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琵琶演奏中气息的运用
范文

    李思柳

    [摘?要]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弹拨类乐器,古称“枇杷”,在秦汉时由胡传入,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别于其他乐器,其音质清脆悠扬,音色响亮。千余年的发展,使琵琶乐曲、手法日趋完善,名曲繁多,至今仍然受到追捧。气息是一个复杂抽象的概念,是器乐演奏中重要的一环,演奏者需要加强关于气息的学习。

    [关键词]琵琶;演奏;气息

    [中图分类号]J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23-03

    一、琵琶演奏中气息的理解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经过其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在其著作《溪山琴况》中曾提及“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氣,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清代有关琴类著作《春草堂琴谱》中写到“气者,与声合并而出者也”,“能换气即能调矣。气换于音转之时,而展宕于句段之末,音调先熟于心,呼吸直通于指,气调则神暇,一切局脊之态自无矣。”上面这两段话的意思是在弹琴时,乐曲的演奏呼吸是一致的,其应在乐句展开、转换及结尾时调节呼吸,并熟悉曲调,呼吸与指上动作相协调,弹琴时才会气定神闲,其他拘束紧张将不会存在。这两篇古代经典古琴类著作分别从“气”和“情”上阐述了表演者在演奏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气”“情”是如何取得呢,即“练”。

    将引用的两篇经典进行概括,可以发现自古开始,已经有人在研究“气”。而“气”究竟是什么?这里的“气”说的就是呼吸,即气息。

    (一)什么是气息

    气息顾名思义,指的是呼吸或者呼吸进出的气体。换句话说,“心理影响生理”即不同的感情状态下产生的思维意识活动是不同的,从而影响人的呼吸以至于最终影响肌肉动作。[1]其关联点为情感影响呼吸,呼吸最终影响动作。那么琵琶演奏中气息又是什么意思呢?气息在琵琶演奏中,有着深层次的含义,指的是在演奏中,呼吸与指法融会贯通,结合节奏使表演者的感情在演奏过程中体现出来。所以说,气息与感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究其本质,气息是琵琶演奏中的精髓,是表演者让受众感受音乐的直接方式,十分重要。

    (二)气息与乐谱中其他元素的关系

    任何乐器演奏都需要停顿,以表现出独特的韵律及感情。在琵琶演奏过程中也是如此,在乐句与乐句之间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句逗,句逗停顿产生了乐句感情及整个乐谱的感情,其深刻影响着乐谱,不同位置的句逗对整个乐句而言,所表达的感情也不尽相同,句逗的停顿位置反映出表演者对创作者的感情的深度理解。气息与句逗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因为气息直接影响受众,不适宜的停顿会造成气息无法体现,更无法让受众对乐曲产生共鸣。所以演奏者对乐谱中乐句的合理划分句逗,才能使得受众感受出乐曲的内在精神和价值。

    二、气息在琵琶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让受众能够感受到乐谱传达的真正感情,是一个成功演奏者的标志。[2]气息调节在演奏乐曲时十分重要,气息的状态不同,使得乐曲在情感表达上也有所不同。气息体现了表演者对于乐谱的直接理解,能够带给受众别样的感受。在演奏中,把握气息十分重要。

    (一)气息能直接影响音乐效果

    只有合理地运用气息才能将音乐的美感与意境向听众展现。对于琵琶演奏的过程,是否合理运用气息所最终导致的演奏效果是不同的,造成听众不同的艺术感受。[LM]

    1合理控制气息是演奏的基础

    琵琶作为弹拨类乐器,其发声受到指法的影响。具体到演奏中,演奏者必须自然而然的放松,调节呼吸,通过合理的调节呼吸才能使拨弦动作与琴弦发声相互配合,随着乐句及句逗的变化、停顿,产生不同的音符及节奏。合理调节气息能使弹拨动作相互匹配,使弹拨产生的受琴弦阻碍变小,从而发声也牢固,杂音变少;反之,气息紊乱会导致拨弦动作变形,最终导致发声嘈杂。

    2气息影响演奏的节奏

    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快速或慢速甚至是快慢交叉的演奏也需要根据感情的抒发状态来决定。在快节奏的演奏中,通常情况下是指尖在琴弦上快速弹拨,使指尖在琴弦上短时间停留,这样使得琵琶发声效果明显,音点清晰,爆发感十足。在快节奏演奏的同时,由于快速弹拨会造成手臂肌肉紧张、僵硬和不同程度的酸痛感,所以适时的调节气息可以缓解手臂肌肉的紧张、舒缓疼痛;与快节奏的演奏恰恰相反,在慢节奏的演奏中,需要体现柔美、圆润的音色,此时的动作需要缓慢,指尖与琴弦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需要缓慢的呼吸来适应动作。所以不管对于何种演奏,保持良好的呼吸,即气息,将气息与身体动作、手臂、指尖力度相匹配,才能轻松完成各种演奏。

