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声乐网课的建构及其美育范式 |
范文 | 孟卓 [摘 要] 随着智能化信息技术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中处于初步的运用与探索阶段。声乐网课是声乐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的教学形式之一,一方面,声乐网课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对传统教育进行补充,实现教育全民化、终身教育的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基于音乐美育的功能,利用网课教学形式,更新教育理念,有效地、充分地提升声乐美育功能。本文从音乐教育与美学两个维度,探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声乐网课的课程建构与美育范式。 [关键词] 声乐;网课;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HTSS]1007-2233(2021)02-0004-02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8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JGA131)。 [作者简介] 孟 卓(1977— ),女,博士,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林 541004) 随着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不断更新与发展,声乐教育也不例外,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渗透下,网课的出现对声乐的教学模式、教育范围以及美育的传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声乐是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声乐教育在美育的实施和传播中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自美育被提至我国的教育舞台,其受重视程度逐渐擴大,人们对美育的认可和需求,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于艺术教育,我国美育先驱蔡元培曾多次提到:艺术是美育最直接的表达。声乐网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均体现了美育的范式,声乐网课与美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 一、声乐网课的特殊性 网课模式将课堂与互联网融合为一体,并逐渐地普及与全民化。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此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发展、产业与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六个方面,综合反应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整体呈继续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765%,农村地区普及率462%,更值得关注的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差也在逐年缩小。 之所以在此着重关注互联网城乡地区的普及率,是因为对声乐教育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 传统的声乐课堂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开展教学,且不同地区的师资也难达到平衡,限制了声乐教学发展的脚步。如今幸得网络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利用网课模式,各地区取得前所未有的声乐教育信息,拓展了声乐教育资源,这不仅扩大了声乐教育的受众面积,更缓解了声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地域发展不平衡性。除此之外,网课的应用使得声乐教育不再凸显专属性。声乐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艺术,在网课模式盛行以前,声乐教育普遍存在于学校教育或是专门的校外培训机构,授课面与受教育者的范围较窄。而今,随着网课的兴起,对于声乐的学习者不再拘于专门的学生,通过网课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人士均可观看声乐教学视频,从而参与到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来,满足众人想通过声乐学习达到美育的需求,让更多的人群有机会感受声乐的魅力。 网课的教学形式对声乐教育的涉及范围,无论从地域面积还是受教育者的人群来看,拓展了声乐教育的影响;对声乐教育的普及和落实美育的目的有着重大突破,这是符合国家呼吁“教育全民化”“终身教育”政策的体现。 二、声乐网课的教学模式 鉴于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子科技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对声乐教育的需求程度,声乐教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面对面教学的单一传统模式,且此模式基本满足于当时的声乐教学。然而,随着美育的提出,人们意识到审美能力和情感意识对培养健全人格是不可或缺的,于是,包含声乐在内的艺术教育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其主要体现在声乐学习的人数规模和教育范围的不断扩大。基于此,单纯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声乐学习者,新的教学模式孕育而生。 网课是以网络技术作为信息传递的手段,通过电子设备完成信息输入及输出后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一形式的出现不仅有效缓解声乐教学压力,也为教者与学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平台。从时效性的角度出发,目前主要运用在声乐教学中的网课类型有录播授课和直播授课,针对不同的情况,录播授课和直播授课都在声乐教学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一)录播授课 录播授课主要通过录音和录像完成,利用电子设备将教学内容录制成音频和视频,通过网络技术将音频和视频文件分享至网络平台,然后将教学内容传送给学习者,如微课。所谓微课是将某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短片,并以知识讲解为视频内容,一般授课时间在15分钟以内,教学视频短小、精悍。如在声乐微课的演唱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歌曲中的个别难句录制演唱示范和详细的讲解,并将视频分享至中国微课网等网络平台,为声乐学习者提供教学资源。通过声乐微课视频,学生运用手机、电脑等常用的电子设备可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展开学习。录播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且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直播授课 相对于录播授课,直播授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实时性。目前的直播授课主要有“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形式。