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
范文

    杨顺先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水平,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解题能力,满足其日常生活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课堂中进行合作与探究。这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關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079

    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合作学习逐步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互相合作,还要学生们相互竞争。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得到提升。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这将有助于学生间的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

    一、情境引入,催生合作学习欲望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多学生的心中,数学成了抽象、深奥的代名词,还有学生谈数学色变,就更别提合作学习数学了。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已成为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创设情境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加入合作学习中去,还能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无趣的,而是鲜活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一开始,教师拿出一面圆形的镜子,立刻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教师微笑着问:镜子的周长该怎么测量呢?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圆形物品、细绳、直尺等,动手测量。学生很快投入到动手实践中,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细绳绕偏了;一会儿,直尺掉了;一会儿,剪去的细绳无法再次利用了。怎么办呢?学生想到了与他人合作,明确分工,合作完成对圆形物品周长的测量。然后,他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测量出了镜子的周长,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在这节课中,教师对待新知,没有采用直白的讲解方法,而是引入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这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任务驱动,促进合作学习展开

    当前,很多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氛围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学习毫无目的性和方向感。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低效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所学新知,为学生设计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与其他环节建立有机联系,更好地融入合作学习。当然,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认识多位数”之前,教师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了一个数字。在教学新知时,教师对学生说:“如果给你5个数字,你能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吗?能组成一个最小的数吗?”学生都回答说“能”。随即,教师补充道:“只能运用老师卡片上准备的数字哟。”那怎么办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可以5人合作。于是,他们主动结组,通过观察手中的5个数字,很快组出了合适的数。如有5个学生出示的数字为9、2、8、3、6,他们根据所学多位数的知识,很快组出了最大的数——98632,并大声地读了出来——九万八千六百三十二。然后,他们又交换了卡片的位置,组出了最小的数——23689。学生想到,要组成的数最大,就要把最大的数放在最高的数位上;组成的数最小,就是要把最小的数放在最高的数位上。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多位数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内容,为学生巧妙设计了合作任务,让学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合作学习。

    三、适当点拨,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是学生合作学习机缘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的呈送者。教师应在课堂上“隐身”,将课堂推向合作学习的前沿。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无法抓住知识的本质内涵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引导,“拨”出新的思路,“拨”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完善自我认知,提升合作学习的功效,真正让学生展现智慧、碰撞思维,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寻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长方体的特征出发,想到了这样的计算方法:长×宽×2+长×高×2+宽×高×2。这个方法很容易理解。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在此基础上,有的合作小组得出的计算方法是:(长×宽+长×高+宽×高)×2。这种算法可以看作以上算法的优化,显得更简便。但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点拨:“长方体的表面积除了这两种计算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能不能借助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思考一下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合作小组纷纷拿出了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进行观察,发现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大长方形,它的长就是原来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宽就是长方体的高,从而得出了结论:

    长方体的表面积还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长×宽×2获得。

    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巧妙的点拨、引导,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延伸了学生学习的境界,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厚度和张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学习。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加快新知吸纳和建构的进程,使学生享受合作学习的愉悦,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54-155.

    [2]郑势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137-139.

    [3]张腊梅.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运用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4.

    [4]丁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124+1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