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范文 | 时利芳 摘要:小学阶段是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刚从家庭走入社会,依然保留着家庭中一些不良行为,如果教师未能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将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行为习惯;培养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250 小学是学生脱离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集体,他们在刚融入集体的时候会保持着自己从家庭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习惯,有的习惯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调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意识 在进入小学之前,学生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當他们进入到小学阶段,面临较多学习内容的时候,就会产生逃避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一定的学习意识,能够在课堂上仔细进行听讲,并按照教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对知识进行预习,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小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会先告诉学生,在课堂上,我们要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举手进行回答。看到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进行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在课下,很多学生都会先玩再进行作业,我会告诉学生,我们应养成回到家先写作业的习惯,写完作业再进行其他的活动。如果有余力,可以对明天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为第二天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学习意识,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自理习惯,形成独立人格 很多小学生在刚开始都难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让家长来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各类事物,而很少独立地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事务进行处理。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进入社会,应该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务,成为更加独立的个体,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学生的仪容进行检查,看看学生衣物是否整洁,指甲是否干净,书包是否整齐。同时,我还会向学生询问,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学生告诉我,她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学会了整理自己的物品,不仅能够按照第二天的课程表整理书包,还能够将自己第二天的衣物摆放整齐。在父母的指导下,她还学会了如何清洗小衣物,还能够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父母经常夸奖她是一个好孩子。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表扬,也希望其他学生都能够向她学习,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成为更加独立的少年儿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都认识到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进,不再过分依赖父母,使学生拥有了更加独立的人格。 三、养成礼貌习惯,具备社交礼仪 学生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对于社会交往礼仪缺乏一定的认识,并且在一些公众场合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表达,采用什么样的处事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礼仪上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例如,在学校中,当教师遇到学生的时候,可以用微笑的态度向学生打招呼,当学生遇到他人的时候,也会模仿教师的方式来友善地与他人进行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采用礼貌用语,经常使用“请回答”“请坐”“谢谢你”等词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会主动应用文明用语。教师还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尊老爱幼,当我们看到老人和幼儿的时候,要主动对其进行关怀和帮助;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我们要团结友爱,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互相帮助,实现共同成长;在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要讲礼貌,要孝顺父母、尊重父母和其他长辈。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我也会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能够从我身上吸收到优秀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熏陶下,学生将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社会主义好少年。 四、实现家校共育,共同协助发展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对学校的支持。学校应与家庭进行良好的联络,形成共同的意识,共同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上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良好行为实现从家庭到学校的贯穿,能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更好地协助,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关爱下实现健康成长。 例如,班主任会建立家庭联络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在家表现进行了解,并对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对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在课余时间,班主任也可以走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对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进行观察,并且与家长围绕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深入的沟通。如果家长存在着问题,可以与班主任进行咨询,班主任会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认识,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当家长对学校中的行为习惯教育存在着一些建议,可以直接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柱,如果学校能够与家庭形成合力,就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加全面的助力,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一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更好的发展。 总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由此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小学生正处在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思想单纯,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从小处着眼,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应抓住小学阶段这个黄金时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上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生活上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加独立、自主的人格,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让“健康习惯”大于“体育教育”——从健康习惯谈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J].田径,2018(12):38. [2]朱书敬.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J].汉字文化,2018(22):142-1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