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
范文

    敖鸠玲

    摘要:科学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目前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并不理想,受到学生素养参差不齐、教师一味引导忽视学生自主操作、学生参与到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241

    自新课改以后,在小学教育之中,科学课程就取代了自然课程。科学是探究自然现象、研究其规律和本质的学科,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培养儿童养成基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而在此宗旨之下,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任务是把探究当作核心,组织以及鼓励儿童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而在科学教学之中,实验乃是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儿童展开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科學教师需对实验教学加以重视,积极对实验教学相应的改进策略展开探究,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并且对儿童科学意识、科学素养以及科学能力加以有效培养。

    一、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实验教学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其中,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无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很好的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的内容以及步骤。虽然小学生在实验教学的最初阶段,还是对实验感到新鲜、好奇,怀有很高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随着实验教学的开展,学生渐渐对于实验教学究竟要学会什么感到迷茫,也就渐渐失去了对实验的兴趣,参与地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在教学方向性、计划性和目的性上的不足,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2.当前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存在欠缺

    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在教学内容上的欠缺。科学实验教学,实验的内容是关键。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科学启蒙阶段,在实验内容的挑选上必须得当。而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在内容上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最终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机械的照搬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这么做,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分清主次和轻重,容易导致学生只是跟着教师把整个实验过程全部走一遍,并不能抓住实验的核心、重点。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制面对的是所有小学阶段学生,注重普适性,难免与具体地区、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完美匹配。因此,完全按照教材进行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在教学质量和效果上势必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总而言之,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在内容.上的欠缺,也会显著影响其教学质量。

    3.当前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存在缺陷

    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还有一个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足。方法上的不足,对于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首先,由于学生多、教师少,而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很好的顾及每一个学生。在此背景下,教师为了确保教学的效率,往往在实验的内容、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步骤上,反复向学生演示,并对其进行较强的规范和约束。虽然这样有助于所有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的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但是也限制了学生自己的发散和拓展,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此外,教师过多的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学生普遍处于被动模仿的过程,学生无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限制了思维,还会逐渐淡化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除了这一问题外,在小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上方式单一的问题。教学方式的单一,长而久之,势必会让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被消磨殆尽。

    二、如何有效改进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成效的策略

    1.结合互动教学引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教学阶段,兴趣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学效果也随之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借助提问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一问一答中消除学生对实验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鼓励自制实验器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学校中实验器材的配备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无非两点:一方面实验器材需要大量的经费,另一方面实验器材也需要空间储存。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自制实验器材,教学教具,通过这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站在实验的实用性标准分析,学生学习的就是实验的精神,掌握一些实验的方法,并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落实实验器材的来处,可谓一举多得。

    3.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将学生集中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探索知识的深入内涵,了解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通过结合学生优势、基础和性格等划分不同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实验,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做好教学引导、促进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关键,可以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仔细分析,科学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在互动中产生兴趣,在器材准备中调动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并结合效果加以反思,可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晓光.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92.

    [2]杨杰.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86.

    [3]宋成波.浅析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9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