图画展现在人们眼前。顺情行进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叶孤舟扬帆启航,顺流而下,一望无际,碧海蓝天,又一幅扬帆起航的画面在眼前定格。体现远航游历的别离之情、伤感之情,被一句“碧空尽”的意境化解升华为、豪情壮志、海阔天空、畅游天下的诗人胸襟、诗人情怀。在演唱这两句时,充满着青春昂扬的气息,充分彰显了作者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把诗人游历天下的雅兴和胸怀天下的男儿志向,用情绪烘托出来。入情入境,坚定自信并完美地体现。“唯见长江天际流”,别情如流水,无限依恋的目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以长江为背景,“孤帆远影”更深层次可理解为诗人与友人的诗情、友情、天下情,盛唐文人的豪情雅兴,都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源远流长。 二、曲 悟 费尔巴哈指出:“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2] 音乐是揭示人情感生活、体现人内心世界的动态形式。声乐作品的曲,主要是服务于诗词的中心思想,表达诗词的内在的情感,触发人启迪人发现生活的自然美、生活美、心灵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曲作者刘文金紧扣诗词的核心思想,开始采用散板自由的曲风。 曲开头过门在Ⅲ音上谱写了一组一组的装饰音,一波一波由慢渐快,仿佛迫切与好友重逢的心情,随着步履的速度渐行渐快,由远到近。大连音由高到低,分解和弦的弹奏织体,最终落在Ⅰ音上,真正体现了曲为词服务的宗旨,用旋律来含蓄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见前细微的心理变化,过门落在主音上,表现了二人已相逢坐定,采用散板,自由演唱的风格,为“故人西辞黄鹤楼”这句诗词谱曲,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故友久别重逢相互嘘寒问暖、博古通今切嗟探讨的随意性。紧接主题“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情绪变化。曲作者在作曲技法上更加巧妙地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戏曲的音乐伴奏形式,有戏曲唱腔中上板的感觉,古香、古韵、古色、古典的曲风更加突出了古诗词的风骨和韵味,节奏不再是散板,而是紧扣诗的核心思想,转换为慢板适中的节奏,娓娓道出友人去扬州的潇洒情怀。 旋律中空拍停顿的节奏,更加巧妙地谱出了文人志士们游历名山大川的赏赏、停停、品品、评评的风流雅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友人乘舟远行,小三度、纯四度的音乐织体缓缓将小船渐行渐远的画面拉开,“碧空尽”的潇洒甩腔,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的节奏转换,从音乐的骨子里道出了文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激情和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最后一句结尾“唯见长江天际流”采用舒缓的音乐形式,没有太多华丽的修饰。 Ⅶ级导音的出现浅浅道出李白对友人孟浩然去远游的一些牵挂祝福的扩展和延伸,帆渐渐行远,消失于烟雨茫茫的水云间,诗已吟诵,曲将结束,音乐又起。 从头重唱一遍,只是节奏稍加紧凑,这种牵情牵绪的谱曲手法,更准确地刻画了友人相互送别无限依恋的感情,真挚的友情,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诗曲互帮互衬,最后用中弱、渐弱、渐强的手法结束全曲。把离别之情、无限关注的目光渐送渐远消失在视野之外。真正是曲渗透至诗的灵魂,灵与魂相融,更深层次展现了伟大祖国的壮丽江山,旖旎风光,需一代代文人墨客有志之士去游历、去感悟、把丰富的游历经历倾注于自己的笔端。创作出色彩斑斓的文学作品,引领社会,代代相传。 三、唱 悟 唱须具备通、实、圆、纯、亮、松的声音,深厚的文学素养、音乐修养、生活凝练、敏慧的艺术天赋才能准确表達作品的真正内涵,触动灵魂给人以精神的启迪。 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先从诗词和音乐的韵味着手,唱啥像啥,唱京剧要有京味,唱不同民族的民歌,有不同的风格韵味,字斟句酌反复琢磨,勤学巧练。 人声又是人间最美的乐器,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抒情工具,人声的美质,音色的丰富变化,以及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更能够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偏戏剧色彩的男高音来演唱,心里要有人物形象感,仿佛自己就是诗中人物诗仙李白,音乐响起,就要有诗仙风范,游历四方、才华横溢的气度,非凡飘逸的气质。