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范文 | 肖晓勇 摘要: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学生从小学阶段到将来的生活都会应用到数学,数学学习对人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创造力对于人的生活工作非常重要,教育的时候也必须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初中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和问题思维培养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数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097 数学本身便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课程,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学习和思考的思路,更好的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创新思维主要包含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求异思维等等。教师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便必须了解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和原则,从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 一、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学生课上思维活跃程度与数学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对数学概念、原理进行思考和辨析,就能够经历完整的思维发展过程,并在思考过程中产生有关数学知识的更多想法和认知。如此看来,如何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促使其主动思考、主动辨析是数学课堂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 例如:讲解“勾股定理”部分知识时,教师在课上播放一段1~2分钟的历史故事短片,故事记录了“商高定理”的产生过程,以真实的人物对话及测量场景对勾股定理在历史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为保证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化,观看之前设问:短片中提到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代是如何应用的?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场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历史故事的观看中,并在结束后探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教学案例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的形式,不但生动、直观地引入“勾股定理”的概念,还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对数学文化进行传播。注意情境构建法的应用应搭配巧妙引导性问题,自主设问,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向其传递创新思考流程。 二、优化教学方案,构建创新思维 (一)加强思维训练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授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交换思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十分有限,对一道题目的解答经常很局限,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学习、交换做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特别容易发现共性问题,而且学生的口语表达比较接近,对问题的讲解也更细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小组讨论后就是小组展示,教师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采取差异式教学方法更能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讲授中知识点对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矩形的判定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求证方式,而哪种方式最简便、最节省时间就是小组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通过不同解答方式鼓励学生创新。而且在答这类题的过程中哪些是条件、哪些是结论也是极易混淆的知识点,还有菱形和正方形的一些共性和个性都需要区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 (二)训练独立思考 创新思维形成于一定思维活跃度的基础上,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也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可从教材中选取难度适中、具备探究价值的知识点供学生自主探究。同时,教师有必要改变自身职能,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逐渐将更多的问题交由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遇到难题时,避免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对问题解决办法、思想方向等进行指点。逐渐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附程度,学会自主思考、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三、加强数学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一)课上:小组实践 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集体氛围中,多个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交流,这种好奇心和想象力将得到进一步扩大,产生很多“奇思妙想”。在培养创新思维时,正好利用初中生思维特点及集体学习的优势,在一个既有浓厚探究、思考氛围,又可充分尊重学生主观思维意识的状态下,将创新思维上升为学生的一种创新能力,深化数学课堂教学价值。例如:选取趣味性强、难度略高于学生当前数学水平的知识作为小组学习主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知识探究。小组间进行比赛,最终给出结论最准确、方式最具新颖的小组获胜。小组探究学生需要占用的课上时间较长,无法频繁开展。因此教师要求通过合理的主题设计和小组学习流程的科学规划,确保每一次小组学习都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即通过单位课堂时间中创造价值的提升,来确保小组学习活动开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课下:独立探究 在课下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其主观能动性全面发挥,思维发展更加不受限制,给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课下自主学习少了集体学习氛围的熏陶和教师的监督,学习质量很难被控制,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虽然能敦促学生在课下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但这一方法对创新思维的刺激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建议教师对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创新。例如:要求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当天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数学习题,并在之后的数学课堂中随机抽取学生到黑板进行习题讲解。以提高学生课下学习的强制性,敦促其回顾数学知识,思考如何将全部知识点清晰、明了地总结为思维导图的形式,并对自己的习题讲解方案进行设计。以上教学方案适时开展,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延伸到课下。 结论 本文共给出三点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包括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创新兴趣;优化教学方案,构建创新思维;加强数学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相关人员可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适当参考本文给出的教学措施,构建科学、完善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提高创新能力。 參考文献: [1]袁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认识和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200-201. [2]范振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1):58. [3]宋爱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62. [4]周盼君.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9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