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
范文 | 赵广秀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限制,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基于此,教师必须要重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001 引言 高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的地位毋庸置疑,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还影响着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提升。因此, 为了确保高中阶段学生的化学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 教师需要依据核心素养背景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既要满足高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又要符合当代素质教育要求, 最终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受重视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等。但是教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组织开展课堂教学。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出现了背离的现象。但是在这种陈旧、滞后的教学模式下,致使课程呈现出显著的低效化,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忽视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 基于化学学科特点,教师必须要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比重,并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更新。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努力打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沉闷的课堂氛围,应结合教学内容,营造一个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课堂教学为例,可利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的途径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来说,教师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包括:对金属矿物、海水资源拥有哪些新型的开发形式?如何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使得枯燥的化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自由,进而促使学生在氛围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探究学习中,最终实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二)强化学生化学思维意识培养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综类学科, 其本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学习内容非常广泛, 在开展具体学习过程中其内容又是比较枯燥而复杂的, 尤其是有机化学的内容, 其相互作用变化更加的繁杂, 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复杂的反应变化混淆成一团, 从而对化学学习缺乏信心, 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建立正确化学学习思维, 不懂得如何去开展化学学习。作为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中, 首要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思维意识的培养, 从理性的角度正确的认识高中化学学习, 既要认识到化学的复杂性, 又要把握住化学的规律性, 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思维方式。 例如:开展《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教学中, 很多学生对于物质是进行氧化反应还是进行还原反应搞不清楚, 主要是对于这个章节内容的概念规律把握不清, 没有建立正确化学分析思维, 从化学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就需要记住氧化剂的氧化作用, 还原剂的还原作用,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 若加入氧化剂, 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 若加入还原剂, 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三)注重化学实验操作 以实验为基础是高中化学学科的又一重要特征,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助力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科学思维、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在一定化学理论的基础上完成化学实验操作并记录化学实验结果,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在操作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理论操作的内容进行实验,也要在实验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积极做好化学实验的创新工作,培养学生化学创新思维。 以《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实验》为例,苯酚的实验主要是探究其化学性质,主要的实验内容有两个:①苯酚溶液与FeCl3的化学反应,主要实验现象是溶液变成紫色;②与浓溴水进行反应,主要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震荡消失。实验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做好进一步的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如与浓溴水反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是否有所不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到“苯酚溶液越稀,白色沉淀的现象越明显”,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到不同的溶液密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探究其原因。 结论:高中化学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 其教学模式较以往有了本质性的改变,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存在, 致使很多一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 对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落实上还不够全面, 还是追求分数至上,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够, 为了培养全面的化学人才, 教师在今后开展高中化学教学中, 积极采取教学优化策略, 扎实做好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雪松、袁华.高中化学教學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教育现代化, 2018, 5 (20) :131-132. [2]钱华.初探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 (7) :17-19. [3]曾晓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9) :265-2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