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农村幼儿不良卫生习惯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
范文 | 江肖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68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事业上而忽视了对儿童的教育,导致很多幼儿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由于城乡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幼儿是否具备良好卫生习惯不以为然,因此,幼儿以上谈及的卫生习惯,农村幼儿比城市幼儿的表现更加明显。幼儿时期,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父母有不良卫生习惯,在耳濡目染下,幼儿也容易形成不良的卫生习惯,即使入园以后在教师的监督下改正,也会由于家园教育不一致导致不良卫生习惯反复出现,难以彻底改正。在本文中,笔者假设农村幼儿的不良卫生习惯是在入园前的家庭教育中产生,由于家园教育的分离使得幼儿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得不到根治。 本文主要以农村幼儿入园前的家庭卫生教育现状为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幼儿不良卫生习惯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二、分析问题 首先,目前该幼儿园的大部分小班幼儿在家庭中接受祖辈教育,能够为幼儿树立良好卫生习惯的长辈不多。其次,部分家长对幼儿园期望不高,也不曾提醒教师刻意培养幼儿卫生习惯,认为幼儿的卫生习惯不需要刻意培养。 为了了解阳光幼儿园中的幼儿在家庭手卫生教育的不同程度,笔者分别向该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并结合农村的基本特点,笔者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隔辈教育使幼儿缺乏卫生教育的基本常识 在调查的57个家庭中,有67%的家长表示幼儿长期与祖辈相处,自己很少有时间陪伴幼儿。这是由于与城市巨大的的经济差距,很多白虎人选择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留守儿童的大量增加。众所周知,隔代教育不仅使老人们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原本不必要的坏习惯;更重要的是,老人们由于年龄过大,在培养幼儿卫生习惯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无法经常帮助幼儿洗澡或是监督幼儿早晚洗漱。由于缺乏卫生教育和卫生常识,与祖辈生活时间长的幼儿往往更容易养成不良卫生习惯。 (二)幼儿在家庭中缺乏良好卫生习惯的榜样 幼儿的学习主要通过模仿习得,家庭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场所。如果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调查结果中,有77%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为幼儿树立起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承认自己有不好的卫生习惯。在孩子表现出健康的卫生习惯时也不曾留意并给予表扬强化,甚至有两名家长反馈自己会埋怨幼儿“太爱干净”。幼儿逐渐对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不以为然,入园后很难改正。家庭环境的强化不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健康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因为家庭影响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根深蒂固。 (三)家长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意识不足、方法欠缺 有47%的家长的反馈表示,由于忙于生计,经常忽略幼儿。而在幼儿出现挖鼻孔等不良卫生习惯时厉声呵斥,并伸手打幼儿,然而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这是由于家长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不足,却着重于纠正幼儿的不良卫生习惯(并且是严厉的命令式口吻)。但是,当幼儿养成不良卫生习惯时,往往已经错过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敏感期。 有74%的家长认为幼儿无法独立完成洗漱是正常的事情,并且这些家长大部分认为不必刻意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长大就会了”。但是,幼儿在应该建立生活卫生习惯的敏感期没有学到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错过该时期,将很难将自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家长对幼儿园期望值不高 在笔者所调查的家庭中,44%的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学不到任何东西”,更坦言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只是因为“顾不上照顾孩子”,对幼儿园的期望仅限于幼儿在园内不哭不闹,吃饱玩好。在这种期望下,幼儿园迎合家长的要求,着重强调幼儿在幼儿园内的身体健康,而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则被弱化。 (五)家园合作不够紧密 农村极少有家长找幼儿园的老师谈及幼儿在园内表现。这导致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脱节。家长在得知教师所教内容后因为无法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而对幼儿做该类行为时给予否定和取笑。幼儿因为家长的取笑而将在幼儿园中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丢弃,或者幼儿园一套,家里一套。在幼儿园时在教师要求和监督下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在家则学着父母的样子,将幼儿园的好习惯抛掷一边。 三、解决问题 (一)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培育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对卫生教育的认识水平,使卫生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遵循幼儿发展的原则,制定卫生规定并做出示范。在日常教学中灵活運用角色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正确卫生习惯进行强化。 (二)增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提高家园互动频率。使家长充分理解在幼儿园养成的卫生习惯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争取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重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并及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卫生习惯。 (三)经常对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肯定奖赏 成人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奖赏,幼儿越容易采用良好卫生习惯的行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刺激,逐渐养成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行为。注意重奖容罚、多奖少罚,促进良好卫生习惯教育行为的完成。 (四)加强幼儿对卫生行为的理解 在一日生活进行卫生教育的时候加强幼儿对卫生行为的理解,了解正确的卫生习惯对自己身体发育的好处,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卫生行为增多。 四、结论 教养方式毋庸置疑对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考虑到经济收入及生活环境涉及个人隐私,家长在填写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导致这些因素在问卷题项中没有涉及,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笔者会尽可能提高问卷作答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减少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造成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廖武珍.对幼儿不良卫生习惯及矫正方法的研究.新课程【J】.2014年07期 [3]刘建君.幼儿健康教育与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研究.幼儿教育【J】.2001年5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