    对于弹拨类乐器,需要在演奏中突出音点及“余音缭绕”般的余音,这也是琵琶演奏的特点。音点及余音的合理运用,会使演奏质量发生质变。余音的练习需要运用气息的调节加以训练,尤其是在快慢速的演奏过程中,需要减低指尖的过弦速度,使得声音连绵而又不产生多余的杂音。为完成此种动作,需要保持气息平缓,不可盲目的深呼与吐气。

    (二)合理地运用气息有助于演奏者情感的表达

    乐曲只有一个,而演奏者对乐曲中所蕴含的感情理解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的理解会让演奏者演奏出不同的音乐感情,是否能够真正地表达出乐曲创作人的真正感情是表演者需要面对的第一个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情操、优秀的乐感以及对生活的丰富感悟。乐器演奏或表演的成功,除了娴熟的乐曲手指技巧外,还需要传达出听众能够领悟的乐曲的精神内涵与情感表达。演奏者追求的目标就是能够让听众认可甚至产生共鸣。如同诗歌的抑扬顿挫,音乐也是如此。如何将情感表达出来呢?在演奏的过程中,因不同的乐曲造成的音乐轻重缓急有所不同,也促成了连续性迸发的音色与间歇性的停顿而抒发不同的感情。这些都需要演奏者不断调节自身情感才能完美表达出音乐感情,而这造成了音乐表演中多变的呼吸节奏,气息每时每刻都影响着表演时的动作。因为气息强弱、快慢影响动作幅度。所以说合理地运用并调节气息,可以使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真正将情感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气息在演奏时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影响演奏的音乐效果,更能让演奏的音乐蕴含乐曲的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情感,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三、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加强气息运用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作为表演者来说,除了需要对乐曲感情整体的把握外,还需要自身融入感情,以便达到“人曲合一”。此外,气息不仅能够使肌肉得到足够的氧气,使其变得富有弹性,肌肉的运动速度、速率及给予琴弦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呼吸状态。不同的呼吸状态也可表达不同的神情。所以说气息的运用落到实处便是通过演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来塑造不同乐曲中需要表达的情感。不能将气息与动作、乐曲感情分割。只有表演者在了解乐曲创作感情的基础上,才能设身处地跟作者产生共鸣,最终演奏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正是气息的运用才使气息有了灵魂和思想,有了韵律与顿挫。气息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必须加强气息的运用。那如何运用呢?

    (一)需要合理划分句逗

    句逗、乐句与气息关系紧密,所以合理划分句逗,才能正确调节气息,以保障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正确的句逗划分,有助于表演者了解乐曲的含义,此外还可以方便表演者完成高难度的乐曲演奏。

    1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的动作,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保证绝佳的表演状态。在表演过程中,只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才能合理调节自己的气息,最终使得动作和谐统一,将完美的音乐呈现给听众。

    2需要加强练习

    目前琵琶演奏教学中,经常忽视气息训练。这就造成很多人会弹奏乐器,但无法用乐器来演奏乐曲,无法表达乐曲中真正的情感,让人有形而缺神韵。这与缺乏运用气息有很大的关联。所谓“勤能补拙”,只有将气息的训练与平时的练习相结合,才能在演奏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气息。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知道气息的运用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十分重要。气息不是单纯的呼与吸,它是集动作、呼吸、情感表达于一体的复杂过程。合理地运用气息能够更为准确地表达乐曲的情感。有感情和生命力的音乐是让人享受的,而能够给乐曲带来情感和生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气息的合理运用。

    (二)气息运用的实例分析——以《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例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是吴厚元以白居易的著名诗作《琵琶行》为基础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诉》属于单乐章多段体的曲式结构。《诉》曲的整体构思分为8个段落,多段体使内容合情合理。曲作者结合诗的表现特点予以重新概括和发挥,使诗的内容转化和音乐作品乐思发展的规律相适应,而形成新的音乐作品内容。

