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
范文 | 杨婧 摘要:阅读是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下面我将从推荐适合学生的书、掌握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等方面出发,浅谈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4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这几方面指导学生读书。 一、推荐适合学生的书。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繁星闪烁的夜空。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如交到一位良师益友,所以老师应该推荐学生阅读适合学生年龄及身心健康的书。推荐的书目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可以推荐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或者同一类型的作品,若能就此形成群文阅读则更好。比如:在学习了现代诗歌之后,推荐学生读一读冰心的《繁星》,诗歌短小,学生读起来没有负担。学习了《芦花鞋》,就推荐学生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的原著,因为课文就是《青铜葵花》的节选。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内容,讲到精彩的部分就戛然而止,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是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我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要读透读懂,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和略读要相辅相成。 ⑴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⑵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⑶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在精读的时候,还可以指導一些答题的方法。比如:比喻、拟人的修辞几乎每篇文章中都有,我会在分析几个典型的例子之后,给学生总结这类题型的答题模式。用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这既能感受到用语之妙,又学到实用的答题技巧。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如果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 (1)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比如,百日阅读的积累基本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对于长篇文章适用这种方法。比如《小英雄雨来》《芦花鞋》两篇课文都是长篇文章的节选。学生提纲式的摘录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寒暑假推荐阅读的课外书,我都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2)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等符号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这与四年级学的提问策略是一致的,现在学生在读了一篇课文的题目后,就会问很多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能质疑说明他们在思考。读思结合,就是我们所倡导的读书方法。 (3)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在学习一篇文章的重要段落时,老师可以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在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会关注到哪些内容?为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学生在读了第一自然段后,就注意到了“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这句话,有学生批注:这是环境描写,为后面撞船作铺垫。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在《小英雄雨来》这课中学到的。在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我就让学生将重要笔记都批注到课本上。由此来看,教学生批注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方法的过程。学生批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与文本交流的过程。 ⑷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可以做成书签,也可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⑸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仿写等形式。诗歌、文言文比较短小,适合扩写。学生若能由原文出发,再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诗歌的画面感描述出来,或将文言文的故事讲述出来,这就是再创作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后,我就让学生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的画面描写下来。在学习了现代诗歌后,老师让学生仿写诗歌,就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老师们开玩笑说,自己的水平怕是都不及学生了。在课堂上将优秀的仿写作品给学生分享之后,又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我就发现当学生的创作热情被激发出来后,真的会给我们很多惊喜。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可以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参考文献 [1]吴建善.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课外语文,2018,000(002):143. [2]黄平香.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J].语文课内外,2018,000(035):13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