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范文

    杨静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程的课程内容由于理论性过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比较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思维和方法的维度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教学思想方法的转变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7-085

    引言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是言谈举止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国家法治和道德准则发挥作用,因此在初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普遍不高,如何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育人实效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实践活动开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在学科实践中得到提升。但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没有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使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脱离,学生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匹配。为了保证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共同提升,教师要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细节,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不够

    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以理论说教为主,对教材内容非常看重,却忽略了时代发展特征下的社会环境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形成的影响,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政策法规、时政要闻的渗透,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导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局限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难以引导学生共鸣。教师应当将课本上的内容和教材以外的知识有机融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丰富性,避免学生成长为只能死记硬背的“书呆子”,确保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

    (一)明确主题,做好课堂规划

    确立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是现阶段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有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阶段的含金量。另外,教师还应当从宏观上注意做好针对一个具体课程的教学流程的规划,为课堂教学稳定有效地推进提供保障[2]。例如,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新天地”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着一部分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且具有便利的实践条件的特点,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乐趣和意义的探索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的课堂环境,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一个学习探索的实践课堂,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课程内容中的内涵和学习乐趣,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二)了解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现状,适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教师的课件制作必须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道德知识和相关法律条文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同时,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有些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认真背诵,而有的学生则喜欢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来掌握相关知识,并应用在一些社会问题上,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家长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家庭道德教育程度、学生喜欢的学习途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互联网技术手段等多个角度为切入点,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该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讲解。

    (三)构建生活化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将有趣的教学情境与课堂导入相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具体、实际案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教师在开课前如果只是单纯论述课本知识,没有一点新意,学生便会失去听课兴趣,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26.

    [2]骆辉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34-335.

    [3]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0:26