演唱要非常讲古曲韵味,咬字吐词不能虚飘,字要咬住,声音要拉得直一些,小颤音不能太多。音色要求干净圆纯,唱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时,开口“故人”两字一定要非常讲究,母音的通道要掌握精确,不能有捏住唱的感觉。“人”字拖腔一定要拉直,不能打颤音,“西辞”两个字要拉松紧式地演唱,收、放、拉要自如,更要注意强调字头,字腹要圆,快速过渡到字尾,收韵要干净,不能拖泥带水,影响曲风曲韵。“黄鹤楼”三个字,唱时自豪感要油然而生,声音应用得要实一点,情绪要激昂激动自信一些。要吟着唱、朗诵着唱,才能唱出李白送友人孟浩然由心而写的诗、由心而道出的情,那种以诗来交、以文来会、以情来送的真挚感情,才能得到生动的体现。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词被称为“千古丽句”。要唱出:第一,三月春色的鲜丽美景(即图画感)。第二,有志之士去盛游天下的豪情雅志。第三,盛唐文人风流倜傥青春昂扬的气息和蓬勃的活力。声音一定不能僵,流动感要强,甩腔要洒脱、帅气,要有一种内在的令人激动的、不断涌动的豪情在尽情流淌,“烟”字咬得要轻一点但不能虚,强调“三月”“下扬州”字尾收得要干脆、利落,彰显友人去游历的坚定信念。“节奏变化”散板转慢板的衔接演唱得要自然,流畅毫无痕迹,唱词的轻重强弱,空拍的气口,都要借鉴戏曲演员,掌握好尺寸,依字生腔,依字行腔,气息通畅,音色圆润清亮地唱出句中的顿号、逗号、感叹号,来准确表达诗人的赏、停、品、评。 “孤帆远影碧空尽”是情绪的一个转折点,好友孟浩然乘舟远行的图画感清晰可见。“孤帆远影”要噙住唱,来准确表达依依惜别的情感内涵,注意气不能因为噙着唱而上浮显得意浅情淡,呼吸要平稳,情绪要饱满,以一种内在深沉的基调使歌声抒发得不仅有强度,亦有深度,不仅有外在的炽热,亦有内在的深切。豪情澎湃地演唱“碧空尽”三个字时声音要能拉得通、甩得远,才能唱出大诗人们海阔天空的游历、胸怀天下的抱负、男儿志在四方的精神气魄。 “唯见长江天际流”,以长江为背景,孤舟扬帆,寄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无限依恋的真挚感情。这句诗词本有一些淡淡的离愁,可被诗人上一句“碧空尽”的唯美手笔,尽现了天高云淡,展翅翱翔蓝图映衬下的长江,顿时让人心胸豁然开朗,长江,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源远流长一往无前,伟大而美丽,长江,一泻千里奔流不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演唱最后这句诗词时,声音气息要集中而凝练,挺拔而秀丽,换字动作不宜大,头腔共鸣应运自如,使演唱的音色更加丰满、明亮、集中,穿透力强。第二遍从头反复演唱,节奏不再是散板转慢板而是行板稍慢,mf中强,到f强,慢而平稳地曲式结构,声音要竖着唱、送着唱,气息要托着流动着换,声音情绪较第一遍要更加激昂,唱出意境,唱出感情,情绪节奏要紧凑,不拖沓,古诗的韵味要唱得远而不虚、幽雅酣畅、淋漓尽致。结束句,声音、情绪、目光都追随着渐行渐远的小船,而渐渐消失。 好的艺术作品,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的真、善、美,引人向善,培育主体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境界,《乐记》道: “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乐终而德尊”。[3] 作为歌唱演員,除了具备良好的声音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文化修养、艺术涵养、音乐素养、道德境界。 诗歌、音乐、演唱完美结合,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深沉持久的力量去传承、去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中华文化智慧、气度、神韵,独一无二的理念。坚持追求“真、善、美”这一艺术的永恒价值,传递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注释: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35. [2]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51.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548. (责任编辑:崔晓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