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生体育教学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训练方法探析 |
范文 | 刘长清 摘要:现阶段,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教材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之一,同时还作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评判标准。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下肢爆发力训练手段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立定跳远;爆发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4-264 立定跳远是当代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之一,其难度较小。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能够较快掌握该技术动作要领,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立定跳远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学生下肢的爆发力。 1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立定跳远作为初中生体育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体育运动项目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下肢爆发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身体协调性和下肢爆发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1.1预摆 预摆是立定跳远的起势动作,该动作会对后续起跳、腾空以及落地的技术动作产生影响。武金陵等人在研究立定跳远摆臂在起跳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中得出,通过合理的摆臂比不摆臂更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1]。由此可见,摆臂在立定跳远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预摆时,两脚平行,脚尖向前,两脚之间距离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 1.2起跳 起跳动作是立定跳远预摆之后衔接的第二个动作,起跳技术动作对立定跳远的成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起跳时,两臂由体前经體侧向后摆动,屈体下蹲,大腿有小腿之间的夹角约为110°[2],双脚脚跟提起,当两臂向后摆至最大幅度时,髋、膝、踝三关节依次向下方蹬伸。 1.3腾空 腾空是立定跳远的第三个环节,是在起跳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立定跳远的起点与落点之间的距离,是由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缓冲四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其中腾空在立定跳远成绩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起跳的环节上,在腾空中学生髋、膝、踝关节充分蹬伸,身体重心至最高点时,身体处于一条直线并开始下降,此时上体要积极主动做下压动作,两臂由上向下摆动的同时。 1.4落地缓冲 落地缓冲是立定跳远中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是保证立定跳远成绩的重要部分,落地时,在腾空的技术动作基础上,做收腹举腿动作时,小腿要积极向前伸,增加落地时的距离,同时两臂用力后摆,并屈膝缓冲落地,当脚后跟触及地面时要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维持身体的稳定性。 2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训练方法 (1)蹲起跳:主要用于训练踝关节周围的小肌肉群以及小腿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等肌肉力量。人体处于直立状态,双脚平行站位,脚尖向前,屈膝向下深蹬,身体重心降低,两手向后摆动。蹲起时,两腿迅速蹬伸,身体重心垂直向上,使髋、膝以及踝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由后经体侧向上摆起,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前脚掌接触地面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并屈膝下蹲,维持身体重心的稳定。 (2)纵跳摸高:主要用于训练踝关节的蹬伸能力和小腿肌肉的爆发力。两脚自然开立,膝关节微屈,身体成半蹲姿势,向上摸高时,两腿迅速做蹬伸动作,同时两臂向上举起,落地时前脚掌接触地面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并屈膝下蹲。学生在纵跳摸高练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使膝关节的退让性工作能力得到增强,可以提高纵跳摸高时下蹲的速度,增强下肢肌群的弹性能力,缩短立定跳远起跳的时间,从而使人体获得更大的初速度,增加学生下肢爆发力的能力,提高立定跳远的运动成绩。 (3)原地单脚跳:主要用于训练踝关节周围的肌肉以及足弓出的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等小肌肉群。一条腿屈膝上提,另一条腿以前脚掌蹬地并跳起,然后交换另一条腿支撑跳起,重复上一个动作。该动作相比其他训练动作而言,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踝关节的蹬伸能力。由于踝关节周围关节较多,肌肉群以深层次的小肌肉群为主,使踝关节的稳定性较差。通过练习原地单脚跳,可以增加踝关节的蹬伸能力和稳定性,这与立定跳远在起跳时脚蹬离地面和落地缓冲时在动作结构上具有一致性。 (4)跳深:主要用于发展学生下肢肌肉的快速力量和瞬间的爆发力。学生处于直立姿势,双脚左右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脚尖向前,身体重心处于两脚之间,微屈膝下蹲,两手自然后摆,后摆幅度尽可能大。起跳时,两腿迅速蹬伸,同时双臂快速有力经后向前上方摆起,身体重心处于最高点时,做收腹举腿动作,迅速跳上跳台,脚后跟处跳台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保持身体重心平稳。 (5)跳台阶:主要训练发展学生下肢肌肉的快速收缩力量和爆发力。学生利用台阶,以直立姿势开始,两脚与肩同宽,屈膝半蹲,两臂后摆,起跳时,两臂由后经体侧向前上方摆动,上下肢协调发力,同时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使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快速完成收腹举腿,小腿积极主动向前伸,使动作具有一定连贯性。 (6)直膝提踵:主要是训练小腿肌肉中的腓肠肌,是依靠腓肠肌的向心收缩来完成该动作。直膝提踵,两脚并拢,身体直立,两手放置体侧,前脚掌站立在台阶或者垫木上。提起脚跟时,学生应感受到小腿肌群的充分收缩之后,微停顿,脚踝放松再使身体缓缓下落到最低限度,使学生小腿肌肉充分拉伸。 (7)蛙跳:该训练手段主要发展学生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立定跳远的起跳技术以及上、下肢的协调能力。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向前,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屈膝下蹲,下蹲时两臂由前经体侧向后摆动,后摆幅度尽可能大。起跳时,双脚快速蹬离地面,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展,同时两臂向前上方摆起。当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人身体应成为一条直线。身体重心下降时,收腹举腿,落地时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 3结语 立定跳远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时,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来着重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完善学生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结构,从而使立定跳远运动成绩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武金陵,徐永楠.摆臂在立定跳远蹬伸起跳阶段中的生物力学分析[J].科技信息,2009(30):271+273 [2]蔡万圣.初中生立定跳远动作生物力学分析及教法研究[J].学周刊,2014(02):213-2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