“一对一”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固定的语音和视频连接,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单个学生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进行语音和视频连接展开实时教学;“一对多”则指教师作为信息输入端,通过腾讯会议、钉钉、抖音等软件连接多个信息接收端,可以在同一时间向多人进行教学活动。可见,为满足直播授课的顺利进行,对网络和电子设备的要求更为严格。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国家教育系统打响了一场“停课不停学”的攻坚战,统筹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课堂完全搬至虚拟的网络世界。星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杨岩在运用视频“一对一”直播授课后,接受线上采访时提到:声乐直播授课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为远程教学模式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填补了传统面对面课堂声乐教学的空白。 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也让学习模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声乐教学所呈现的传统模式和网课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声乐教者与学习者的教学效率,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为美育的实施和人们对声乐学习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三、声乐网课的美育范式 近年来,美育已成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2020年2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新的一年要对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力,推动教体相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2\]由此可见,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声乐教育不仅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美育范式的传播。 声乐网课美育范式的传播,可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视角来分析。 首先,直接影响指声乐网课教学内容是美育的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也体現着美育的过程。由上文可知,声乐网课在地域和受教育群体方面的影响要远大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声乐网课在向更广泛的地区和更多的人群传递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同时也传播着美育的精神。以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美林为首开设的“美声之林”是我国首个声乐慕课,即首个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声乐课程,在其第58期和第111期课程中,均对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进行了相关教学。《大江东去》是我国近代第一首中国艺术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青主所创作。歌曲以我国北宋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歌词内容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赞叹之情,借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将钢琴伴奏与人声声部融合,不单以诗歌的声韵为依托,还注重其表达内容的意境,通过旋律音高起伏、强弱的变换、不同的伴奏织体等方面,让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抒发。通过声乐教学传递情感,引起演唱者与听众的共鸣。在传统课堂中声乐教学达到的美育效果,仅限于课堂内的师生之间,而通过网课,声乐的教学及其美育影响则能面向所有网民,跨越了地区和群体的障碍,更有效地实现了美育范式的广泛传播。 其次,声乐网课美育范式的间接影响,可视为声乐网课大量、大规模地传播,引起了人们对美育的关注。在人们了解声乐网课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之后,越来越多人进入到声乐的网课模式应用中,大量的录制视频和直播视频涌现于网络平台,使得声乐网课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在经过网络大数据分析后,网络平台会自动地,对于网民有意或无意的浏览数据进行同类视频推送,让人们在主动和被动的情况下都能接收声乐网课的信息,在提高对声乐教育关注度的同时,也对美育范式的传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声乐教育的参与者而言,传播美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充分、有效利用网课模式,在现阶段最大程度地填补传统教学模式对声乐教育普及和美育范式“盲区”,大力推动我国声乐教育和美育的前行。 结 语 面对我国声乐教育规模和需求不断扩大的形势,社会科技在逐步改变人们日常活动的同时也改变着声乐教学的模式。网课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对缓解我国声乐教育的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声乐教育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但声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且其对声音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要求,因此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单独的网课模式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声乐教学的,必须两者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学效果。声乐教育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也是美育的实施手段,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歌词表达的情感,对人们进行情感引导,欣赏优美的旋律和音响效果提高对声音的审美,如此多方面使人们达成美育的目的,顺势网课的广泛流传,将美育渗入更多人的意识和更广阔的教育平台。 声乐教育是美育的体现,美育引领着声乐教育的发展,网课的建构是声乐教育已经兴起且将不断发展的教学模式,它将与传统课堂并存于声乐教育活动中,共同为声乐教育的发展,为美育范式的传播发挥积极作用。 注释: [1]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中国广播,2020(05):96 [2]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民族教育,2020(02):4 (责任编辑:张洪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