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及探索
范文

    黎爱玉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转变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努力给学生创设丰富的、生动欢快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最佳境界,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经验对情境中的新知识进行自主地建构和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逐步获取相应的知识点,充分地锻炼他们自主分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02

    由于大部分教师依旧受考试制度的严重影响,盲目追求学生取得更高的数学成绩,采取着独断、专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过于突出自身的“讲”,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内心感受,阻碍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以生活化导入为前提,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知识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连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着畏惧感,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一特点从实际生活中来寻找可利用的素材或资源,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进行呈现,以此来降低他们对新授知识的陌生程度,同时还有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化的导入为前提,將抽象的、陌生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熟悉,使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其展开自主地建构,充分地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设计了如下生活化的导入。师: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冷呀?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这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就会立刻回答出来:零下5度到9度,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零下5度到9度的写法,即﹣5~9℃,让学生感知到“负数”在现实中的存在。然后适当地列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如“海洋的深度为7862米,可以说成它的海拔是﹣7862米。”逐步增强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同时激发他们内心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以启发性问题为导向,锻炼自主分析的能力

    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只有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定的训练作用,教师要依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具体的问题,要让问题富有启发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问题展开分析与思考,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答案,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化。因此,教师要以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正确引导作用,通过层层引导帮助学生获取最终的答案,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就设计了如下启发性的问题:大田村今年原计划种小麦16公项,实际种了20公项小麦,实际种的小麦比原计划多出百分之几?通过学生的计算,逐渐得出了相应的结果:实际比原计划多25%”。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立刻设问:那如果我这样问呢,原计划种的小麦比实际少了百分之几?有的学生没有思考就直接说出少了25%,但这并非正确的结果。通过再次检验学生受到了启发,原来“计划的25%”和“实际的25%”是不同的。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

    三、以合作式学习为载体,提高自主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将以往独断、权威、专制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使学生通过与其他同伴的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以合作式的学习为载体,鼓励学生与同伴展开交流、合作,共同解决相同的某一个问题,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就设计了如下合作式的学习活动。在课前准备好需要的沙子、水以及若干个圆柱和圆锥两种容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比如某个小组采用倒沙子的方式,一个成员负责往圆柱容器里倒,另一个成员负责往圆锥里倒,其他成员则进行观察,记录倒沙子的次数,最后共同分析二者之间的体积关系。在合作互动的氛围中,学生既可以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也可以学到相应的知识,逐步提高了他们自主合作的能力。

    四、以直观的情境为依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单纯口授的形式,时间长了难免会磨灭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直观的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好奇,将以往枯燥、沉闷的教学变得“活”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课不再是无味的,从而主动地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建构,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以直观的情境为依托,给学生的视觉带去较大的冲击,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印象,对情境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吸收、理解和内化,进一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就设计了如下直观的情境,向学生播放了提前做好的动画:有三个小人儿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但是他们的车轮却大不相同,车轮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骑车的过程中甲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轻松地蹬着脚蹬子,非常愉悦,而乙和丙两个人的脑门上却大汗淋漓,在马路上艰难地前进,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而且一路颠簸、一路颤抖,这样的画面让学生感到好笑之余,还进行了深度思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原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圆,圆形的轮胎更容易向前行驶,如果是三角形或方形,在角碰到地面时就会产生巨大的颠簸感。在直观的情境中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数学经验和基础,通过“以生活化导入为前提”、“以启发性问题为导向”、“以合作式学习为载体”和“以直观的情境为依托”来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充分地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淑梅.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吉林省汪清复兴镇中心小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128-130.

    [2]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146-14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8: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