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畏 |
释义 | 畏;勇○畏wèi(动)害怕的心理:~惧|~葸|~避|~缩|~忌|~怯|无~|大无~|望而生~|~首~尾|~之如虎 |不~强暴。 ●勇yǒng(形)有胆量,有勇气;在危险、困难面前不退缩:~敢|~猛|~武|~决|~士|英~|神~|奋~|智~双全|余~可贾|有~无谋|~力过人|骁~善战|~冠三军|~往直前|见义~为|急流~退|匹夫之~| 自告奋~。 畏wèi❶ 怕,害怕。《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秦,欲毋行。”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惟人。” 畏wèi❶害怕 说明: 9画;田部;上下 畏❶害怕:~避︱~缩︱~忌︱~惧︱~葸(xi)︱~怯(qie)︱~途︱~光︱~罪︱~难(nan)︱无~︱~首~尾︱~缩不前︱视为~途︱无所~惧︱望而生~︱初生之犊不~虎。 畏wèi❶ 害怕,恐惧:畏惧│畏缩│望而生畏。 畏wēi通“威”。威严。另见1522页wèi。 畏wèi1 害怕,恐惧。如:望而生畏。2 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3 亦译“畏惧”“焦虑”。存在主义指人的生存的基本结构及本真的生存方式。最先由克尔恺郭尔提出,海德格尔继承并进一步发展。认为畏体现的是人对不知何故被抛到世上,在世中又无法确认对象,感到孤立无援,而产生的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态。另见1508页wēi。 畏害怕 害怕惧(惧怕) 怕(骇怕) 寒(寒胆;胆寒;心寒) 葸(恇葸;懦葸) 畏(畏怯;畏惧) 惮(严惮;惮慑) 怯(心怯) 怖 慑 悚 惵恇 齼 心伤 发毛 发森 起栗飞魄 唬答 恐怯 犯怵 另见:危险 吓唬 心不安 担心 紧张恐惧 畏惧 敬服 敬服钦(钦服) 畏(畏俯;畏服) 倾佩 敬纫 敬佩 服贴 服帖 禀服 竦服 拱伏 顶礼 企佩 吓唬 吓唬吓(吓呼;吓恐;虎吓;鸟吓) 虎(虎諕;虎吓) 唬(唬虎;唬骇;唬吓;骇唬) 猲 畏 恫骇 另见:威逼 威胁 致使 害怕 恐惧 厌恶 厌恶憎(憎嫌;厌憎) 嫌(嫌恶;嫌厌;嫌鄙;烦嫌) 猒(猒恶) 餍疾 畏(畏忌) 厌患 厌秽 犯恶忌厌 隔厌 腻烦 鄙弃 患恶 另见:憎恨 憎恶 鄙视 鄙弃 畏wei畏避 畏光 畏忌 畏惧 畏难 畏怯 畏缩 畏途 畏葸1畏友 畏罪 敬畏 无畏 大无畏 敌敌畏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畏天知命 畏葸不前 畏罪潜逃 畏罪自杀 畏罪自首 不畏强暴 无所畏惧 后生可畏2 望而生畏 注释: 1畏惧。2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值得敬畏。 畏(同)惧 恐 畏wèi畏惧;怕: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他五分,你们这会子到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五五·1299)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三二·743) 畏心服曰畏。《禮記·曲禮上》: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鄭玄注: “心服曰畏。” 《孟子·公孫丑上》: “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鄭玄注: “心服曰畏。”(《玉函山房輯佚書》)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