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的研究 |
范文 | 滑艳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也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尝试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趣味漂流活动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220 引言:《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1-6年级合计不少于145万字。教科书的内容仅仅是必备读书量的六分之一,其他更多的阅读量需要在课外去补充。要实现这一目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一、征集主题趣味书籍,创新漂流站点形式 在书籍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征集趣味书籍。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分配给各班的图书,作为漂流图书活动中的基础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有很多汉字依然不认识,但是可以通过看图的方式明白文字表述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选配的书籍应以图配文的形式为主。另一方面,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趣味图书征集活动,由于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爱好书的兴趣点不同,爱好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能收集到不同类别的书籍。 在漂流站点的设计上,教师也应在传统的漂流站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传统的漂流站点的设计上往往是将书籍放置在书架、休闲凳、大树下等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由于小学生对发现书籍的过程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如果直接将书籍放在上述位置上未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尝试创新漂流站点的形式。可以是上课前将书籍放在某位学生的课桌上,当他到教室坐下的同时马上就会发现这木书,从而吸引他在上课前完成书籍翻阅;也可以将书籍放置在一个不起眼的甚至很难找到的地方,并尝试通过各种暗号、提示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找到这木书,这时学生就会更加珍惜这木书,从而更加认真的完成阅读工作;还可以将书籍放置在一个非常显眼却又不容易取下来的位置,如教室内的窗台、黑板上面等,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想办法在课下将其取下来,刺激他们完成书籍的阅读。 二、制订趣味阅读问题,提升图书阅读质量 当教师设计好对应的漂流站点的形式准备好书籍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漂流阅读活动。由于小学生自觉性较差,他们很难认真将一木书完全看完。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掌握的汉字并不是很多,导致他们很难完全理解书籍中所讲的内容。为此教师尝试制订趣味阅读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同时暗示这位学生再给下一位阅读这木书的学生留下一个问题,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对照问题阅读书籍,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 在设计趣味问题的过程中,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相比较而言,从故事情景中的某一细节出发设计问题远比直接询问学生故事概况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白雪公主》这一木童话书籍中,教师可以设计“白雪公主一共被后妈陷害了几次,每次都是怎么得救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确保学生可以从自己思考的任意角度回答问题,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在问题的设计上多融入一些问题。三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拓展性,让学生能够沿着故事的情节开展相关的想象活动,鼓励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和思考过程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四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思考或回答问题能让学生进一步丰富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下体验实际的生活并分享交流,如果自己是文中的主人公,我该怎么做,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三、记录精彩漂流过程,分享读书故事 图书漂流活动中,会出现许多好的做法和许多关于书的故事。一些学生在图书漂流中出现了结对漂流、小组漂流、同班住在一个小区的学生在小区内漂流等一些快速漂流的做法,增加图书的交流速度。一些学生在交流中是如何保护书、修复残缺的书、珍惜书、帮助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爱上书以及挤时间读书的感人故事。抓住这些精彩的瞬间,用摄像机记录他们的故事。通过图书漂流案例、精彩读书和爱书的故事征集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把这些精彩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录制出来,让更多的学生被他们的读书精神感染,用身边鲜活的事例去引领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图书漂流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赢得更多读书的好时光。用自己的行动读更多的好书,用自己的行动珍惜书、爱护书。 四、凝練读后感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通过漂流活动的促进,学生在读完一木书后,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感想,不少学生还产生了自己动笔写作的冲动。漂流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也拨动了学生思绪的琴弦,对于文学方面的书籍读后,就会自己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主人公所处的时代下性格特征有了自己的认识,再加上和一起读这木书的学生的交流,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全方位体味让自己有感有想,自然而然开启了写作。对于科普类的书籍读后,会被其中神奇的科学现象吸引,刨根问底寻找原因,一定要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和阅读弄清科学原理。弄清原理后就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演示、探究。完成这个认知环节的过程中会对试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就会把这个创新的过程记录下来,加以分享和交流,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成就感。 结语: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各种知识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点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更要让学生在课余期间开展趣味阅读活动,通过“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并逐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对应的技巧。应适当通过开展趣味图书漂流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提高学生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诚信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开展趣味图书漂流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创新学生获得书籍的形式,刺激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制订对应的趣味阅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思考对应的问题,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月华.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1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