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
范文 | 刘世乐 邢祖民 骆程磊 周翠云 唐淑仪 袁友红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60例进行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静脉麻醉维持,研究组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ISE)的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fMoCA)评分。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S100-β蛋白水平(0.14±0.04)μg/L、NSE水平(16.21±3.2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0. 19±0.03)、(18.01±3.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为(23.75±3.65)分、MoCA评分为(21.48±3.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11±3.01)、(18.78±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的麻醉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的脑损伤组织,有利于加快疾病的恢复。同时提高了MMSE、MoCA评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七氟醚;吸人麻醉;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脑保护作用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46 急性颅内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重症疾病,在治疗中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开颅手术能够有效的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1]。但是由于患者本身的脑组织已经受损,加上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脑损害,导致术后预后差等不良现象[2]。因此在手术中需要选择一种合理、安全的麻醉方法。临床中研究发现,七氟醚在开颅手术中能够对患者的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3]。本文为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进行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5±5.8)岁,平均手术时间(120.8±6.8)min。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2.9±5.6)岁,平均手术时间(121.5±5.6)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满足急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且需要开颅手术治疗;②患者及家属知情本次研究;③精神、意识等无障碍能够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患者恶性肿瘤者及其他器官功能严重障碍;②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③术前未接受有关影响实验结果的治疗。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均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5mg/kg、咪达唑仑0.02mg/kg,进入手术室实施插管前用0.05mg/kg的咪达唑仑、0.5μg/kg的舒芬太尼、1.5mg/kg的丙泊酚、0.15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实施诱导,快速诱导完成给予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按照参数设置机械通气。在手术的过程中对照组应用静脉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8mg/(kg·h)持续泵入。研究组则在手术的过程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应用丙泊酚2-4mg/(kg·h)持续泵入,同时用浓度为1%-2%的七氟醚低流量持续吸入。两组患者均持续至手术结束,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试验并采取有效措施。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100-β蛋白、NSE水平。术后24h抽取5ml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测定,并记录相关数据。应用MMSE量表、MoCA量表在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分。以打分制的方式进行,满分为30分,根据量表的不同检测内容进行评估,患者术后的评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的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100-β蛋白、NSE水平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S100-β蛋白、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S100-β蛋白水平为(0.14±0.04)μg/L、NSE水平为(16.21±3.2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0.19±0.03)、(18.01±3.65)μg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MoCA评分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MMSE评分为(23.75±3.65)分、MoCA评分为(21.48±3.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11±3.01)、(18.78±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开颅手术在急性颅内出血中有着重要的治疗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尽管开颅手术以及麻醉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是在急性颅内出血的开颅手术中,麻醉对于患者的脑功能障碍还存在着较大的影响[4]。在给予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炎性反应、脑组织缺氧等造成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中有研究发现,在术后的过程中应用合理的麻醉药物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炎性反应、脑组织缺氧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护脑组织及神经[5]。临床中在进行开颅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较高的风险因素,因术中麻醉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发生例数在逐年上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导致术后的预后差,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术后的生活质量[6]。为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降低术中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在手术的过程中实施有效合理的麻醉方式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发现七氟醚在开颅手术中对脑组织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七氟醚的麻醉机制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抑制该受体的活性,从而阻断突触后胆碱能神经元活性以及海马突触的兴奋性传导,起到有效的麻醉作用[7]。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七氟醚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酶通路,使得Na+、Ka+通道开放,对脑酪氨酸激酶起到一定的活化作用,从而降低术中的炎症反应来诱导脑神经的耐受功效[8]。七氟醚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脑血管平滑肌,对血管的扩张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保证充足的氧气。脑组织在充足氧气的供应下,脑细胞代谢率会下降,降低辍耗量的同时降低颅内压,缓解对脑组织及神经的保护作用。同时研究发现,七氟醚吸入麻醉能够降低对人体心血管的影响,在术后中能够与肾上腺素等药物辅助使用,减轻对身体各个组织的影响[9]。SIOO-B蛋白、NSE使早期诊断脑血损伤的指标,S100-β蛋白是神经胶质标记蛋白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患者的血脑屏障以及脑损伤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当患者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损伤时,S100-β蛋白的释放就会增加,并从患者受损的神经组织中进入血液,加重颅脑的损伤程度。NSE主要来自于神经元细胞,患者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损伤时,神经以及内分泌细胞会增加NSE的释放,并从患者受损的神经组织中进入血液,加重颅脑的损伤程度[10]。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手术后,研究组S100-β蛋白(0.14±0.04)μg/L、NSE(16.21±3.2l)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0.19±0.03)、(18.01±3.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在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吸人麻醉能够有效的降低S100-β蛋白以及NSE的释放,进而降低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研究组MMSE评分(23.75±3.65)分、MoCA评分(21.48±3.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11±3.01)、(18.78±2.65)分,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在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吸人麻醉能够有效的提高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了术后预后差的问题。七氟醚通过吸人的方式给药能够迅速的到达靶点的位置,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平稳的优势,能够控制麻醉的深度,而且术后患者的苏醒较快。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麻醉诱导期以及术后恢复期的时候,要注意患者出现的躁动反应,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药物干预。 综上所述,在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的麻醉中,应用匕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的脑损伤组织,有利于加快疾病的恢复。同时提高了MMSE、MoCA评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寿和,张国强,翁灿辉,等.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急性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76-278. [2]李恒杰,毛慧,南勇,等.氟醚通过调节Bax和Bak表达减轻心脏骤停大鼠脑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 28(5):579-583. [3]刘光建,魏琼,李清,等.七氟醚暴露致新生大鼠未成熟脑损伤的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5):498-503. [4]黄丽,胡宪文,张慕春,等.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4):413-416. [5]杨洋,钟远平,赵鹏程,等.新生大鼠七氟醚麻醉后海马α7nAChR、AChE和ChAT表达的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2019. 39(3):279-282. [6]于媛媛,陈怀龙,逄坤芳,等.丙泊酚和七氟醚对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5):471-473. [7]韩丁,谢思远,李航,等.七氟醚对室间隔缺损患儿脑血管CO2反应性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5):440-443. [8]刘艳秋,任益民,高鸿,等.高脂血症因素对患者吸入七氟醚麻醉时肺摄取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1):74-76. [9]陈一萌,王海云,王红柏,等.丙泊酚/七氟醚不同配伍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9):1087-1090. [10]魏海婷,任峰,刘琳琳,等.海马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七氟醚麻醉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12):1507-1511. [收稿日期:2020-01-07] 作者單位:528300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麻醉科 通讯作者:邢祖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