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物理优化实验教学效益的教学指导方法 |
范文 | 李学山 摘要: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教学内容,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研究方式,引导学生及时参与实验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更易于促使学生积累有效的物理学习经验,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思维、物理观念,引导学生自觉传承科学精神。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且要全面突出实验活动的工具性、人文性教育作用。本文将从创新实验教学形式、组织形成性实验评价活动两个主方向来分析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逐步优化实验教学效益。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益优化;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6-203 高中物理教育与高考是无法分离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要完全根据高考的应试项目来组织物理教学活动,但是却鲜少有教师能够理性看待考试的“导学”与诊断作用,反而高考看成是组织物理教学的“指挥棒”,出现了应试教学问题。众所周知,高考物理是纸笔考试形式,所以教师也一直将理论知识教学看成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实验教学指导,也导致学生难以及时形成实验操作能力。但是,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与普及,高考物理也增加了开放的、探究的实验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且,在新课改下,实验教学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组织实验教学活动,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创新实验教学形式 实验教学形式是指师生双方在实验活动中所展开的合作交往方式以及实验活动的操作程序,比较常见的是演示实验,即教师会单向演示物理实验,学生只需坐在座位上认真观看即可。但是,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验基础知识,却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且演示效果也不甚理想。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则要及时创新实验教学形式。 1.利用视频资源创新演示实现形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组织演示实验的基本目的便是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去推导具体的物理结论,使用物理知识来证明实验操作的科学性、验证实验现象。这就需要保证学生的视觉观察角度是开放的、多元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也是鲜明的、多元的。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则可主动利用视频来创新演示实验的播放形式,以便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使其切实实现自主思考。 就如在“曲线运动”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运动轨迹,使其能够切实实现自主思考,笔者就在课前备课时拍摄了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比如泼洒液体水、学生在操场上投篮等真实场景,还演示了平抛物体的动作过程,錄制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运动轨迹,利用这些生活现象整理了视频资料,据此作为演示实验的基本内容。同时,笔者还主动学习了剪映技术,通过这些生活现象抽象出曲线运动的运动轨迹,以便让学生正确认识曲线运动的运动特征。然后,在实验课上,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这一视频内容,由此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客观条件、运动轨迹,初步丰富了学生的实验观察结论。然后,笔者就直接引导学生探究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运动条件、曲线运动的运动轨迹与变化特征,希望可以及时优化学生的物理认知状态。 2.通过小组探究组织分组实验 要想切实提升高中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就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分组实验活动,写促使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安装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数据、推导实验原理,通过分工合作、集体讨论共同突破实验探究任务。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则要积极组建实验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组织分组实验,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就如在“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课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笔者就将本班学生平均分到了5人小组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打点计时器的结构。为此,笔者还播放了一则关于打点计时器操作方法的演示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操作打点计时器,希望学生能够切实实现自主学习。接着,各小组则要认真设计“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操作方案,观察教材插图,积极安装实验设备,积极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根据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所展现的数据分析物体运动时的速度,切实整理实验数据,以便及时内化本课知识。如此,则可促使学生真正积累有效的实验探究经验,可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组织形成性实验评价活动 教学评价本身就应伴随着教学活动展开,实验教学同样也需伴随着一定的形成性教学评价,以便综合诊断出实验教学问题,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其及时归纳实验学习经验。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则要实时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变化情况,并为此重设教学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积极自评、互评,使其能够切实积累有效的实验操作经验,通过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自觉优化实验操作方案,使其实现长远发展。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教学中,待各小组通过组内讨论完成了实验探究任务之后,笔者就引导各小组展现了实验探究成果,使用口头语言与肢体动作演示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由此整理形成性评价资料。接着,笔者就组织了评价活动,根据小组演示成果客观赏识了各小组的成功探究结论,肯定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然后再及时指出了各小组的现有不足,比如数据记录不精确、物理表达不流畅、实验结论不完善等等,引导学生总结了分组实验经验。接着,笔者就引导各小组自主评价,使其认真反思本小组是否存在某位成员消极应付或者是专横独断的不良学习行为,亦或者是小组内部的分工是否明确合理,等等。据此,本班学生就可及时总结实验探究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更易于促使学生自主调整组内合作学习方法,稳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组织实验教学活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物理学科意识、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的发育情况,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传承科学研究品质,是综合发展学生心智的重要步骤。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及时组织丰富的实验教学活动,突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不同教育功能,伴随着丰富的形成性教学评价结论,以便让学生切实实现自主学习、长足发展,为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周建刚.形成性评价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16(11):255-256. [2]李昀.高中物理实验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培养[J].科技风,2018(1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