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动,提升阅读能力的强力工具
范文

    

    摘 要:“互动”现身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其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构建高效率的语文阅读课堂,也能够强化“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张力,促进学生思维得到长足发展。基于此,以“人教版九年级”为例,探究了“互动”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讀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阅读课堂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模式化、认知方式单一化以及“重”内容“轻”思维等,导致班级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更遑论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呢?这已经成为目前众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抓住关键词语,紧扣互动主题

    实践证明,“互动”可以现身于语文阅读课堂的各环节,但其于阅读课堂各个环节都拥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以“互动”进行导入时,要精准地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语(也是日常提到的“中心词语”),紧紧围绕“互动”主题,水到渠成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宽与发展。但“互动”导入要避免为了导入而导入的尴尬,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况进行巧妙设计,确保不脱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快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思维快速摆脱“散漫”,顺利实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标。《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于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现身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课堂导入环节,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刘姥姥”入座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捕捉到了众人的“笑”,进而引导学生抓住“笑”略读文本内容,并结合“看”视频与“读”文本,通过观察、思考对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揣摩。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对比了“文本”与“视频”,并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强化对小说语言的认知。概括来讲就是,“互动”导入时,要引导学生精准地把握文本的“中心词”,同时还要紧紧围绕“主题”进行交流、探讨,确保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明确思维导向,搭建互动桥梁

    “对话”作为落实、强化“互动”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阅读课堂在“对话”教学的风潮改变了“满堂灌”,却变为了“满堂问”或者“满堂戏”。对比来讲,无论是“满堂问”还是“满堂戏”都比“满堂灌”的课堂氛围要活跃,但却也并未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课堂上始终明确“本课堂”“本环节”的思维导向,进而为学生搭建一座“互动”的桥梁,确保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与“量”。人教版《故乡》教学,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互动清单,课堂上让学生结合清单进行讨论与分析,强化了学生对“闰土”与“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的认知,同时也使学生更明确“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的“变化”,深刻地“看”到故乡人生活的穷困潦倒。上述课堂上,笔者始终明确环节、课堂的思维导向,避免了“主题”偏离的尴尬。

    三、唤醒生活体验,强化互动情感

    某种程度上,文本都是以经验为基础产生的,可以笼统地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日常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触摸文本的“肉体”,从而感知文本的“灵魂”,领悟文本作者的“情感”。互动视角下的阅读教学活动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文本,水到渠成地“出”文本,最终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人教版《孔乙己》教学,笔者在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了孔乙己的“手”的描写,通过“互动”总结出关于“手”的动作:排——敲——伸——罩——摸——走,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临摹”,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深刻提理解孔乙己的形象,真切地体会、认知“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众所周知,切身体验能够化“生硬文字”为“深刻感受”的,所以日常的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跨越“文字”,走入“心”,最终达到强化互动情感的目的。

    四、创设课堂留白,拓展互动空间

    阅读课堂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文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如若掌握知识的方法、文本内容皆一成不变,那么阅读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因此,结合实况于“文本”与“知识”之间“留白”,能够给予学生充沛的思维空间,使学生通过思考、探索逐步完成课堂“互动”。《变色龙》文本教学,笔者于课堂上,抛出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后,并未再次开口说,而是通过音乐为学生流出了“空白”,让学生从语言、外貌、动作以及神态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体会文本的艺术特征,水到渠成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学生文本的认知与感悟。“留白”能够增加课堂的多样性,也能为学生创设出一片极有价值的思维空间,从而唤醒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综上所述,“互动”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能够轻松“走入”文本,深有所获地“走出”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共情。因此,日常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关键词语、明确思维导向,保障“互动”的有效性,进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与“文本”之间“留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终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课堂,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碧君,曾庆玉.中学互动教学的问题与改进:基于北京15所中学1500余名师生的问卷调查[J].中小学管理,2017(5):28-31.

    [2]李海军.师生互动的内容选择及目标达成[J].教学与管理,2016(4):24-26.

    [3]杜萍,张毅.强化课堂师生互动的依据与教学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3):64-69.

    作者简介:杨彦林,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思想品德教学,长期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编辑 杜元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