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
范文 | 陈孝辉 摘要:新课标高中学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实施建议中还对诵读的评价提出了要求,“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诵读是当前古诗词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能够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对当前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的忧思,找到适合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案例教学的呈现来说明诵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困境;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64 引言 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诵读,可以让读者真正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文字美。因此,许多教师都提倡在古诗词教学中,以诵读教学为基础,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主旨和内涵。但是,受相关因素影响,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传授诵读技巧,让学生通过诵读思考 诵读不是无目的的朗读,与阅读相比,古诗词诵读更加关注学生能否通过诵读,掌握诗歌格律知识和诵读技巧。不同的诗词在诵读方而侧重点不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诵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诵读教学中,要重视诵读技巧和知识的教学,要将诵读技巧教学渗透诵读活动,借助古诗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教育、情感和品德熏陶,使学生通过诵读掌握格律知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如在学习《马嵬(其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韵律节奏,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如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许多文人称颂的对象,白居易就在《长恨歌》中,讴歌了两人的爱情。但是,为何李商隐的诗带有讽刺意味呢?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注意韵脚,总结古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平仄、对仗、押韵等,并让学生配合音乐诵读,把握好诵读的节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和意境。课堂结束前,教师可随机检查两名学生的诵读成果,看他们在音乐节奏、诵读节奏处理上能否做到完美,诵讀语气是否与音乐曲调搭配,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专题诵读法 所谓专题,就是同一个类型的古诗词的集合。可以是作者专题,比如李白诗歌专题;可以是题材专题,比如都是送别诗;可以是情感专题,比如都是思念家乡的诗,等等,有些类似于群文阅读,主要是将古诗词诵读教学化零为整。专题教学要求“首先要对教材中的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宏观把控,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三要有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情感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的设计问题,通过合作与探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去对内容进行解读、对意境进行体会以及对诗句进行赏析,然后根据前面我们所讲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和手势体态的教学技巧,设计教师诵读示范,学生集体诵读,指名诵读等多种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李白诗歌中的情感和不同时期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对大诗人李白有更深入的认识。这种专题诵读教学方式,比起单篇古诗词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更加广度的去学习同一类型或同一作者的有关古诗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当然,进行专题教学,需要教师对所教知识有宏观的把握,需要教师有深广的知识面,更需要教师找到一个好的、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切入点,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三、抓住重要部分,仔细揣摩实现有效诵读 营造意境是诗词感动人心、渲染情感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就是人们所说的:先乎情,深乎义,才能感人心。在古诗词创作中,许多诗人为了寄托情感、渲染氛围、凸显主题,都会从景入手、寓情于景,借助具有暗示性、提示性的情景,表达诗歌的核心。在诗词鉴赏和学习中,读者要想感受隐藏在诗词文字背后的东西,必须要在特定的意境中诵读和想象,还要抓住重难点仔细揣摩,直至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意境为诗词教学的突破口,抓住重要部分有效教学。如在柳永《雨霖铃》的诵读教学中,当学生熟悉词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词的情境:鸟声水声中,音乐哀愁,似乎有人正处于烦恼之中。长亭外,不远处,果然有一位断肠人……这样借助多媒体画而、音乐和人声呈现作品的内容,可以使诵读教学更具感染力,让学生快速进入诵读作品的氛围,对词的基调、情感、词中的实景和虚景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抓住诗词中出现的经典意象如蝉、亭、雨、杨柳岸、晓风残月,讲述意象象背后对应的内容和主题,让学生切实感受词人的悲痛。 四、主题搜集法 所谓主题搜集,就是教师在前一天给出一个关键词,让学生搜集有关的古诗词,结合课内课外知识,然后课上大家分享交流,共同找出诵读的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方式与专题诵读有一些区别,主要强调的是让学生去搜集、让学生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这种方法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教师主要起领导和组织的作用。通过课内课外知识的整合,促使他们去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此外,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引导的得当也能增加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让他们对诵读古诗词经典更加关注和了解,深刻感受中国古典文化带来的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结语 古诗词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传承的重任在于每一个中国人。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该珍惜学习时光,珍视所负文化传承之重任。诵读作为学习和传播古诗词的重要方法,应当也必然被重视。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走进诗词艺术境地,汲取文化素养的一条捷径。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对诵读教学给予重视,并从多方而入手,有目的地开展古诗词朗诵教学,以提高诵读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清,王玉凤.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探析——以苏轼《定风波》为例[J].文化学刊,2019(04):166-169. [2]兰军.“少教多学”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66-67. [3]李子孝.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刍议[J].甘肃教育,2014(05):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