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
范文 | 谭国灿 摘要: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凸显学生主体,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借助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认识,精准把握高中课堂中的主客体,才能逐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讨论了鼓励学生展开积极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阐述了具体的教学收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主体;教学主客体;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6-174 摈弃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这些教育理念能够深入一线教师心中,但由于高中教育的要求并没有产生实质上的改变,所以教师在实施上还存在一些困难,考虑到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认清课堂中的主客体 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教师对教育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对学习任务也有正确的认识,在明确课堂中主客体的前提下,推动课程教育改革的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影响,而体现在课堂中,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改变,让课堂中的主客体变得更加明确。 例如,在学习《短歌行》时,学生对于作者曹操已经有所了解,在授课之初可组织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对于曹操的认识,如“叱咤风云”“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家”“政治家”等词语的出现,让学生对曹操的认识更加丰富,由于这篇课文涉及到曹操表达的渴望招贤纳才与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师可适当讲解曹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分析曹操的人物性格。经过课堂授课环节的预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序的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赏析,促进学生结合课上对于曹操的人物分析与诗歌内容,更加深入的探究诗歌要表达的情感与态度。 二、发挥引导作用,指引学生的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对各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到自身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结合凸显学生主体的必要性,教师的启发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所必需的条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能避免学生少走弯路。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开头与结尾都将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了对比,课文中间由记叙和议论的方式描述了故都的清秋景象,如何分析开头与结尾的对应方式,以及课文主体部分的写作手法?”问题展开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梳理整篇课文,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分析过程中,有的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分析议论部分的自然之秋与北国之秋,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探究的主要方向,指导学生从喻理的角度入手,为学生的探究指出大方向。有的学生在分析时提出疑问: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和秋天的景象、意境融合在一起,是为了凸显故都的秋天的景物吗?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象联系在一起的初衷,秋味、秋色与秋的姿态,都笼罩着作者的情感,细腻而深刻的感情通过忧郁而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作者的感情寄托于景物的描写,二者相辅相成。 三、采取探究式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或优化,都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渠道,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由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究的一种方式,其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状态随时调整,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主动学习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例如,《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虽是戏剧的表现形式,但其中的生活气息与抒情色彩都需要学生把握,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在诵读中体味人物的心理,了解剧作中的情味。教师为学生自主诵读设计教学问题,如“窦娥是一个遇事能忍则忍的弱女子,你认为在被逼上绝路,面临死亡时,她会有怎样的表现?在行刑前,见到唯一的亲人,她的感情会怎样变化?”等,让学生有目的的诵读,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当前的教学趋势,也是发挥学生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为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基础技能,更好的应对高考,教师有意识地转变教学观念,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积极地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在探讨和研究中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贲春秀.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基于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70. [2]王鸣峰. 高中语文学习检测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5):117-1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