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生活情境中落实小学数学教学 |
范文 | 罗杨 摘要: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规律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认真观察与分析,而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引入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并有所感悟。本文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活情境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也探究了在生活情境中落实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272 根据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引入生活情境,能够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基本需求,促进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生活现象中归纳出数学学习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学会从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中找到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实践,现将实验情况整理为以下内容。 一、灵活使用教材,引入现实生活元素 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越贴切,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感到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不存在陌生感。因此,针对教材中的举例,教师可适当进行改编,引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贴合的生活化元素,以激起学生的解题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独立学习意识,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带到课堂上由师生一起解决。 例如,根据小数混合运算这部分教材中的举例,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学生购买文具用品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入超市买零食的场景。将小数混合运算融入生活场景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在阅读题目时不存在问题,而针对题目分析出其中的关键数据,并针对题目的要求进行数据的计算,还需要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究。又如,在认识方程时,教师同样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将课本中涉及的小强和小丽之间的年龄对比替换数据,将学生的父母年龄纳入题目当中,促进学生学会用未知数表示出二者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止如此,该道题目还可以适当渗透父母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與父母之间的年龄差异,学会更好的关心父母。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生活情境,如例题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练习生活化等。考虑到生活情境的真实性与可行性,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泼。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蕴藏着数学问题,在遇到教学难点或重点时适当的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有效将数学问题与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充实数学课堂教学。同样,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如果能借助真实的生活场景,还原学生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就能够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尽快投入数学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这部分的知识时,关于圆的认识,可引入学生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明确圆的概念,并能够了解圆的特点。结合教学需要,在圆的周长计算中,根据教材中选入的铁环、硬币等物,引导学生回想在圆的认识部分提到的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物品。在学生的主观回忆下,带动学生的思维,如学生能够想到圆形的桌面,则可以为圆形的桌面赋值,以具体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数据,加强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促进学生找到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和规律。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满足学生探寻新知的需求。另外,在设计练习题目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做好直径数据的测量,课上鼓励学生将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适当的编辑,如学生可以直接展示自己测量的直径数据,也可以展示自己计算得的圆周长的数据,让其他学生补充相关数据,丰富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形式,也体现出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价值,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 三、在生活中应用,领悟数学的价值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数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公式和数字。在数学课堂中呈现生活情境,促进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干劲,在创新意识的引领下,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只有在生活中应用了数学知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学生才能意识到数学学习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不再以单纯的练习题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强调在灵活应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包括针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数学问题的分析,以及具体的数据收集、统计、整理和探究过程。 比如,在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了解其功能,做好数据的统计,并最终计算其表面积。以长方体的冰箱为例,学生需要写出冰箱这个物体,并表明冰箱的功能对各个面的影响。因为冰箱功能需要制冷,需要密闭的空间,因此冰箱的表面积需要计算6个面。随后,再根据测量的数据做好计算,学生也可以根据计算的难度将数据约为易于计算的整数。学生想要观察和记录的物体不同,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与创造性,结合不同学生在课下统计的不同物体与计算表面积的要求,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理念,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情况反馈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回顾一遍自己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并促使学生在回顾中更加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对于表面积计算的要求。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出生活情境,有助于课堂充满创新,充满乐趣,借助生活化教学理念,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育资源。同时,结合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并锻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曾婷.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2):103. [2]黄云琼.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134. [3]高金龙.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