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改革的探讨 |
范文 | 张健 摘要:现在我国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随之计算机也在社会各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已经逐渐变为了职高院校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经调查结果可以显示现在大部分职高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教师的教育模式也无法与时代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所以下文将对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高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066 计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再加上现在我国的信息技术已逐渐保持在了高速发展状态,所以越来越多的职高院校开始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的建设。而如果计算机教师想要使该课程的存在意义得到完全的发挥,那么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并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创新,以此来保证自身的教学效果。但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现在大部分职高院校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落后,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样一来教师很难顺利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同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 1 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 教学内容落后且较为传统 现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向着越来越深入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大部分职高院校的领导以及教师都逐渐感受到了改革工作为教育事业带来的实用性。所以如果职高院校计算机教师想要提升自身教学效果,那么必须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相应的延伸以及改进。但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现在大部分职高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相对来说都比较落后,同时学校所使用的教材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师自身的教学重点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实践操作等方面并没有过多的重视。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职高院校仍在使用现在社会已经淘汰的知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很难学到与时俱进的知识,同时也很难对以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使用。 1.2 学生层次水平差异较大 对于职高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在进入职高以前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同时所处的学习环境也存在差异,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等相对来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再加上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会对学生自身的性格造成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在性格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都会有差异存在。由于这些差异存在,计算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很难达到教学进度统一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实现,同时实际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價的过程中,都会把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当作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并不会进行严格的考核。而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根本无法得知学生真实的计算机水平,这样一来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相对来说也会比较片面,最终其整体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2 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策略 2.1 选择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快,如果职高院校所选择的计算机教材无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那么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也只是社会已经淘汰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毕业步入社会以后也不会发挥多大的作用,同时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也没有任何意义。但现在大部分与计算机课程相关的课外读物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学生长期只接触一种计算机教材会觉得计算机这门课程是枯燥乏味的,严重情况下学生还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感。所以职高院校在对教学资料进行选择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选择新颖性较强且适合学生的学习教材。除此之外,职高院校还要注重教材中所涉及的实践知识,选择实践操作性较高的学习教材。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比较简单的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同时期实践能力还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最后教师在对其他延伸性教材进行选择的时候,也要围绕学校所选择的教材完成延伸教材的选择,这样一来整体的课程内容并不会得到过多的改变,同时学生在面对延伸教材时,其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最终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会得到保障。 2.2 适当举例,提升学生能力 对于职高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在刚接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时候,教师对于实例的引入是比较重要的。即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要注意把一些比较简单的实例进行引进,以便学生可以更为容易的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例进行引进以后,学生对于学习重点可以有个更为清楚的了解,同时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也可以得到保障。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对学生距离,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分析完毕以后,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课程进行科学的安排。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以便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有所提升。 2.3 侧重实践操作评价 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长期以来职高院校的计算机教师都是把自身的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于实践操作方面并没有过多重视。但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其属于一种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向学生布置实操性作业,比如制作简单网页或用excel制作相关表格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同时从学生上传的作业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开展实践活动考核,把其当作评价标准之一,只有这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存在意义才会得到完全发挥,同时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才会得以提升。 结束语 总之,现在职高院校一定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及时更新,尽可能的使其保持在与时俱进的状态。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做好知识点的延伸,并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有所提升,同时其实践能力也会得到保障。而职高院校也可以向社会输送更多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冬梅.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J].教育界,2013(36):12. [2]别凤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45. [3]潘海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2(2):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