    乐曲一开始的引子部分,作者便在营造一种悲苦凄凉的氛围。在音位的选择上,作者多选取相把位,音色低沉婉转。总体需要给听者一种“曲径通幽处”般的幽深感觉,给予人思考的时间。既然引子需要突出“静”,那么音乐中的“静”就必须包含在意境中。那如何演奏出“静”的感觉呢?解决这一问题前提肯定是弹拨的音乐“静”,即不能使用快节奏与高强度的动作。如此一来,就需要在动作上有所注意——手“静”与身“静”。要保证二者都“静”,需要安静的气息(呼吸)。所以最终能否演奏出此种意境,需要的是气息的“静”,二者之间联系密切。关于“静”,著名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写道:“抚琴卜静处亦何难?独难于运指之静……;神闲气静,蔼然醉心……”意思是弹琴要忘却一切,将自身的情感与乐曲融为一体。为了营造出幽静的意境,必须要“静”——“气”静和“指”静,才能怡然“醉心”。此外,完美的意境还需要听众的宁静,只有二者的“静”完美融合,才能产生这种意境。

    除了体现“静”的意境之外,引子部分还需要营造出“醉不成欢惨将别”般的悲凉及“别时茫茫江浸月”般的风景。所以这时气息需要的是小口、慢慢地呼吸。演奏前要心无旁骛,忘却一切与音乐无关的事情,情绪悲伤,慢慢吸入一口气,同时将肩部慢慢提起,以肩部力量带起大臂,扩大胸廓,缓慢吸气,并保持吸气状态,慢速将大臂落下,小臂带手腕用轮指弹出la的长音,在演奏的同时呼气,呼吸与演奏相结合。

    因诗词中的长短句不同,使得《诉》引子部分的散板节奏也不相同,所以在弹奏时对气息的要求较高。单就引子部分而言,每个人因为气息的不同弹出来的音乐也不尽相同:有人节奏明显,快慢始终,说明气息运用的好;相反若节奏紧凑,整体强弱不明显则说明气息运用的不好。也正是因为在引子部分做了良好的铺垫,第二段主旋律开始前先是泛音的划弦,在第二遍重复主题旋律的时候,需要换气,重新入板,让虚妄变为真实,这时就需要快速吸气吐气,不要影响节奏的自然换气。表现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而本段末尾的泛音,既是上一段的结束,又是下一段的开始。第六品的泛音要与“la”滑“da”的滑音连接,不需要换气,一气呵成,之后右手手臂向外慢慢延伸后慢慢回收。之后的第四段,从相把位开始,到主题再现。通过由二弦到一弦遮分音阶式级进进行,将情绪推到高潮,使乐曲自然而然地走向了主题的再现。调整好呼吸,自然换气入板,主题再现的段落,作曲家将调式转到了原调的下属调上,这便使主题多了几分明朗和热情。这一段似乎是在回忆琵琶女青年时期那种光鲜、亮丽的生活。“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音乐情绪随着音区的变高而慢慢积淀,从敲击面板开始,音乐情绪转换成另外一种状态。这段的气息要与音符相互适应,随着左手拉弦音符变高,左手在拉弦的同时要加揉弦,表现出怨妇的不平,此时的气息不可再大幅度的换气吸气,要屏住呼吸,在拉弦回到原来音高的过程中悄悄换气。这就是气息与音乐情绪的结合。在之后对主题稍作回忆,便到了第六段。这一段便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在“re”的长音双轮后一个扫弦加止弦让音乐戛然而止,手臂向上抬起,快速呼吸,呼吸的速度要与下一段的音乐速度相一致,之后便是快板。而这一段快速练习的重点,是重音所带来的强烈的节奏感,不然会将演奏变得非常混乱不清,分不出主次,气息也要与节奏相一致。在本段的结尾部分,相把位和三把位的高低音扫弦,仿佛是琵琶女与诗人对话,一高一低将情绪推进。然后是一段高音的连续十六分音符扫弦,使琵琶女和诗人的情绪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而演奏者的气息也终于可以缓下来。乐曲的结尾,一连串的泛音之后,音区又回到相把位,这与引子部分相呼应。一切归于平静,演奏者的气息也随着曲子结尾处变得平静,结束全曲。

    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听众只能通过感受呼吸来划分乐句,因此呼吸体现了乐句的感情甚至整个乐谱的感情。不同位置的呼吸对整个乐句而言,所表达的感情也不尽相同,其位置反映出表演者对创作者的感情的深度理解。不适宜的呼吸会造成乐句无法清晰体现,更无法讓受众对乐曲产生共鸣。所以演奏者对乐谱中呼吸的合理划分,才能使得受众感受出乐曲的内在精神和价值。

    注释:

    [1]郭阿红.气息在琵琶演奏中的应用浅谈[J].黄河之声,2014(18):70.

    [2]谭瑞文.琵琶演奏气息的训练及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1):95.

    (责任编辑:韩莹莹)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