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策略
范文

    许娜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269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古诗文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拓展知识材料,了解诗词创作背景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当作者处于不同的环境或者经历着不同的事情时,其心境会不同,所产生的情绪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创作时,所表达的内涵也会有所差异。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意境,教师为其拓展知识资料,并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对诗词进行感悟。

    例如,在学习到《观沧海》-课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做好准备活动,并搜集好相关材料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比如有关作者的生平、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前后经历等等。当学生了解到此诗是作者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就能带动自己的情绪体验去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诗词的意境。通过”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几句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和踌躇满志的心情以及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并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学生可以由此想象到,诗词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和胸怀。在对文章进行深层次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调动自身情绪,去感受诗人所传递出的意境。

    二、创设教学情境,认真品味诗词意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上营造一个特定的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多媒体设备所呈现的图片、音频和视频,非常的生动形象且容易吸引学生注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系统,进而点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在相关情境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词意境,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我们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境传情,达到"情境交融” 的境界。例如,在学习到《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同名歌曲《钱塘湖春行》或是其他轻快活泼的音乐,并同时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比如钱塘湖的春景为学生营造出-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境和图像情境中,对文字体验会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进而产生想象联想,能够更好地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雅致闲情使学生在学习诗词时,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来。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古诗词内容较为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而中学生思维发展尚不完善, 分析起来有些困难,进而导致对古诗词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要注重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古诗词内容用-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动画短片来表现,使抽象的古诗词内容转变成动态的动画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加强了教育内容的直观性,同时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古诗词知识。

    此外,还可以播放一些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音乐创设氛围,使学生 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对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理解作品的内涵都是非常有效果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对课件的视频、音乐精心挑选,避免使用不当,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内容,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优化教学模式,深入意象教学

    据实践经验,一般古诗词课堂会按“介绍诗人-解释题目-通读诗词-讲解字词句含义-串讲诗词意-总结主旨”这样的以教师串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使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但也会使得诗词教学“机械化”,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为使古诗词课成为真正能够带给学生审美享受的课程,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很重要。“由意象到意境,再由意境到诗情”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教学思路。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有人借物以达意,有人借景以抒情,而意象构成意境,意境又体现诗情,因此,古诗词教学要善于捕捉意象与意境的关系,重视意象与意境及诗情三者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在意象营造出的浑然境界中品读诗味,感受情感,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在品读过程中把握诗词主旨,又能在品读过程中拥有别样的审美体验。

    五、创设情境,构建“师生共同体”课堂

    一节生动的语文课,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再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可创设情境将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可分小组讨论,组员之间相互协作探讨问题,加强师生间的合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教师在教学《雁门太守行》时通过以下方法(选取教学片断)创设情境,构建师生共同体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现诗歌场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高,既对诗歌意象进行了分析,又对诗歌意境进行了感悟,既在情境中理解了诗意,又在情境中品悟了诗情。

    六、加强意象积累,强化知识吸收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重视对语言文化的积累,而据调查发现,在古诗词学习中,意象知识未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主动对意象知识进行整理积累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古诗词意象含义丰富,同一意象可能就蕴含着多种不同的含义,要想真正掌握各种意象内涵,提升鉴赏能力,就需要学生对所学意象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积累。

    课堂教授知识毕竟有限,对于意象知识的积累还需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以布置课后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查阅相关意象知识,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资料的查阅中不断积累意象知识,强化知识理解。

    结论:总之,在引导学生感悟诗词意境的過程中,教师要能够立足实际,把握教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小惠.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1):158-160.

    [2]赵维菊.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施与评价[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赵颖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6):41-42.

    [4]杨勇.轻叩诗词大门 遨游诗词海洋——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3):52-5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