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
范文 | 黄贵生 史旭波 黄奕彬 【摘要】 目的 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 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统计斑块数量, 评价斑块性质,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 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效果。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结果 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 共发现398个斑块, 其中左旋支血管斑块数量最多为152个, 占比为38.19%。所有斑块中以纤维斑块为主, 共163个, 占比为40.95%。所有患者中共565支冠状动脉分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共有860节段血管,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1.80%(235/256)、特异度为92.05%(556/604)以及准确性为91.98%(791/860)。结论 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地判断出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以及狭窄程度, 体现出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 适应于冠心病患者诊断中。 【关键词】 冠心病;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2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疾病特征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肌缺血缺氧, 心悸、胸闷、心绞痛是其典型症状[1]。临床发现, 早期冠心病经及时、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因此, 早期诊断对冠心病患者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2]。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 但该检查方式是一种有创检查, 费用较高, 具有一定的风险, 不适合作为常规检查[3]。现阶段, CT检查技术日趋成熟, 它具有适应证广、低价格、无创伤、操作简单等特点, 在各种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为此, 本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观察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知晓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及相关事项;②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③来院前均出现心悸、胸闷、心绞痛等冠心病典型症状。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脏器病变、恶性肿瘤、感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②对碘过敏的患者;③既往接受过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④心率无法控制到<70次/min的患者。所有患者中男127例, 女73例;年龄39~78岁, 平均年龄(55.17±7.62)岁;吸烟时间20~55年, 平均吸烟时间(36.82±6.07)年;既往病史:存在糖尿病76例、高血脂51例、高血压73例。 1. 2 方法 20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取仰卧位, 选择飞利浦 Ingenuity微64排128层平板CT对患者进行扫描;从患者胸廓入口开始扫描, 扫至心脏隔面下5 cm处。参数值:管电压保持在100 KV, 管电流保持在700 mA, 层厚度保持在0.9 mm, 层间距保持在0.45 mm, 螺距在0.18~0.24范围内, 转速为0.35 s/周。扫描结束后, 将350 mg/ml的碘造影剂注射入肘正中静脉, 注射速率为5 ml/s, 注射总剂量为80~90 ml, 随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扫描成像后进行三维重建。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仰卧位, 使用飞利浦AIIura Xper FD20数字血管剪影造影机对患者进行检查;行局部麻醉,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取股动脉或桡动脉为入路并置入导管, 将造影剂注射入左、右冠状动脉, 随后进行造影检查。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根据CT值对各类型血管进行分类, 统计斑块数量, 评价斑块性质。分类标准:CT值<50 Hu为软斑块, CT值>130 Hu为钙化斑块, CT值为50~130 Hu为纤维斑块, 含有两种及以上斑块成分为混合性斑块。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 诊断标准: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为轻度狭窄,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75%为中度狭窄,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5%为重度狭窄。③以冠狀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 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类型血管斑块数量与斑块性质分析 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共发现398个斑块, 其中左旋支血管斑块数量最多, 为152个, 占比为38.19%。所有斑块中以纤维斑块为主, 共163个, 占比为40.95%。见表1。 2. 2 两种检查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比较 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共发现565支冠状动脉分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结果分析 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共显示860节段血管。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1.80%(235/256)、特异度为92.05%(556/604)以及准确性为91.98%(791/860)。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是因冠状动脉硬化病变而引起, 其危险因素有年龄、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及糖尿病等。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心脏功能的严重损害, 急性发作期时还会引发心脏破裂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甚至猝死, 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冠心病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早期诊断结果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大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冠心病诊断中的金标准, 能够为冠心病的诊治与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因该检查方式需要对患者进行穿刺, 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 并且对操作者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 检查费用也比较高, 目前并不属于常规检查手段[5]。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就很好地解决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存在的缺点, 它不仅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 同时还有扫描时间短、覆盖范围广泛、适应证广等优点, 患者易于接受[6]。随着CT检查技术的发展,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血管疾病检查及诊断中有了质的飞跃, 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率以及预后评估准确率。本文研究结果中, 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共发现398个斑块, 其中左旋支血管斑块数量最多, 为152个, 占比为38.19%。所有斑块中以纤维斑块为主, 共163个, 占比为40.95%。分析原因, 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地测量出斑块的密度, 利于医师进一步分析其成分与性质, 进而为临床提供鉴别斑块类型的依据[7]。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共发现565支冠状动脉分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对斑块狭窄程度的判断主要以冠状动脉造影为主, 两种检查方式对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较相近, 说明CT冠状动脉成像在这一方面也有着很好的效果。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可产生较高的容积效应, 从而清晰地显示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共显示860节段血管。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1.80%(235/256)、特异度为92.05%(556/604)以及准确性为91.98%(791/860)。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管壁与管腔情况, 不但可以发现冠状动脉的狭窄、钙化, 而且还可以评估出冠状动脉的走行异常情况, 该检查方式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筛查的有效方式[8]。 综上所述, 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地判断出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以及狭窄程度, 体现出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 适用于冠心病患者诊断中。 参考文献 [1] 潘存雪, 索伦格, 党军, 等. 不同扫描触发阈值设定对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影响.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 52(2):96-102. [2] 王中娟, 倪建明, 吴文娟, 等. 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互补价值.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7, 37(12):789-790. [3] 徐贞俊, 潘俊, 周庆, 等.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10):837-842. [4] 莫绪凯, 林铭霞, 梁建業, 等. CT冠状动脉成像与心肌灌注评估冠心病的Meta分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 38(6):1020-1024. [5] 秦燕, 陈晓荣, 尚建敏, 等. 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在冠心病缺血心肌中的应用价值.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37(6):2790-2794. [6] 窦冠华, 杨俊杰, 单冬凯, 等.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分析在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中的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 52(9):660-667. [7] 姚易明, 叶靖, 高慧, 等.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斑块主要成分定量分析对斑块类型的鉴别价值. 放射学实践, 2019, 34(7):767-773. [8] 陈晓亮, 陈馨亮, 张素琴, 等. 多层螺旋CT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筛查的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9):963-965. [收稿日期:2020-02-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